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洲人称"龙泉窑瓷器"为"塞拉同"?瓷器背后的故事!

龙泉窑位于浙江龙泉而得名,始烧于北宋早期,是宋代八大窑系之一,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名窑,南宋时期烧造工艺达到顶峰,釉色完全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特征,以粉青、梅子青而著称于世。欧洲人非常喜欢龙泉窑瓷器,并且给龙泉窑瓷器起了个名字叫"塞拉同",当龙泉窑瓷器运往欧洲时。

为什么欧洲人称

宋龙泉窑三足炉

欧洲人没有见过那么漂亮的瓷器,所有的人都惊呆了,高呼"漂亮,漂亮,实在是漂亮",这种龙泉瓷器也只有上流社会的人能使用的起,只有重要客人来了时才拿出来使用,还的让人看着吃饭,担心盘子让客人偷走了,可见龙泉窑瓷器在欧洲人的心目中是多么的珍贵。法国有一出戏,戏的名字叫《牧羊女》,戏里男主人公披着一件绿色的斗篷,男主人公的名字叫"塞拉同",欧洲人无法形容龙泉窑瓷器那种青色的美,这种颜色就和塞拉同的斗篷颜色接近,他们就把龙泉窑瓷器叫做"塞拉同"。

为什么欧洲人称

宋龙泉窑瓶

龙泉窑瓷器的釉色之美。龙泉窑瓷器釉色最好的时候不是北宋,是南宋,北宋时耀州窑瓷器漂亮,南宋时龙泉窑瓷器漂亮,这可能和政治中心有关,其实每个时期的瓷器质量好坏,都直接的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系。在宋代这两大窑系烧造青瓷最为厉害,人称"南龙泉,北耀州"。北宋时期龙泉窑瓷器的釉色为豆青色,就是颜色偏重,到了南宋时期龙泉窑瓷器的釉色出现粉青、梅子青。

为什么欧洲人称

宋龙泉窑五管瓶

和北宋龙泉窑瓷器釉色相比浅淡了,粉嫩了,均匀了,润泽了。北宋时期的龙泉窑瓷器胎厚釉薄,釉面有开片,南宋时期的龙泉窑瓷器釉面较厚,不开片。龙泉窑瓷器釉色有个变化的规律,就是北宋时期是豆青色,是实实在在的绿色,绿的正规,南宋时期的龙泉窑瓷器釉色的就有很大的变化,粉青、梅子青的绿色就给大大的升华了,是一种感受之青,是一种重视嫩不种青的感觉,于生活拉开了距离,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感受阶段。进入元代以后又开始变绿了,到青雍正时期又开始接近南宋了。就是这么一个变化,我们可以拿不同时期的龙泉窑瓷器来比较学习。

为什么欧洲人称

宋龙泉窑鱼纹盘

龙泉窑瓷器的纹饰、造型和胎质。龙泉窑瓷器以素器较多,一般不装饰,以颜色取胜,耀州窑瓷器以刀法犀利,纹饰干净利索取胜,但是龙泉窑瓷器也有少数纹饰,装饰手法往往以刻花、划花、印花等,北宋时期多莲花、莲瓣、荷叶、为主,南宋多云纹、水波纹、鱼纹等。龙泉窑瓷器的造型有:炉、瓶、盘、渣斗及塑像,一种造型多种变化,如瓶类就有梅瓶、龙纹瓶、虎纹瓶、五管瓶、胆式瓶、鹅颈瓶等等。

为什么欧洲人称

宋龙泉窑瓶

炉类有三足炉、八卦炉、奁式炉。南宋时期造型比北宋更为丰富,烧造了很多文房用品,如水盂、水注、笔架等等。此外还有些仿古,如觚、壶等等。龙泉窑瓷器的胎质不是十分坚硬,胎色不一,有深灰色、沉香色、杏黄色等等,有"紫口铁足"之称。白胎厚釉青瓷,胎质白中闪灰,圈足露胎处有明显的火石红。需要注意的是南宋龙泉窑瓷器烧造过宫廷用瓷,其质量高也就不足以为奇了。谢谢阅读!请关注转发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