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南鄭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南鄭縣位於陝西省西南邊陲、漢中盆地西南部,北臨漢江,南依巴山,是漢中“雙百”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2823.78平方公里,轄22個建制鎮,截至2011年,南鄭縣戶籍總人口為555568人,非農業人口99192人。屬北亞熱帶和暖溫帶,尤以北亞熱帶氣候特徵最為明顯。

南鄭是陝西省旅遊資源大縣和首批旅遊強縣,境內的景點有南湖公園、紅寺湖、川陝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黎坪國家森林公園。

陝西省已上報國務院的縣級行政區劃調整事項有5個,分別是:榆林市神木縣撤縣設市,西安市戶縣、延安市安塞縣、寶雞市鳳翔縣、漢中市南鄭縣撤縣設區。

建置沿革

陝西省南鄭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南鄭縣

東周(前770~前256)春秋時為蜀地;戰國時,南鄭初屬秦——厲共公二十六年(前451)“左庶長城南鄭”,南鄭地名始著。秦躁公二年(前441),南鄭叛秦。至秦惠公十三年(前387)伐蜀,奪回南鄭。周顯王之世(前368~前321年,秦獻公十七年至秦惠文王后元四年),南鄭又被蜀佔據。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派司馬錯領兵滅蜀,南鄭復歸秦。後元十三年(前312))秦楚丹陽之戰大敗楚軍後,置漢中郡,轄南鄭縣。秦(前221~前206)。南鄭為漢中郡屬縣。秦亡(前206)後,項羽封劉邦為漢王,“王巴、蜀、漢中”31縣,定都南鄭。

西漢(前206~公元25年)時南鄭為漢中郡屬縣,隸益州。新莽時(9~23)因之。更始帝劉玄二年(24),封漢宗室大將劉嘉為漢中王,建都南鄭。旋為蜀王公孫述佔據。

東漢(25~220)光武帝初年,漢中郡治由西城(今安康)遷南鄭,之後,南鄭成為漢中郡(道、府)附郭首縣,直至1949年12月初。

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張魯據漢中,改漢中郡為漢寧郡,治設南鄭。建安二十年(215),張魯降於曹魏,復改為漢中郡,仍治南鄭。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由四川北上攻佔漢中,自立為漢中王。南鄭屬蜀漢。

蜀漢炎興元年(263年,曹魏景元四年),曹魏滅蜀漢,分益州置梁州,治沔陽。南鄭隸梁州。

晉(265~420)武帝秦始年間,南鄭為梁州及漢中郡治所。太康十年(289)。封陽王之子司馬迪為漢王,改梁州為“漢國”,南鄭隸屬之。成帝鹹康中(335~342)。梁州刺史司馬勳分縣城內小城東面三分之一為梁州、漢中郡以及南鄭縣治所,至南北朝的宋、齊、魏都相沿未變。孝武帝寧康元年(373)。梁州刺史楊亮為前秦苻堅戰敗,秦將朱彤佔據漢中。南鄭屬前秦。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前秦梁州刺使潘猛棄漢中,奔長安。梁州之地(南鄭隸屬)復歸晉。

南北朝(420~589)時,宋、齊沿用晉制,仍置梁州漢中郡,南鄭為州、郡治所。同時,境內僑置秦州的部分郡、縣(宋14郡39縣,齊15郡43縣),梁朝改梁州為後梁州,南鄭屬之。梁武帝天監三年,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504),南鄭地屬北魏。延昌元年(512)分南鄭北部置“武鄉縣”(今漢中市武鄉鎮);延昌中期又分縣西南部為“廉水縣”(在今濂水鄉境內)。均屬褒中郡。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南鄭復入於梁。梁廢“廉水縣”仍入南鄭。

西魏文帝大統十七年(551),南鄭又入於魏。西魏改武鄉縣為白雲縣,廢帝三年(554),改南鄭縣為“光義縣”,移理郡東光義府。北周改漢中郡為漢川郡,南鄭為其屬縣。

隋(581~618)文帝開皇初年,改光義縣為南鄭縣。三年(583)撤銷漢川郡,保留梁州,南鄭為其屬縣。煬帝大業初年廢梁州復置漢川郡,南鄭為郡治,同時併入白雲縣。大業八年(612),將縣城遷移故城西南臨漢水(即今漢中市)。

唐(618~907)高祖武德元年(618),廢漢川郡置梁州,南鄭縣為州治所。武德三年(620),在南鄭縣北部復置白雲縣,九年廢入城固縣。太宗貞觀元年(627),南鄭為山南道梁州屬縣。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梁州屬山南西道,治南鄭。德宗興元元年(784),改梁州為興元府,轄南鄭縣,併為道、府治所。

五代十國時期(907~960),南鄭先後屬前蜀、後唐、後蜀,為山南西道和興元府治所。後蜀亡,南鄭歸宋。

北宋(960~1127)初年,南鄭為峽西路興元府轄縣,併為路府治所;神宗熙寧五年(1072),劃歸利州路,仍為路、府治所。南宋(1127~1279)。高宗紹興十四年(1144),分利州路為東西兩路,東路轄興元府,南鄭縣為府轄縣及路、府治所。於紹興四年(1134)(一說為“光宗紹熙四年”),在縣西南部置“廉水縣”。理宗紹定年間廢,復入南鄭縣。

元(1271~1368)設陝西等處行中書省,改興元府為興元路。南鄭為路治。此為南鄭縣正式劃歸陝西之始。

明(1368~1644)太祖洪武三年(1370),更興元路為漢中府;九年(1376)改陝西行中書省為陝西承宣布政使司,轄漢中府,南鄭為府治。

清(1644~1911),南鄭屬陝西布政使司漢中府轄縣。

中華民國二年(1913),廢府設道,南鄭為陝西省漢中道治所。17年(1928)撤銷漢中道,南鄭縣直屬省轄。24年(1935)以漢中各縣為陝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南鄭縣城。

陝西省南鄭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南鄭縣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月6日南鄭解放。南鄭分置為南鄭縣與南鄭市。南鄭縣遷治於漢中城東的十八里鋪,除漢中城及郊區歸南鄭市外,其餘集鎮和鄉村仍由南鄭縣轄領。新劃入褒城縣的協稅鎮,時屬陝甘寧邊區漢中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1後改為南鄭區專員公署,1954年後又先後更名漢中區專員公署、漢中地區行政公署)。1954年底,將四川通江縣的碑壩區劃歸南鄭縣。1958年底撤銷南鄭縣,轄區全部入漢中市。1961年9月縣市分設,劃漢江以南原南鄭縣轄的冷水、漢山、紅廟、南海、碑壩五區及原褒城縣轄的高臺、新集、黃官三區和原黎坪中心區的部分區域為南鄭新政區。今南鄭縣實為兩省四縣(區)邊緣地區組成的老名新縣,屬陝西省漢中市(地級)轄縣。

陝西省已上報國務院的縣級行政區劃調整事項有5個,分別是:榆林市神木縣撤縣設市,西安市戶縣、延安市安塞縣、寶雞市鳳翔縣、漢中市南鄭縣撤縣設區。

摺疊位置

陝西省南鄭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南鄭縣南鄭縣位於陝西省西南邊陲、漢中盆地西南部。地處東經106°30’~107°22’,北緯32°24’~33°07’之間。北臨漢江,南依巴山。縣域南部與四川省通江縣、南江縣、旺蒼縣接壤,邊界長度分別為48.7公里、94.2公里、15.8公里;西與陝西省寧強縣、勉縣為鄰,邊界長度分別為37公里、83公里;東與城固縣、西鄉縣毗連,邊界長度分別為79.3公里和39公里;北與漢中市漢臺區隔江相望,邊界長度為40公里。縣界總長度為437公里。縣境東西最長直線距離83公里,南北79公里,全縣總面積2823平方公里。縣政府駐地漢山鎮,位於縣境北部,東北距漢中城12公里,距陝西省省會西安280公里(經西漢高速公路)。有跨省公路漢中至南江路(四川)穿城而過;距漢中火車站13公里。

旅遊

摺疊南湖風景區

陝西省南鄭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南湖風景區南湖公園位於漢中西南17公里的南鄭縣漢山腳下。國家“AAA”級旅遊區,陝西省十大自然生態旅遊區,有“陝西第一湖”之稱。南湖風景區是以山水自然景觀見長的自然風景區。景區面積4.65平方公里,水面1109畝,湖水迂迴於七山八溝之間。風景區中心遊覽區是湖心島,島南側有動物園、北有釣魚臺、西有兒童樂園、東有湖心亭。山頂建有攬月樓,登上攬月樓,可觀覽景區全景。湖心島面積五十餘畝,四面環水。樓臺榭閣點綴於綠蔭叢中,水榭長廊、釣魚臺、瓊花閣、神怡宮、攬月樓、獅子亭、集賢殿等依山而建,與湖光山色渾然一體。

摺疊紅寺湖風景區

陝西省南鄭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紅寺湖風景區紅寺湖風景區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陝西省十大自然生態游泳景區,位於漢中市西南25公里。景區面積540多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240多萬平方米,林地面積300多萬平方米。有鴛鴦、白鷺、錦雞、魚、蝦等20餘種野生動物,松、杉、楓、楠竹、茶樹、油茶等近20餘種植物。她以其山水交融、植被豐茂、珍禽棲息、鄉情濃郁的自然風光形成了水域、自然、人文三類景觀。

摺疊聖水寺

陝西省南鄭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聖水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鄭縣聖水鎮,背依靈泉山,面對漢江,距漢中市10公里,建於明代嘉靖時(1552~1566)。因有青、白、黃、烏、黑五泉環繞佛殿,取“五龍捧聖”之意,故名“聖水寺”。聖水寺龍泉與漢桂是景區的重要景觀。寺內外五龍聖泉星羅棋佈,分青、白、黃、烏、黑,水的顏色各不相同。聖水寺院分為東、中、西三院,中為大雄寶殿,旁有龍王殿、白雲殿、娘娘殿、關聖殿,寺後山頂原建有望江樓,寺前山門為雙層樓閣。整個寺院建築古樸典雅,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