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一:爸爸,觀音菩薩讓我和你聊會天……

1

同學阿杜和老公都是工作狂,孩子斷奶後,她將女兒送回了老家由父母照顧。他們夫妻則只是在節假日的時候才會抽空回去看看孩子。

因為平時經常和孩子視頻、電話,所以他們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只是每次和女兒分離的時候,孩子都會哭的撕心裂肺,而她也只能含著眼淚和孩子告別。

老人對於孩子的照顧比自己還要細心,他們也就放心的將孩子留在老人身邊。

諾一:爸爸,觀音菩薩讓我和你聊會天……

前段時間孩子滿3歲,他們回去給孩子過生日,吃飯的時候孩子一直磨磨蹭蹭不肯好好吃飯。她有些生氣,問:“爸爸媽媽大老遠回來給你過生日,你怎麼還不高興呢?”

結果女兒怯怯的問她說:”媽媽,吃完飯你和爸爸就又要走了嗎?又不要我了嗎?”

聽聞,她眼淚嘩的一下流了下來,心疼地說:“爸爸媽媽最愛你了,怎麼會不要你。爸爸媽媽只是回去上班。”

而一旁的婆婆說,最近這段時間女兒經常半夜哭醒,喊著要找媽媽。

和老公商量後,他們決定把女兒接回身邊自己帶。

他們每天努力賺錢,為的就是能給孩子好的物質條件。卻忘了,在他們小小的年紀裡,最渴望的不是物質上多麼的富足,而是爸爸媽媽能夠陪在身邊。雖然爺爺奶奶對他們的疼愛不少於父母,但無論如何也代替不了父母。

“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窮爸爸、富爸爸》

諾一:爸爸,觀音菩薩讓我和你聊會天……

很多父母總是以忙為藉口,在孩子的成長中缺席。忙不完的工作,賺不完的錢,卻常常忘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有“有效期。——龍應臺

2

《爸爸去哪兒》第三季裡有一幕,劉燁在玩著手機,兒子諾一一直在旁邊碎碎唸的和他說著話,一會兒讓他看這個,一會兒讓他看那個,而劉燁多是敷衍的“嗯”“啊”。

後來,父子倆保持沉默狀態一段時間之後,諾一說:“爸爸我做了一個夢,觀音菩薩讓我陪你聊會兒天……”

諾一:爸爸,觀音菩薩讓我和你聊會天……

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充滿了童真,卻道出了孩子對父母陪伴的渴望。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是沒有用心、沒有回應的陪伴,是無法給予孩子溫暖和愛。

很多人以為,只要呆在身邊就是陪伴,我們卻忘了陪伴也是有質量要求的。陪著,不等於陪伴,用心溝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這樣的陪伴才是有效的,有溫度的。

諾一:爸爸,觀音菩薩讓我和你聊會天……

相信看過《媽媽是超人》的都會被嗯哼這個高情商的小暖男圈粉,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媽媽霍思燕對嗯哼的教育和重視。

有一個片段是,霍思燕在衛生間塗護膚品,嗯哼在客廳叫她,霍思燕很積極的回應嗯哼,並一邊塗臉,一邊走到嗯哼的身邊,去看嗯哼要給她看的東西,並且對嗯哼的“作品”表示驚訝和喜歡,問道:這是你做的嗎?嗯哼很自豪的回答說:“是呀。”

這看似自然而簡單的一個舉動,卻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很多人可能就是敷衍的看一眼,說下真不錯。但霍思燕的反應卻給了嗯哼莫大的關注和成就感,讓嗯哼覺得媽媽足夠的重視他,並對他的作品很認可。

諾一:爸爸,觀音菩薩讓我和你聊會天……

生活中,有的父母說是在陪伴孩子,眼睛卻一直盯著手機,刷朋友圈逛淘寶看電影打遊戲。跟孩子的互動,也是隨隨便便敷衍了事。

那些來自父母的關愛,會變成他成長道路上的養分,也是他面對人生挑戰的勇氣。

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長,不知不覺曾經抱在懷裡的小人兒,一點一點變高,悄然長大。

孩子需要陪伴的時間其實很短,0-10歲,是孩子最依賴父母的十年,也是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看似漫長,其實轉瞬即逝,一旦錯過,就再也無法倒帶重來。

等到孩子再長大點,到了青春期,父母就“過期”了,想要再彌補就難了。

當孩子學會獨立了,有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圈子,那時的他們也不再需要父母的陪伴。

諾一:爸爸,觀音菩薩讓我和你聊會天……

時間有限,歲月難留。不要等孩子疏遠了,才想起陪伴,等到那時也於事無補。

就像有句話說的,今天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會變成未來最深的遺憾。

3

奧巴馬曾經說過,自己最驕傲的一件事就是,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戰中,他從未缺席過一次女兒的家長會。

作為總統,政務繁忙這是必然。但儘管如此,他都會擠出時間陪伴孩子,與他們共進晚餐,分享一天心情,陪女兒瑪麗亞一同讀完七本《哈利•波特》,參加他們的籃球賽和舞會。

“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一位好父親”。

無論公務多麼繁忙,作為父親的他,都爭取有更多的時間陪在孩子身旁,見證他們的成長和進步。

諾一:爸爸,觀音菩薩讓我和你聊會天……

我們常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會有的。但卻沒有幾個人願意認真的擠擠時間,用在孩子身上。

4

曾經,手機如同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後來兒子的一句話讓我徹底放棄了在家玩兒手機的念頭。

兒子兩歲多的時候,有天我正在微博上看一段黃渤的視頻,因為很好笑,所以,我一邊看一邊哈哈大笑,一旁正在玩玩具的兒子,湊過來也想看,我推開他說,“你去玩你的玩具吧,小孩子不能看手機。”

兒子不願意繼續湊過來,我也沒有再太多理會他。當我看完這段視頻後,兒子筆直站好跟我說:“媽媽,我是手機。媽媽跟我玩兒。”

聽了兒子的話,我在一瞬間愣住,我不知道2歲的他是如何組織這個語言和邏輯關係的,但是他的這兩句話讓我萬般難過,我一直告訴自己要做一個好媽媽,給他做一個好榜樣。但我卻忽視了他最在意的東西。

我和他說:“你不是手機,你是媽媽的大寶貝,媽媽以後都不在家玩手機了,只和寶貝玩兒。”

從那以後,每次在家我都會將手機收好,放在不容易看到的地方,如果真的有信息要回復,也會和兒子說明白媽媽用手機的目的是什麼。處理完事情後,再將手機重新收好。

真正的陪伴,拉近的不是身體的距離,而是心靈的距離。

諾一:爸爸,觀音菩薩讓我和你聊會天……

陪伴是一個過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有期限,也絕非一勞永逸。它來源於生活的點點滴滴,每一句關心,每一個溫暖的瞬間,需要我們用時間積累,用愛灌溉。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他最需要和渴望的,不過是這一程的陪伴和鼓勵。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有溫度的陪伴,讓成長不再孤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