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今年上海地区高考满分作文是这样的……

据说今年上海地区高考满分作文是这样的……

据说今年上海地区高考满分作文是这样的……

全文共1482字,阅读时间大约4分钟

作者|牛虻

2018年的高考作文刚刚出炉,大部分朋友们看过作文题目直呼变态,目光呆滞,神情茫然,而伴随着的是大脑一片空白。

据说今年上海地区高考满分作文是这样的……

其实细细想来,这其实是一个很值得一写的题目,因为“被需要”的心态与我们和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写出来的不仅是作文,还是生活和我们。

生活中,我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关注是否被他人需要,而正是在需要和被需要的交织和变换中,我们才慢慢找到生命真正的意义。

1

需要是获取,被需要是给予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有自身的需要,也需要被他人需要。当我们还身处襁褓之时,我们离不开父母;而当我们而立不惑之时,父母离不开我们。

需要是获取,被需要是给予。

婴儿时代的我们自身没有基本的生存能力,只有从父母那里不断地获取,才能保证我们生命的延续;

而成人时代的我们已羽翼渐丰,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此时的父母却已不复当年,只有依靠我们持续的给予,才能维持这黄土深埋的半截之身。

“需要”的心态赋予了我们生存的基本保障,而“被需要”的心态却赋予了我们生命的真正意义:甘于付出,乐于奉献。

2

赢了贫穷,却输给了“不被需要”

人为什么需要一种“被需要”的心态?

对于精神富足的人来说,譬如一位诗人,貌似他们可以用一种闲云野鹤的姿态面对人生的一切,但能够支撑这种任性妄为依然是他人的拥戴;

对于精神贫瘠的人来说,是这种“被需要”的心态使他获得短期的慰藉和最基础的人生价值,无论是亲人间的相互扶持,还是友人间的嘘寒问暖,而正是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才使他不至于随波逐流,能够绷紧生命的琴弦努力拼搏。

特蕾莎修女说:“我们以为贫穷就是饥饿、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贫穷却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关心。”

生而为人,赢过贫穷,即使腰缠万贯,缺少一种“被需要”的心态,内心依旧一贫如洗;

生而为人,输给富有,即使食不果腹,拥有一种“被需要”心态,内心依旧富裕充足。

3

听到的不是语言,而是内心的渴望

倾听,是人际沟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技术,是一种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技术。倾听在人际沟通中到底有何魔力,为何如此强调呢?

对此,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是这么说的:

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也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么美好啊。每当我得到别人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

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就倾听而言,卡尔·罗杰斯的观点与行动教练不谋而合。行动教练所倡导的深度倾听就是指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听到语言本身之外的情绪和需求,听到对方内心那一份“被需要”的渴望。

正如卡尔·罗杰斯所强调的那样,人际沟通中,其实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倾听者,他能够倾听你内心最真实的诉求,倾听你内心最真实的渴望:被理解和被需要。

而当你能放下自己,深度倾听他人时,他人的心扉也将慢慢向你打开,你就能听到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4

胸怀“被需要”心态,做最完美的教练

何为教练?

教练就是:

当你身处低谷,无法自拔时,是教练坚信你内心的执着与渴望,帮助你走出阴霾,勇敢向前;

当你身处瓶颈,无法突破时,是教练挖掘你身体的天赋和潜能,引导你突破瓶颈,迈向卓越;

当你蟾宫折桂,功成名就时,教练却退居幕后,甘为绿叶。

这与我们所说的甘于付出,乐于奉献的“被需要”心态不是如出一辙吗?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就是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

教练就是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人潜能、点燃他人梦想、成就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