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科学家对“长生不老”的研究到哪一步了?

科学,特别是医学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使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大为减少。因为通过医学科学的方式,人类可以克服许多疾病对人类生命的威胁、抗拒人类寿命的短缩。传统医学科学对死亡的态度是尽量保持人类身心健康,延长人类的寿命,延迟死亡的到来。科学家探求死亡的机理,企图通过对死亡机理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延缓死亡的到来,增加人类的寿命。

这里涉及的传统科学或医学科学超越死亡的方式,主要是对长生不老而不是长生不死的研究,更谈不上对死亡的否认或对之死亡的企望。

科普—科学家对“长生不老”的研究到哪一步了?

(1)过氧歧化酶与长生不老。

生物工程、人体科学和现代医学的进展,已经使人类延年益寿成为可能。遗传工程技术最有可能在这方面创造奇迹。美国科学家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人类基因组划工程,其目标是定位人类基因组中大约10万个基因,也就是说,要在人类23对染色体中每一条上确定这些基因的位置以及与它们相邻的基因。这一计划最终是为了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的30万个碱基对左右的DNA序列。现在这个项目已发展为当前国际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项最引人瞩目的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将彻底揭开人类生长、发育、健康的奥秘,极大地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科学研究已经发现在人体和动植物体内存在一种“超级基因”,它既指挥着生物体的免疫系统,又决定着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寿命。通过进一步研究,科学家发现在各种生物体基因链上都存在着过氧歧化酶(SOD),而过氧歧化酶与人体寿命长短关系极大。

科普—科学家对“长生不老”的研究到哪一步了?

分子生物学家兰克菜斯用霉菌做实验证实,在基因链中,过氧歧化酶的指令基因功能最强的霉菌所产生的过氧歧化酶寿命也最长。专家们相信,总有一天可以找到一把合适的“手术刀”,在更先进的显微技术条件下,将人体基因链中的“超级基因”稍微改造一下使它指挥产生出更多的过氧歧化酶,让人类红颜不老,青春永驻。

各种各样的“防老剂”,无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人类的寿命。据悉,前苏联曾秘密研究如何有效地用药物方法创造“长命超人”。前联邦德国一位消息灵通人士指出,前苏联当时有望可在数年内发明一种神奇的药丸,使人活上200岁,他说前苏联至少已经做了100多种延长人类寿命的实验。

(2)死亡激素的控制与长生不老。

科普—科学家对“长生不老”的研究到哪一步了?

为了探讨衰老和死亡的生物、化学机理,科学家们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已提出了许多学说,如细胞膜损伤说、细胞遗传性损伤说、内分泌失调说、废物中毒说等。近年来又有人提出了“死亡激素说”,即人脑中的脑垂体可以定期释放一种类似“死亡激素”的化学物质,它能阻止或干扰人体内正常细胞利用甲状腺素。这样会使细胞不能利用甲状腺素而致代谢能力下降,导致细胞逐渐衰老和死亡。每个人从青春期开始,脑垂体就逐渐释放这种“死亡激素”,人体的细胞利用甲状腺素的能力也逐渐降低,直至最终完全失去这一功能,死亡之神也就降临了。

根据这种“死亡激素说”,个人的生命犹如电影的一盘胶卷,人的一生就像在放映电影,放映过程中激素起着开关的作用。人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是相互影响的,A产物影响B产物,B产物影响C产物,C产物影响D产物激素就是调节这些反应的“开关”,其中“死亡激素”控制的是通向死亡之路的调节器。如果能去掉“死亡激素”这个关键性的“开关”,那么人的“生命胶卷”就会“空转”起来,人的生命就将停留在某个阶段上,衰老就会与他无缘。

科普—科学家对“长生不老”的研究到哪一步了?

(3)减少睡眠以求长寿。

近年来,人类开始以延长寿命为目的,对睡眠进行研究,发现人生竟有1/3的时间用于睡眠。有人于是提出,当前对寿命的计算中包括了睡眠时间,因为睡眠状态与非睡眠状态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寿命应当扣除睡眠时间。有人计算,一个寿命为60岁的人总共活了21900天。他一生的时间是这样分配的:睡眠20年,吃饭6年,穿衣梳洗5年,上班下班和旅途消耗5年,娱乐8年,生病3年,等待3年,打电话1年,照镜子70天,擤鼻涕10天,最后剩下3205天(即8年零285天)。

如果这样计算,一个人真正从事事业的时间就少得太可怜了。如果将吃饭、穿衣等算是生活的内容,仅仅扣除睡眠时间,那么一个人醒着生活的时间也只有40年

科普—科学家对“长生不老”的研究到哪一步了?

因此,如果将生命的本质界定为实质性思维,那么我们只能接受60岁的人只活了40岁这个让人悲观的结论;如果将生命的本质界定在非死亡状态,那么睡眠时间就应该算在寿命之中。

一些科学家从睡眠机制入手,在不影响恢复疲劳和各项功能的前提下,研制缩短睡眠的药物、方法和工具,但目前尚无满意结果。人们如果不以延长睡眠时间来消除疲劳,而是以渐进的方式缩短睡眠时间和提高睡眠质量,则是相对地延长了寿命。

科普—科学家对“长生不老”的研究到哪一步了?

(4)利用固氮功能延长寿命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在撒哈拉沙漠中发现了一股游牧民族图布人,他们每天只吃几颗椰枣,喝一点用荒漠中的草根浸泡的浓茶维持生命,但身体健壮。同样,非洲几内亚山区的山民,每天只吃一点蔬菜和山芋,最多加一点豆类及花生,每天每人所摄取的蛋白质仅22克,只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低标准的1/3,然而他的身体却十分健壮,儿童的死亡率也很低。经过研究发现人的肠道内有丰富的固氮菌,在体内可以吸引和固定空气中的氮,继而合成蛋白质。于是,科学家设想,假如有一天人也像豆科植物那样,具备了“根瘤菌”的固氮功能的物质,人类就可以免除因现代人类的食物所引起的各种疾病之苦从而大延长人的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