柯珞克,能让斯柯达避免“尴尬”么?

上周末,就在央视315晚会曝光进口途锐进水一周之后,大众“大张旗鼓”地在北京搞了个“大众SUV战略”发布会,一口气推出了六款SUV车型。

不过,那边厢大众品牌搞得轰轰烈烈,这边斯柯达却有点稍显落寞。毕竟,此番大众的SUV战略,只是大众的VW品牌,与斯柯达品牌压根就没关系。

这让斯柯达有点尴尬,毕竟,就在不久前,斯柯达发布了一款全新的SUV车型——柯珞克,以替代停产的野帝。而SUV,对于斯柯达而言,是一种“尴尬”的存在。因为无论停产的野帝,还是后来发布的“柯迪亚克”,其销量,都很难让人满意。

事实上,如今的斯柯达品牌,“尴尬”可以说充斥着这个品牌的每个角落。

柯珞克,能让斯柯达避免“尴尬”么?

创立于1895年的斯柯达,总部位于捷克的姆拉达-博莱斯拉夫,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四家汽车生产商之一。它的历史,比大众汽车,整整早了半个世纪。

斯柯达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上,经历过多次的战乱、政变和兼并。然而,历史这么悠久的品牌,如今却被比自己“晚出生”半个世纪的大众品牌所收购,成为大众旗下的一个子品牌。

这还不是“尴尬”的重点,更让老斯柯达人无法释怀的是,如今的斯柯达,不但是大众集团的子品牌,其品牌调性,更是“矮大众一截”。

因为无论品牌形象还是产品定位上,斯柯达都被大众定为“略低于大众品牌”,而斯柯达在市场中的形象,也是“大众的低端品牌”。

这种印象的直接结果,就是斯柯达车型的溢价能力非常有限。

这从其车型上就看得出来。斯柯达眼下在国内车市,最畅销的车型明锐,是典型的中级家轿,售价也在15万以内。而其中高级车型昊锐,却一直市场遇冷。

为了扭转这个局面,后来斯柯达在昊锐的改款车型上,把名字改成“速派”,以图“改头换面”。然而,改名后的销售走势,仍然非常不理想。

柯珞克,能让斯柯达避免“尴尬”么?

很明显,斯柯达品牌的影响力,是制约这个品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昊锐和速派的走低,正是这个问题的表象。而斯柯达的品牌影响力,也直接导致其SUV车型的“尴尬”局面。

事实上,说起斯柯达的SUV,大家往往第一印象就是——车名太奇葩了。诚然,无论野帝、柯迪亚克还是刚刚上市的柯珞克,斯柯达SUV车型的名字,都让人觉得难以评述。

也不知道是不是昊锐改名成“速派”所带来的灵感,斯柯达给旗下首款SUV车型起名叫“野帝”。当初,这个名一出,外界顿时炸开了锅。毕竟,对于外界来说,斯柯达的印象,是实用内敛的品牌。然而,“野帝”这个名字,却非常的另类。

果然,野帝在上市之后,销量一直不温不火,几年下来,其平均月销量仅有一千辆左右,在中国SUV车市大火的背景下,野帝的表现,可谓是“尴尬”不已。

柯珞克,能让斯柯达避免“尴尬”么?

此后推出的柯迪亚克,尽管销量比野帝有所提升,然而仍然受制于斯柯达的品牌形象,这款产品力十分优异的车型,其平均月销量,也仅仅维持在五千左右。

经过几年尴尬的市场表现之后,野帝终于被“停产”,而此后接任的“柯珞克”,其车名更是让人无语,很多人吐槽称,这车名让人不查字典,不会念,但查了字典,仍然念不好。

试想,一款车的车名都让人望而却步,这款车如何能在第一时间打动消费者?

事实上,出身于正宗的大众MQB平台的柯珞克,其产品力相当了得。不过,不知是不是由于野帝遇冷的影响,柯珞克取消了野帝上的多连杆后独立悬挂,转而采用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从独立悬挂到非独立悬挂,柯珞克这是典型的“减配”。

柯珞克,能让斯柯达避免“尴尬”么?

不过,考虑到如今这个级别热销的日系车型,基本上都是采用后轴非独立悬挂,也能说得过去——毕竟,对于柯珞克而言,销量,才是硬道理。

与野帝相比,柯珞克的尺寸其实是有提升的,尤其是轴距加长了50mm,对于柯珞克来说,是一个明显的优势。也许,在斯柯达看来,这个细分市场里,后悬挂的区别远没有空间感和舒适配置来的重要。

不过,尽管柯珞克的产品力比野帝“更贴近市场”,但柯珞克还有一个潜在的“硬伤”,那就是全系没有配置四驱。对于SUV而言,它与轿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较强的通过性。

然而,作为一款SUV,没有四驱车型,无疑是让人失望的。尽管如今看来,都市SUV的使用环境,基本以城市路况为主,但顶配车型都没有四驱,对于一款号称“德系”的SUV而言,还是略显“尴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