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管虫病的处理建议

一,病原及形态,生活史。


斜管虫病的病原为鲤斜管虫,寄生虫的分类学上属于水生动物寄生纤毛虫。

斜管虫因为身体腹部正中有一个圆形胞口,胞口有一个漏斗状的口管,斜管虫因此而得名。作为一种单细胞寄生虫,斜管虫背部稍隆起,覆面则十分平坦,从腹部看左边直,右边呈弧状,身体前薄后部厚重,腹面看好似一颗卵,但是一旦斜管虫将死或者刚死,就会变成圆形,斜管虫的腹部长有细密的纤毛线,每条纤毛线上长着一律的纤毛,但是其余部位却没有纤毛,斜管虫的腹面中部是裸露的,身体后部有一个大核,大核圆形,小核球形,身体左右两边各有一个伸缩泡,一前一后。身体的腹面前中部有一胞口,胞口由16-20根刺杆作圆形围绕成漏斗状的口管,并与身体纵轴向左成30度倾斜角,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

斜管虫病的处理建议

a、b、c.腹面观 d.侧面观 a、b.固定和染色标本 c、d.活体 1.伸缩泡 2.大核 3.伸缩泡 4.口管 5.纤毛线 6.小核 7.刚毛

二,症状,流行情况及诊断。

斜管虫主要侵袭鱼的鳃和皮肤,对虾养殖过程中也有报道,少量寄生时症状不明显,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皮肤、鳃产生大量粘液,当鱼被斜管虫大量寄生时,鱼的鳃和皮肤遭受破坏,并刺激皮肤和鳃大量分泌粘液,患病严重时,会导致鳃的组织破坏,引发细菌的继发感染,出现拖泥等症状,使鱼的呼吸困难,鱼体表现瘦弱发黑,不摄食,游动迟钝,可在短期内造成大量死亡。

斜管虫最适繁殖水温为12—18℃。最适繁殖水温为15℃,但在养殖环境恶化,鱼体的抵抗力差的时候,30度以上的水温也能大量繁殖。斜管虫在离开宿主的条件下也可以自由生活在水体中1—2天,只要有机会,它就可以直接转移到其他鱼体或水体中。斜管虫常常寄生在鳃、皮肤,如果环境不适应,斜管虫就会形成胞囊,通过直接接触或胞囊进行传染。主要危害常见淡水鱼类的鱼苗和鱼种,对宿主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在养殖密度过大,水质条件恶化的情况下,养殖鱼类对斜管虫感染最敏感,而且能引起严重的死亡。

斜管虫病的诊断:当养殖鱼类出现身体发黑,体表出现大量粘液,怀疑有寄生虫感染时,可以剪取鳃丝和刮取体表的粘液进行镜检,同时对显微镜下的虫体进行计数:

在寄生虫病的诊断过程中,除确定寄生虫的种类外,还要判断病原体的数量,不是有病原存在就能引起鱼病,而是需寄生数量达到一定的强度时才能致病的,所以相对准确的估计病原体数量是重要的,否则会产生误诊。但具体计算中有一定的困难,如原生动物,肉眼难于看到,即使在显微镜下,也不能把所有的病原体逐个数清,只能采用估计法。

一般采用下列标准计数:

(1)计数符号用“┼”表示。“┼”表示有;“┼┼”表示多;“┼┼┼”表示很多。  

(2)各种病原体的计数:

①鞭毛虫、变形虫、球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单孢子虫在高倍显微镜视野下,约有1—20个以下的虫体或孢子时记“┼”,21—50个时记“┼┼”,51个以上时记“┼┼┼”。

②纤毛虫及毛管虫,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下有1—20个记“┼”,21—50个记“┼┼”,51个以上的虫体记“┼┼┼”。小瓜虫除按上面标准计算虫体外,如计算囊胞时,则用数字说明。

③单殖吸虫、线虫、绦虫、棘头虫、蛭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的幼虫,在50个以下以数字说明,50个以上者,则说明估计数字。  

(附:按目镜为10×;虫体数为同一片中3个视野的平均数。)

在一般情况下,打上“┼┼”的就开始少量死鱼,这时在生产上就必须采取适宜的措施进行治疗,否则可能会引起病鱼大量死亡。所以划“┼”表示的方法,在生产上可起到预测预报的作用。“┼┼”出现死鱼现象,但这不是绝对,如果鱼体比较瘦弱,有时“┼”也可死鱼。如果鱼特别健壮,有时“┼┼┼”也不一定死鱼,这要看具体情况。

斜管虫病的处理建议

显微镜下的斜管虫

斜管虫的病程较急,一旦发病,如果不及时处理,能够造成鱼苗或者鱼种的大量死亡,因此,在斜管虫病的防治工作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预防。

1,养殖环境的改善:养殖环境中的有机质过多,有利于斜管虫的生长繁殖,因此,定期使用过硫酸氢钾。颗粒氧等基具有氧化,增氧功能的底质改良剂进行改底,做好池塘底部的溶氧管理,促进池塘底部的有机物的分解,可以减少斜管虫等纤毛类寄生虫发生的机率。

2,定期使用驱虫,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内服进行内服,进行驱虫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可以大大减少寄生虫病和其他类型疾病的爆发。对于容易爆发车轮虫,小瓜虫病,斜管虫病的养殖品种和养殖阶段,可以使用纤灭或者虫虫草,配合三黄散或者板黄散,多维定期(一般每个月拌料1-2次,每次3-5天左右)进行拌料预防。

斜管虫病的处理思路是先杀虫再消毒,同时内服驱虫的驱虫的中草药,同样环境要改善,最好配合氧化性底质改良剂改底,效果会更好。在杀虫时,同时需要进行消毒,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故处理建议如下:

1,正常吃料情况下:

使用虫虫草(1包拌料5-10千克)或者纤灭(1包拌料5千克)拌料内服:1包拌料40斤,连喂3—4天。

上午外用原虫膏1包2亩-4亩米水体,下午使用250毫升的浓戊二醛2亩/米,连用2次。

2,不吃料的情况下。

上午外用原虫膏1包2亩-4亩米水体,下午使用250毫升的浓戊二醛2亩/米,连用2次。

3,网箱养殖。

使用虫虫草(1包拌料5-10千克)或者纤灭(1包拌料5千克)拌料内服:1包拌料40斤,连喂3—4天。同时使用戊二醛和原虫膏挂袋,连续2-3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