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導讀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1

華陽經貿8億資金違約

上海清算所發佈公告稱,2018年9月30日是中國華陽經貿集團有限公司2015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 (15華陽經貿MTN001)的投資人回售行權執行日及付息日。截止日終,並未收到中國華陽經貿集團有限公司支付的付息兌付資金,15華陽經貿MTN001實質違約!15華陽經貿MTN001總額8億,投資人選擇回售7.5億。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9月30日,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將華陽經貿集團主體評級直接由AA下調至CC,可謂一步到位。10月2日,標普公佈,將中國華陽經貿集團有限公司的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從'B+'下調至'SD'(Indefault)。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大公國際評級獨樹一幟,並未作出調整,最新評級為,公司的主體信用等級為 AA+級,評級展望為穩定。

華陽集團現任總裁成清濤,曾任華龍證券深圳營業部經理、南方管理部總裁及總部高管。從事證券金融行業工作多年,具有豐富的金融投資、企業重組併購與 IPO 上市運作經驗。

而實際上,成清濤還是“中技系”成清波的堂弟,業內人稱,兩者或存道不清說不明的關係。

截止目前,華陽經貿存量債券11只,規模94.33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債券56.2億元。2018年還有20億的債券待償還。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華陽經貿新發兩期短融和三期超短融,合計金額高達50 億元。截止2018年中報,銀行授信總額度 111.14 億元,已使用90.25億元,未使用20.89億元。為其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中,中航信託和渤海銀行

規模較大。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2

曖昧身份遭質疑

華陽經貿官網顯示,華陽經貿集團原為中國華陽技術貿易 ( 集團 ) 公司,成立於 1984 年,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一批國有中央企業之一。最早由中央引進國外智力領導小組辦公室直接領導,

現為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 簡稱中國貿促會 ) 直屬企業、中國國際商會副會長單位。華陽集團曾在改革開放之初對外經貿建設中做出過貢獻。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華陽經貿至今對外宣稱自身身份為“央企”,宣傳渠道包括但不限於官網、各大網站、下屬企業微信訂閱號。從股權關係上來看,華陽經貿的實控人為中國貿促會資產管理中心,主要職責為落實對貿促會直屬單位經營監管和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蹊蹺的是,在貿促會官網直屬企業公示信息中,已沒有華陽經貿的身影。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雖然8億違約資金籌措無果,不過公關投放的錢倒不少,小債隨手一搜,華陽經貿的

公關宣傳稿滿天飛,與負面消息割據搜索首頁,並在數量上佔據上風。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狗血的是,9月30日違約當天,華陽公關的大大們也很依然還在賣力搖旗吶喊,在各大網站掛出諸如華陽集團作為央企標杆的多篇文章。

股權關係的確存與華陽經貿狗皮膏藥式倒貼,曖昧紛雜的關係夠說上兩天兩夜。不過,假做真時真亦假 真做假時假亦真。真真假假,皆以利益為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違約潮中,不少假央企、國企浮出水面,貼金盛行,曾經是央企國企的公司重組後也對外宣稱身份時也為自己帶上高帽子,央企國企參股的公司,也要宣傳為國企。目測又一輪央企、國企打假風呼之欲出。

3

哪一塊短板擊中了華陽經貿的要害?

2017年,華陽經貿總營收301億元,淨利潤12.45億元。截止2018年半年報,其總營收220.01億元,淨利潤5.29億元。期末現金55.57億元。

近三年的淨利潤都有10億左右,今年半年報依然已完成5.29億的淨利潤,業績情況似乎並不差。其中,貿易業務佔營收的絕對比例,化工產品和汽車零配件佔比接近60%。並且90%以上業務位於國內,國外業務較少,受現下海外貿易摩擦風險並不大。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不過,近三年的毛利率在持續走低,貿易業務的毛利率從2015年的8.47%下降到2017年的5.93%。

華陽經貿的近幾年的賬面情況似乎風平浪靜。

而每年的期末現金餘額均在40億以上,除去受限部分(約10%-20%)還有大把現金。為何突曝流動性緊張,出現債券違約情況?這讓15華陽經貿MTN001看起來蹊蹺無比。

不過,也應看到華陽經貿幾個比較突出的風險。

其一,負債增長較快,近3年負債增加了130%。另外,流動負債佔比較高,近三年的流動負債佔比在50%左右,截止最新,流動負債佔總負債的比例為60%。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其二,擴張較快,耗去大量自有現金。

擴張速度較快,華陽經貿近兩年設立或收購了幾十家公司,僅2017年1年就設立了27家公司,據小債粗略統計,新增公司主要為兩大領域:資本運作與新能源化工領域。

投資活動現金流連續3年為負,每年有超20億的資金缺口,2017年達到28億元。公司在公開信息披露中稱,主要系投資支付的現金較多。據小債統計,截止2018年半年報耗去現金高達85億元!

其三,盈利速度趕不上擴張速度。

2015年-2017年末及2018年6月總資產週轉率分別為1.35次/年、1.28次/年、 1.02次/年和0.58次/年,近三年週轉率總體呈降低趨勢,資產規模的擴張快於收入規模的擴張。側面也反映出其盈利速度趕不上擴張速度,不能得到充足自有現金補給,由此造成資金緊張。


炸雷!曾是央企的大鱷8億資金違約,蹊蹺違約惹爭議



到底是哪一塊短板擊中了華陽的要害?

最先感知水冷暖與否的,正是那些逐漸暴露的裸泳者。2018年搶著發了50億債券,絕非尋常。而欲消耗殆盡的銀行授信和大肆擴張的燒錢買賣,愈滾愈大加速狂奔的債務雪球,正在“出賣”祥和的財報,揭開金玉下的傷疤與敗絮。

目前,大家把目光集中到了資金佔用或挪用問題上。如果財報不存造假,如今確認不是技術性違約。那麼,每年10億以上的利潤去哪兒了,賬面上大把的現金是否被佔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