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美洲锥虫病跟艾滋病一样恐怖?你还不了解?

7月5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广州疾控i健康)发文,呼吁广州居民齐齐“找虫、找人”——找到锥蝽,找到潜在的美洲锥虫病患者。

据了解,锥蝽能传播一种名为“锥虫病”的疾病,隐匿期可达20-30年不说,急性期可引发脑栓塞甚至猝死!

科普丨美洲锥虫病跟艾滋病一样恐怖?你还不了解?

小美

你听说了吗,广州正全城悬赏找锥蝽,这种虫子能传播“新型艾滋病”!

小明

什么鬼,好吓人。广佛同城,快给我介绍一下……

科普丨美洲锥虫病跟艾滋病一样恐怖?你还不了解?

市二

科普

锥蝽传播美洲锥虫病,又名克氏锥虫病、恰加斯病。该病隐匿性极强,隐匿期长达20-30年,难以被发现,重症患者预后不良。急性期有发热、颜面水肿、淋巴结炎、贫血等症状。慢性期常有心肌炎、心力衰竭、巨食管炎、巨结肠及肺、脑栓塞,猝死等发生。这种病传播途径跟艾滋病相似,确诊率低,无疫苗可以预防,并且到病程晚期没有特效的药物,有学者把它称为“新型艾滋病”。

要防虫,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锥蝽!

科普丨美洲锥虫病跟艾滋病一样恐怖?你还不了解?
科普丨美洲锥虫病跟艾滋病一样恐怖?你还不了解?

这就是锥蝽。

锥蝽因头部狭长似锥而得名,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椭圆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侧缘有红或黄斑。锥蝽的若虫和成虫都会吸食人血,因为专门叮咬人的面部,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如唇部、眼睑等,所以也被称为“接吻虫”。

看得不够清楚?再来!▼

科普丨美洲锥虫病跟艾滋病一样恐怖?你还不了解?科普丨美洲锥虫病跟艾滋病一样恐怖?你还不了解?
科普丨美洲锥虫病跟艾滋病一样恐怖?你还不了解?

美洲锥虫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科普丨美洲锥虫病跟艾滋病一样恐怖?你还不了解?

可通过患者或储存宿主→锥蝽→人的方式传播;

也可通过输血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或在器官移植及实验室意外等情况下发生传播。

目前至少有40种已知的吸血锥蝽可能造成本病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锥蝽分布的地区,锥虫病可经各种途径传播,出入过拉美地区的人员均有可能被感染。

广东发现过锥蝽咬人的案例吗?

在广州,锥蝽被俗称“木虱王”,经该市疾控中心小范围调查了解到,在市内多个区都有市民见过类似锥蝽的昆虫,有被叮咬的案例。此外,2016年,顺德发生一起锥蝽叮咬人事件,经调查,这是在顺德首次发现并记录红带锥蝽。

在哪里可以找到锥蝽?

它们多藏身于墙壁或木质物件缝隙等地,在夜间外出活动。晚上,在有林地或田野的畜舍、鸡窝等处,易于发现它们的踪影。也有人说,曾在旧木屋、自家花盆旁以及在农家乐的木堆旁发现它。

如何预防美洲锥虫病呢?

科普丨美洲锥虫病跟艾滋病一样恐怖?你还不了解?

△白色为锥蝽的卵

1、改善居住条件和房屋结构,如在建筑物的墙面涂敷石灰等涂料,修复和更换屋顶等,或室内喷洒杀虫剂,可防止锥蝽在室内孳生和栖息。

2、尽可能消灭动物储存宿主。旅游者应避免在简陋居所睡眠,可使用蚊帐或杀虫剂。

3、为避免输血传播,血库应进行血液的克氏锥虫血清学检查,亦可在输血前24小时于血液内加入1:4000的龙胆紫以杀灭锥虫。另外对献血者、器官提供者及孕妇应及时行血清学检查。

为健康,

提醒更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