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時期的「大議禮」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

嘉靖皇帝是明朝諸多皇帝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從他十五歲登基為帝到五十九歲駕崩,總共在位四十四年,這在封建王朝的諸多皇帝中,在位時長是能排前十的。在他統治的這四十多年中,發生了很多有名的政治事件,"大議禮"事件便是其中之一。


"大議禮"可以說時任內閣首輔的楊廷和與新皇帝——嘉靖之間的一次較量,事件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極富戲劇性。
嘉靖時期的“大議禮”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圖片來源:百度)

事件的起因在於楊廷和要給小皇帝一個教訓,之所以要給他一個教訓,是因為嘉靖剛進北京城的時候就給了文武百官一個"下馬威"。大臣們認為嘉靖要從皇太子的禮儀繼位,所以要嘉靖從東安門進宮。可嘉靖明白其中的道理,從東安門進宮,表示自己是皇太子身份,而老爹卻是剛死去的堂兄——正德皇帝,這是他打死也不幹的,因為他是來當皇帝的,而不是給人當兒子的。於是表示自己要直接從大明門進奉天殿,但這些大臣都是老油條,那把這十五歲的小娃娃放在眼裡,便堵在大明門不讓他進,這架勢就是看誰耗得過誰。嘉靖不吃這一套,直接以"這皇帝我不幹了,誰愛幹誰幹,我回老家去"作為反擊。於是大臣們慌了手腳,紛紛就範。這件事後,楊廷和覺得嘉靖年紀還小,耍耍小孩子脾氣可以理解,但還是要給他一個教訓,於是"大議禮"事件便呼之而出了。

嘉靖皇帝登基沒幾天,楊廷和便指使時任禮部尚書毛澄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摺。內容大體是讓嘉靖皇帝不要叫他現在的老爹——興獻王為爹,而應該叫皇叔,也不要叫現在的媽為媽了,而應該叫阿姨,從你繼位的那一天起,你的父親就是孝宗皇帝了,即弘治皇帝朱祐桯,末尾還告誡嘉靖,如果有人反對這個提議,就可以定性為奸臣,拖出去斬了就可以了。


嘉靖時期的“大議禮”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圖片來源:百度)

這道奏摺讓年輕的嘉靖十分惱火,滿朝文武大臣都支持這個提議,所以也十分鬱悶。鬱悶的是自己當個皇帝,居然把爹媽都當沒了?換著是誰也無法接受,更何況才十五歲的自己。此時的嘉靖很是無奈,因為他孤身一人,沒有幫手,和這些大臣爭論一通,均以失敗告終,無奈的他只能讓太監去請這件事的幕後人物——楊廷和。

他問楊廷和:"自己的父母還能這樣認來認去的嗎?"楊廷和回答說:"可以的"!嘉靖十分聰明,知道此時的楊廷和權勢滔天,得罪不起。於是放下皇帝的架子和楊廷和商量要給自己的親生父母一個名分,可楊廷和只是說可以考慮,然後向他行了個禮便走了。

嘉靖皇帝每天都在宮裡等著楊廷和考慮的結果,可左等右等都等不來,聰明的他知道是沒有結果的了。於是把要給自己親身父母一個名分的旨意下發到內閣,要求內閣執行,可這道旨意很快就被楊廷和退了回來。

在我們的印象中,皇帝的旨意是不能違背的,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可這這種現象在明朝卻是可以的。因為明朝有規定:如果內閣覺得皇帝的旨意不對,內閣有權力退回皇帝的旨意,這種權力稱之為"封駁"。


嘉靖時期的“大議禮”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圖片來源:百度)

當內閣將他的旨意"封駁"回來時,無可奈何的朱厚熜便意識到他雖然貴為皇帝,對很多事情卻也無可奈何,連自己的親身爹媽都不能認了。要想得到應有的認可和尊重,還得靠實力說話。此時的他卻沒有任何實力可言,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認了,天下還有這樣的事情嗎?答案是沒有的,因為他孤立無援,毫無辦法,而這一切便是楊廷和造就的。

就這樣,"大議禮"事件第一回合的較量便以楊廷和的勝利而告終。可事件還遠遠沒有結束,因為嘉靖很快就迎來了一個很厲害的幫手,畢竟作為明朝歷史上最精明的皇帝,嘉靖也不是浪得虛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