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官渡镇麻俸村三大传奇人物的故事

莫华才 关键 报道

黄儒褒杀虎拒贼

明末清初,麻俸村四面还是荒山野岭,常有野兽出没,土匪横行。尤其是老虎的祸患最大,被老虎所伤的人不少,很多乡民谈虎色变。

当时麻俸村有一名叫黄儒褒的青年人,自小习武,功夫武艺超群,是乡民心中的英雄。他怀着为民除害的决心,凭着非凡的胆色,常常一个人手提哨棒,上山猎虎。一天,黄儒褒山上与一个吊晴王额斑纹的老虎相遇,他沉着应战,最终将老虎打死。四邻的乡民都称赞黄儒褒是“武松”再世。此后,黄儒褒带领麻俸村的青年人,和邻村的村民合作,不久就将当地的虎患消除。

清顺治七年(1651年)夏天,土匪头子冼大鼻,趁着明清朝代更替之际,社会环境尚未安定,乘机作乱。两广数县都受到这伙盗贼的骚扰和蹂躏,乡民不胜其苦。

一天中午,这伙盗贼在冼大鼻的带领下,想到麻俸村抢劫。当盗贼来到村前时,村里的青壮年都到田地里干活去了,对此全然不知。村里只剩下一些老少弱懦之人,见乱贼来了,他们惊惶失措,四处逃避。眼见一场浩劫就要降临。这时黄儒褒刚好从外面回来,见到情况危急,就顺手抄起粪耙,与贼搏斗起来。虽然是孤身一人,面对众多盗贼,黄儒褒毫不畏惧。

搏斗了一阵,黄儒褒见获胜的机会不大,便且战且退,引贼进入村巷中,乘机将其消灭。众贼不知是计,自恃人多,冲入村中。黄儒褒利用熟悉的地形,奋起抗击,打伤了十几个盗贼。这时,村的四面响起了呐喊声。原来是村民们闻讯赶了回来。匪首冼大鼻见势不妙,慌忙夺路逃窜。麻俸村免受洗劫,大家都称赞黄儒褒为村民立了大功。

经此一役,冼大鼻及其他盗贼,都被震服了,再也不敢到麻俸村及附近村庄抢劫了。


黄启邦计退神偷

麻俸大富翁黄彩玉的三儿子黄启邦是一个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人才,是清朝同治年间的贡生。

黄启邦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一个人担油到圩场上去卖,有四五个强盗仗着人多势众,要抢他的花生油。当恶徒拉开架势时,黄启邦迅捷拿起扁担与他们对打起来。他抖擞精神,奋起虎威,用自己精湛的武功,如秋风扫落叶一样,把恶贼一个个打得爬在地上,过了一会儿才能起身抱头鼠窜。在旁观看的人无不拍手称快,赞扬黄启邦的武艺高强。

后来黄启邦考取功名,钦定为饶平县教论理。于是他收拾行囊,告别家人,带着一名书童上路,去饶平赴任。

在途中,他被一位神偷盯上了。一路上,黄启邦故作大方,其实是小心谨慎,把神偷的意图和举止看得一清二楚,他不动声色地思量着对策。而那位不速之客可不是一般的小偷,而是一个惯偷、偷神,神偷武功了得,见多识广,只是没有机会,不敢贸然下手。

一天傍晚,黄启邦主仆二人住进了一间客栈,神偷也随尾而至。主仆二人吃完晚饭后,黄启邦便悠然地坐在椅子上休息,同时叫店小二打来热水洗脚。他一边洗,一边慢条斯理地对书童说:“徒儿,很久没见你练功了,不知近来功夫长进得怎样了。现在就耍两手给师傅看一看吧。”

原来 黄启邦的书童也是一位武林高手 ,办事相当精明强干。听了主人的话,看看主人的眼神,就知道其中必有玄机。原来神偷早已伏于瓦背之上,就等二人熟睡后好下手。他的一举一动,早被黄启邦识破了。

这时,只见书童拿起挑行李的功夫棍舞了起来。神偷从瓦缝中向屋内偷看。只听得棒声呼呼作响,却没有见到人,只看到满屋是人影却没有见到人,只觉得满屋都是杀气腾腾,直逼屋外。黄启邦气定神闲地看着,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神偷看呆了:哪里有这样的武功呢?

一会儿,只见空中飘然落下一个人,稳稳地站在黄启邦的面前,鞠躬敬礼后说:“师傅,你看徒儿现在的武功如何了?”黄启邦故意大声地说:“徒儿,你的功夫确有长进了,不过,还需要多加努力。若要达到为师的境界,尚需二年刻苦锤炼啊!”

神偷听了这番话,简直惊呆了:天呐!这徒弟的武功尚如此了得,师傅的手段就更不可想象了。若然被他打中,岂不血肉横飞,一命呜呼了?神偷越想越怕,差点儿从屋背上跌下来,只好连滚带爬地逃之夭夭了。

自此,黄启邦不用武力,智退神偷的传说在江湖上流传开来。


神医黄钟梅

清朝末年,麻俸村黄氏十八世孙、江西按察司知事黄文奎之子黄钟梅,字逊德,号品仙,是一位亦教亦医的文人。他的诗、文、书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教学水平和医学水平在吴川县南三一带享有盛名,在陇水、绿水一带也备受人们称誉。他教子有方,家风传世,子孙能继承他的事业,在乡间有盛誉。

黄钟梅以教书为职业,他在南三任教二十多年,桃李芬芳,有口皆碑,南三名人陈世才、陈俊三等都是他的学生。黄钟梅在教书之余,刻苦钻研医术,为群众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被乡民称为良医。

据说有一年除夕那天,黄钟梅与在龙头山车教书的儿子黄李芳一起到龙头圩去买年货。遇到黄李芳的一个家长前来求医。

黄钟梅见状,立即为病人看病。他叫来人坐静,观察一会儿后,就凝神定气地把起脉来。然后对病人说:“没有什么事,不用食药。”病人及家人一再请求开方抓药。黄钟梅一再解释不必用药,病人才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埋怨起父亲来:“别人这么诚恳地来求医,为什么不给他开药方呢?”

黄钟梅说:“你有所不知啊,这个人已经病入膏肓了,凭现在的医术是不能治好他的。”

“明明是一个生龙活虎的人,怎么把他说成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呢?”儿子不解地责问父亲。

黄钟梅说:“那是假象,从脉象上看,命脉将绝,鱼翔虾游,至如泉涌,莫可挽留。由此看来,此人一、二日内必亡,不必用药,否则徒增烦恼啊。何况二十九晚(除夕)死好过年初一死。二十九晚死,还能干净过年,年初一死,则大吉例事了。”父亲的一番至情至理的话,说得儿子将信将疑。

父子俩办完年货,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了。他们在回家的路上,见到有人匆匆忙忙到圩里去买东西办丧事。一问起来 ,果然是上午来求医的那个病人死在家中了。黄李芳惊愕地望着父亲,不得不佩服父亲的高明。

自此,黄钟梅是神医的名声传遍了龙头、南三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