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行时」书写同步小康新篇章

“同步小康路上,决不能落下一名群众。”这是西秀区委、区政府对该区70多万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该区决胜同步小康的目标。

2017年,西秀区脱贫攻坚指挥部,乡级、村级指挥所、作战室再次进村入户,遍访贫困户,逐户核查,确保贫困户的连心袋、连心卡、“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公示牌和危旧房屋信息牌等不漏一户、信息精准。逐村核查,确保村级活动室的作战图、贫困户分布图、产业分布图、利益联结统计表、脱贫成效统计表及其他重点图表不漏一村,数据精准。

「脱贫攻坚进行时」书写同步小康新篇章

异地搬迁扶贫项目菜官春晖小区 袁琴书 摄


干部走访帮扶频频开展,帮村书记、“第一书记”、部门和乡镇包保干部密集深入到贫困户家中开展走访帮扶,做到帮扶措施全覆盖。

一村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脱贫措施。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不留“死角”、找准“路子”,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创新之举,让西秀区脱贫攻坚加速前行。


「脱贫攻坚进行时」书写同步小康新篇章

贫困户张珍珍因摔倒导致下半身瘫痪,家里为了给老人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西秀区卫计局派驻蔡官镇的党员突击队员罗凌峰入户调查时了解了她家这一情况,就帮助报销了一部分医疗费用。“他们帮我家做了一个好事,帮助我们报销了10万多块钱医疗费。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家还不知道怎么过。”张珍珍感激地说。

罗凌峰说:“精准扶贫要做到精准,我们刚来的时候有很多工作不完善,我们就采取专项调查、抽样调查和实地核查等方式来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完善了数据。同时形成了一套工作机制,为蔡官镇党委统一思想和突击队员扶贫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党员突击队开展遍访工作,协助当地和包保领导干好精准脱贫工作,不仅要帮贫困户摘掉“穷帽子”,更要帮贫困户找到“好路子”,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真正脱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西秀区在精准扶贫中除了发展蔬菜、茶叶、辣椒等产业外,还借助青岛对口帮扶契机,规划面积为90.4平方公里的安顺—青岛共建产业园区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全国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引进青岛企业项目18个,落地项目4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巴斯夫公司与青岛宏达塑胶总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安顺华联宏达可控性生物降解膜项目签约落户青岛安顺共建产业园,为园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总投资4.2亿元的青岛—安顺产业园区中心项目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强化产业优势互补,与青岛榕昕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生态观光示范畜牧业,总投资1.5亿元的榕昕生态牧场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正打造为东西部合作示范的农业企业,二期工程和两个各3000头的优质肉牛标准化养殖场也启动建设。在企业的带动下,广大贫困群众纷纷实现就业脱贫。

「脱贫攻坚进行时」书写同步小康新篇章

大坝村 王恩菊 摄


精准扶贫,西秀区变“撒胡椒面”式帮扶为“靶向治疗”,脱贫攻坚路上的硬骨头被一一啃下。

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曾是一个贫困的村庄,9年前,这里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近年来,大坝村深入开展“两学一做”,筑牢基层堡垒。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该村种植2300亩刺梨,建起育苗大棚20多个,成为西秀区种植最早、规模最大的金刺梨种植基地,让大坝村走上发展变革新轨道。

如今,大坝村从原来的“危房冷风穿,破墙烂瓦一烂摊”,发展到果树满园、街道整洁、别墅成群的画面,从纯农业单一生产力到种植、养殖、加工、旅游观光、金刺梨果酒五大产业同步发展。探索了“支部、村委、协会三位一体、党员、组员、社员三力同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荣”的党建新模式,走出了具有特色的大坝党建路子。这个大山深处贫困的村庄,也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小康村、示范村。2016年,该村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脱贫攻坚进行时」书写同步小康新篇章

迎着春天的阳光,大坝村再次创业出发,发展黄金菊和蚂蚱产业。村民刘春兰正在黄金菊基地里锄草,谈到现在的生活,她笑呵呵地说:“现在生活好哟,我上班一天80块钱,土地入股合作社,年底还可以分红两三千元,以前想都不敢想。”

现在的大坝村,通村路干净整洁,金刺梨叶绿果丰,刺梨果酒飘香四溢,黄金菊朵朵花开,蓝瓦黄墙的农家别墅格外靓丽。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步入关键时期,西秀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底气,奋力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今年3月5日,一场声势浩大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誓师大会召开,西秀区集全区之智、倾全区之力,全区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大兵团作战,全面进入作战模式,精准靶向、精准攻坚,快速补齐短板,全面夯实基础,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奋力与全省、全国一同迈入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