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又一325億平台「炸雷」!閉眼理財的時代真的終結了!

“只有當潮水退去時,才知道誰在裸泳”,

眼下,巴菲特的這句名言,正在

網貸平臺上得到印證!

剛剛,又一平臺驚現“炸雷”,成交額超300億!

7月9日,深圳錢爸爸在官網掛出停止運營的公告。

公開數據顯示,深圳市錢爸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1月,註冊資本1億元,累計交易總額325億元。

截至2018年6月,平臺尚有借款餘額12.77億元,涉及借款人近3000人。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

據媒體不完全,今年7月份以來,短短8天就有高達40家平臺爆雷。

刚刚,又一325亿平台“炸雷”!闭眼理财的时代真的终结了!

(一)

其實,拋開這些平臺本身積聚的常有問題,

資金池、期限錯配、自融資金等危險行為不談,

這一樁樁風險事件的發生,無不是在用血的教訓在告訴我們:

一個閉著眼睛理財的時代真的終結了!

由於理財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在過去,為了迎合風險承受能力不是很強的投資者,

絕大多數信託和銀行理財產品熱衷於承諾保本保收益,

即使旗下產品產生虧損,

但為了防止客戶資金流失,仍然會選擇用其它資金來墊付兜底。

這也讓很多人產生了一種錯覺,那就是所有的理財產品都很安全,

久而久之,中國的投資者便養成了漠視風險的思維定勢與投資偏好。

(二)

而這種偏執的想法,也被投資者延伸到了互聯網金融上。

這幾年來,每每有理財平臺出事,

各方媒體都會在報道中苦口婆心的勸誡大家警惕“高利率陷阱”,

結果,怎麼著,現實中依然有那麼多人敢往裡面衝,

而他們當中,很多並不是理財小白。

究其原因,博傻心理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事情沒發生前,總覺得自己夠聰明,不會成為倒黴的那一個!

更重要的是,金融安全事關國家安全,

很多人打心眼裡也會覺得:

平臺一旦出事,涉及的投資者將是成千上萬,而政府或有關部門為了消除影響,最終很可能會選擇兜底!

所以,他們就是敢拿著自己養老的錢、欲買房子的錢,

孤注一擲、往平臺裡面砸,

然後,做著高息的美夢,等著幾個月後數錢

(三)

這樣的算盤打的是精,

可惜卻忘了最重要的一點,國家並沒有義務幫你兜底!

剛性兌付,本就是中國理財市場的一道獨特 “風景線”,

在國外尤其是歐美,根本就沒有“正面我贏,反面你輸”的這套玩法。

而從2013年以來,監管部門就已經三令五申不讓搞剛需兌付

待到互聯網金融崛起後,這一態度並未改變。

2016年,擔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的姚餘棟就在某論壇上就表示:互聯網金融行業要明確“誰投資,誰買單”的風險自擔原則,打破剛性兌付的不合理預期。

可惜,被剛兌毒害已久的投資者偏不相信這是真的!

而如今,隨著網貸平臺的不斷暴雷,

多少人的血汗錢真的是砸進去,就真的沒在找回來......

刚刚,又一325亿平台“炸雷”!闭眼理财的时代真的终结了!

在這一個個別人用錢砸出來的真實教訓面前,

那些還抱有僥倖心理的投資者,還是趕緊醒醒吧:

理財絕不是“薅羊毛”,

有贏就會有輸,請保持敬畏之心!

與此同時,為了最大限度提高安全性,

也請在每一次理財前做好功課,

不僅要看它的收益,還要權衡好風險,

更要深入瞭解平臺的背景和運作模式,如果搞不懂,就及時遠離。

千萬別等到出事後才來懊悔,

你說,遇到跑路的、錢被平臺花光的,你再把它扒個底朝天又有什麼用?!

一句話,“投資有風險,理財終需謹慎”!

21財經搜索ID:www-21so-com

長按並識別關注


21財經搜索:迅速撥開冗雜信息的迷霧,聚焦財經熱點,傳遞有效的財經信息,讓您在這裡讀懂財經,玩轉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