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个不被看好的职业,现在却有不少与“剃头”有关的俗语

(莫华才 关键/撰写)过去,还没有推发剪、电吹风一类的理发工具,理发都是用剃刀,俗称“剃头刀”。理发叫“剃头”,理发师傅叫“剃头佬”。剃头是与一个人一生息息相关的事,一个好看发型可以塑造人的形象,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金钱地位、职业、权力。

以前,理发师傅叫“剃头佬”,那“剃头刀”可锋利了,剃起头来可是连刮断发丝的声音都能听到。笔者属于80后一代人,自有记性起,“剃头佬”已经很少用“剃头刀”剃头了,那时已经有了“发铲”,很是流行一种叫“花旗装”的发型。以前的“发铲”不像现在用电驱动的,而是靠手指力去操动。记得小时候,每理一次发就得哭一次,因为理发那“发铲”往往都是坏了就修,再坏再修,一个“发铲”一用就是好几年的,据说“发铲”里有两块铁制的刀片,得时不时拆下来人工手磨,但有些“剃头佬”是很少拆的,综合以上原因,在理发时那“发铲”时不时的就会在有那么几根头发还没剪断时就被“剃头佬”“连根拔起”,那痛可想而知!这就是笔者这80前时代小孩们剪发时爱哭和害怕剪发的原因。

理发可以说是一门“一本万利”的手艺生意,以前“剃头佬”这职业是很不被看好的,所以很少人从事这一行业。但现在我们经常嘴里说到的一些“口头语”都是和理发这行业有多少的关联,譬如说与剃头有关的俗语:

“洗湿头,几大都要剃” 剃头时,为了便于操作,先要把头洗湿。只要头洗湿了,围上剃头布,就任凭剃头佬摆布了,不想剃也无可奈何了。这就是“洗湿头要剃”的来由。这句话一般表达三种意思:一、事情已经发生,无论如何,就算硬着头皮都要继续下去,没有退路;二、既然已经开始,就要坚决干到底;三、被迫就范,不干也得干。

“细佬哥剃头——就得” 以前,小孩子最怕剃头,这是很多人的切身体会。因为年纪小,不懂事,见到陌生人拿刀来剃头,哪有不害怕的。很多小孩子都是一边哭闹一边剃头的。剃头佬除了耐着性子快速操作外,一般都会不停地哄小孩:“别哭,别哭,就得,就得”。因此就有了歇后语:“细佬哥剃头——就得”,形容一时还未达到的事情,却以“很快”“就得”来哄人。

“最爽剃头当新郎” 按乡下习俗,当新郎要剃头,头光颈靓去迎亲。这时,剃头者和被剃头者都有是最爽的。被剃头者爽,好理解:剃好头去接新娘,晚上洞房,自然最爽;而剃头者,为新郎剃头,一般除了工钱以外,都额外有红包,剃头佬自然也爽。

“危险过剃头” 因为剃头刀一般都很锋利,剃头时稍有不慎,就会割伤被剃头者。这样的事常常会发生。“危险过剃头”的俗语由此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