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個不被看好的職業,現在卻有不少與「剃頭」有關的俗語

(莫華才 關鍵/撰寫)過去,還沒有推發剪、電吹風一類的理髮工具,理髮都是用剃刀,俗稱“剃頭刀”。理髮叫“剃頭”,理髮師傅叫“剃頭佬”。剃頭是與一個人一生息息相關的事,一個好看髮型可以塑造人的形象,同時也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金錢地位、職業、權力。

以前,理髮師傅叫“剃頭佬”,那“剃頭刀”可鋒利了,剃起頭來可是連刮斷髮絲的聲音都能聽到。筆者屬於80後一代人,自有記性起,“剃頭佬”已經很少用“剃頭刀”剃頭了,那時已經有了“發鏟”,很是流行一種叫“花旗裝”的髮型。以前的“發鏟”不像現在用電驅動的,而是靠手指力去操動。記得小時候,每理一次髮就得哭一次,因為理髮那“發鏟”往往都是壞了就修,再壞再修,一個“發鏟”一用就是好幾年的,據說“發鏟”裡有兩塊鐵製的刀片,得時不時拆下來人工手磨,但有些“剃頭佬”是很少拆的,綜合以上原因,在理髮時那“發鏟”時不時的就會在有那麼幾根頭髮還沒剪斷時就被“剃頭佬”“連根拔起”,那痛可想而知!這就是筆者這80前時代小孩們剪髮時愛哭和害怕剪髮的原因。

理髮可以說是一門“一本萬利”的手藝生意,以前“剃頭佬”這職業是很不被看好的,所以很少人從事這一行業。但現在我們經常嘴裡說到的一些“口頭語”都是和理髮這行業有多少的關聯,譬如說與剃頭有關的俗語:

“洗溼頭,幾大都要剃” 剃頭時,為了便於操作,先要把頭洗溼。只要頭洗溼了,圍上剃頭布,就任憑剃頭佬擺佈了,不想剃也無可奈何了。這就是“洗溼頭要剃”的來由。這句話一般表達三種意思:一、事情已經發生,無論如何,就算硬著頭皮都要繼續下去,沒有退路;二、既然已經開始,就要堅決幹到底;三、被迫就範,不幹也得幹。

“細佬哥剃頭——就得” 以前,小孩子最怕剃頭,這是很多人的切身體會。因為年紀小,不懂事,見到陌生人拿刀來剃頭,哪有不害怕的。很多小孩子都是一邊哭鬧一邊剃頭的。剃頭佬除了耐著性子快速操作外,一般都會不停地哄小孩:“別哭,別哭,就得,就得”。因此就有了歇後語:“細佬哥剃頭——就得”,形容一時還未達到的事情,卻以“很快”“就得”來哄人。

“最爽剃頭當新郎” 按鄉下習俗,當新郎要剃頭,頭光頸靚去迎親。這時,剃頭者和被剃頭者都有是最爽的。被剃頭者爽,好理解:剃好頭去接新娘,晚上洞房,自然最爽;而剃頭者,為新郎剃頭,一般除了工錢以外,都額外有紅包,剃頭佬自然也爽。

“危險過剃頭” 因為剃頭刀一般都很鋒利,剃頭時稍有不慎,就會割傷被剃頭者。這樣的事常常會發生。“危險過剃頭”的俗語由此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