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一篇文章《創業少年茅侃侃:1983-2018》

這篇文章來至於36氪

為一個35歲的年輕人,一個80後的凋零感到惋惜。

【創業中,往往大事兒打不倒人,但融資的反覆折磨會讓人崩潰。資本是錦上添花的,不會雪中送炭,誰管你曾經如何。】

大事兒打不倒人,但融資的反覆折磨會讓人崩潰。

創業少年茅侃侃被定義為創業偶像,標誌事件是2006年登上《中國企業家》封面,標題為《生於八零年代》。以往能登上這本雜誌的不是柳傳志就是馬雲,不是商業大佬,很難在封面上佔有一席之地。但生於1983的茅侃侃,以青澀不羈的表情,和現在看來有點誇張土氣的穿著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了重重的一筆,與他站在一起的是李想、戴志康、高燃。

待到各家投資機構和大小媒體像是發現什麼了不得的新鮮力量一樣,又開始為90後創業鼓與呼時,已經是2015年前後的事了。那時候茅侃侃經過幾輪創業沉浮,開始接觸上市公司萬家文化,與萬家文化合作成立了萬家電競,並出任CEO。

2018年1月25日,創業圈裡開始流傳茅侃侃因公司破產,自殺身故。 現任車和家CEO李想於上午11:31發表微博:“感謝大家,讓侃侃安心的走。……創業中,他揹負了所有屬於他以及完全不屬於他的全部責任。身邊小有成就的人很多,但在我們心中份量最重的那個哥們。”言語之間,似乎是確認了這一消息。

在開局高光之後,作為80後創業代表的四人事業起起落落。李想連續創業、帶領公司上市,戴志康、高燃轉型投資人。而茅侃侃的經歷要更為坎坷,他似乎一直在經歷創業圈裡最令人恐懼的一面:在融資希望和失望當中煎熬。

他選擇了一條處於行業上升期的賽道——遊戲電競。這與他天才少年的形象正好符合,在關於他的公開資料上,寫著“14歲開始在《大眾軟件》等雜誌上發表數篇文章,並自行開發軟件”。但從20歲就開始創業的他,大概沒有想到的是,左右創業命運的,除了賽道選擇之外,更多的是與資本的遠近關係。

2013年,茅侃侃加入遊戲電視傳媒GTV,踏入電競圈,與寧夏銀川市政府合作做過第一屆WCA世界電子競技大賽,當時被認為是WCG比賽停辦之後最重要的第三方電競賽事。可不到兩年,因GTV的股東金亞科技陷入財務造假醜聞,茅侃侃團隊退出。一位當時曾與茅侃侃有交集的資深電競媒體人說,“都是資本遊戲,我也看不懂”。

也許是這兩年在遊戲和電競圈的經歷讓茅侃侃覺得仍然有機會,2015年他在與十多家上市公司接觸後,選擇了萬家文化合資成立了萬家電競,主要業務是做移動遊戲開發。到了2016年底,一方面茅侃侃主導的萬家電競尋求外部融資,另一方面母公司萬家文化也傳出利好——著名演員趙薇和其丈夫黃有龍的龍薇傳媒宣佈將入主萬家文化。

可是,趙薇夫婦在這筆高達30億的股權收購裡,自己準備的資金只有6000萬,高槓杆率引來監管頻頻過問。這一收購案被輿論無限關注,最終也不得不夭折了。

龍薇傳媒收購失敗之後,其它資本也聞風而退,萬家文化只好另外找到主營業務為旅遊地產的祥源控股賣身,更名“祥源文化”。子公司萬家電競受此裹挾,隨後的大股東資本關係也改為祥源文化。

但此時,由於經營激進虧損擴大,茅侃侃任CEO的萬家電競已經負債運營半年多了,他個人的房子和車都進行了抵押借款,公司對資金的缺口仍然填不完,急需融資解渴。而接盤的祥源文化一方,本就沒有增資或借款來維持萬家電競負債經營的意願,也反對茅侃侃向外部高息借款,因為會影響上市公司的審計報表。至於等待時間讓萬家電競盈利,是雙方都無法接受的——茅侃侃已經沒錢給員工發工資了,還欠了一屁股債,祥源文化則只想趕緊甩掉這個負資產包袱。

財經新聞變成了社會新聞,2017年10月,萬家電競公司關閉,欠薪員工集體討薪。

三個月後,茅侃侃自殺身亡的消息見諸報端。

悲傷之餘覆盤此事,很多環節都對最後的結果產生了影響。如果金亞科技沒有財務造假,如果黃有龍趙薇夫婦不玩資本遊戲過早釋放利好消息,如果祥源文化能更有耐心等待萬家電競盈利,茅侃侃都有機會翻盤。

然而歷史不容假設,茅侃侃也已經以生命的代價告別了曾經成就過他的資本界和創投圈。一位創業者在得知茅侃侃死亡消息後,表示感同身受:“創業中,往往大事兒打不倒人,但融資的反覆折磨會讓人崩潰。資本是錦上添花的,不會雪中送炭,誰管你曾經如何。“

轉載一篇文章《創業少年茅侃侃:1983-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