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游陵川……

週末避暑來到山西晉城市陵川縣雙底村。

詩曰:炎天何處可登臨。須於物外尋。松風澗水雜清音。空山如弄琴。

宜散發,稱披襟。都無煩暑侵。莫將城市比山林。山林興味深。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這是紅豆杉大峽谷,水源豐沛,一年四季長流不息,裡面生長的紅豆杉屬於國家保護植物,有幾棵上千年的紅豆杉樹稱為植物的活化石,從這裡徒步需要八個小時走到河南八里溝景區。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這是山民引進的鱒魚,屬於冷水魚,生長較慢,必須山泉水才能成活,30元一斤,特別好吃。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終日碧溪聲自喧。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長夏山村詩興幽,趁淡多在碧泉頭。

非關好景留人醉,自是行人醉不休。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烤一隻山羊,配冰鎮啤酒,三五好友,在山中醉。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紅白蜀葵,與山相映,美麗如畫。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陵川攬勝地圖。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因迷路走到一個巷道,遇見山民幫我們指路,古民居配山景,像世外桃源。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老房子還有毛主席語錄,保存完好,有種穿越的感覺。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中藥黨參種植基地。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山雨疏疏心又驚,起瞻天色鬥微明。

他年一枕太行夢,知憶蓬窗此夜聲。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這一二十年,紅塵中行走,濁世間煉心,只對山起念,對水動心。雖然走遍了天下名山大川,最鍾情太行,沉淫在太行山所屬的林州,輝縣,平順,陵川,壺關,也算是半個山裡人了,在太行有種歸屬感。取次花叢懶回顧,獨有太行入我眼。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玉皇廟。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太行守廟的老大爺,長壽眉,應該是積善積德之人。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雲自天來舒望眼,寺因帝興繞梵音。

老人家給我們講解玉皇廟的歷史興衰。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每個器件都是那樣精緻。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西溪二仙廟

西溪二仙廟位於陵川縣崇文鎮西溪村,又稱真澤宮,據碑文記載,寺創建於唐乾元年間(758年-759年),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加封“真澤宮”,金皇統二年(1142年)擴建,後歷代皆有修葺。現存建築後殿、東西梳妝樓為金代遺構,餘皆明清所建。殿前兩側四株粗壯的柏樹,據說這幾棵古柏也有上千年曆史了,但它們可與別的千年古樹不同,因為樹上長有酷似十二生肖的木瘤,所以這也是西溪二仙廟中的一絕。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我學佛之後,我把語言或詩歌置放在佛法這個大框架裡思考,寫一些不論怎麼看都不像詩的詩。寫到詩裡沒有詩。這番話,令人我著迷,心無掛礙。

念一聲:阿彌陀佛,莫忘對自己有恩惠的事物。

念兩聲:阿彌陀佛,只因相信雲煙過往,世事輪迴。

唸到三聲,便跪了下來,父母在左,妻兒在右。一生的擁有和失去,同屬塵念。一念放下,剎那盛開。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煙籠古寺無人到 ,樹侍深堂待月來。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夏至,嶺嘗遊南太行二仙廟,謂僧曰:‘金剛何為怒目?,菩薩何為低眉?’僧答曰:‘金剛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嶺愕然。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這個廟位於陵川新打造生態園區,門票免費。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非僧非俗亦非仙。一週休兩天。或深山或禪院。不須問、名利縈絆。塵世事,盡如麻,我也誰能管。深山有煙霞,禪院鐘聲遠……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三個人抱不過來的古柏。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裡面的人,和外面的人,原本是一個世界的人?但又好像不是。很想回到簡單。仰首時發現,自己已是塵埃。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寺廟周邊的松果。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聽說二仙有求必應,主要保孩子最靈驗,我捐了點香火錢,許願兩個個願。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紅塵堆裡學山居,寂滅身心道有餘。

但得胸中憎愛盡,不參禪亦是工夫。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北吉祥寺創建於唐大曆五年(770),宋、元、明、清歷代屢有修繕。寺院佈局嚴謹,規模較大,是一處保存基本完好且頗具地方風格的古建遺構。原名什柱院,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被重新賜額為“北吉祥院”,後代屢有修葺擴建,形成了坐北朝南、集多處不同歷史信息的建築群。現有房屋共66間,總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1996年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三百多年油松。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古殿清燈冷,虛堂葉掃風。

掩關人跡外,得句佛香中。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猶有前朝舊碑在,今古興廢細聽鍾。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有人說:清醒時做事,糊塗時讀書,煩躁時睡覺……而清醒、糊塗、煩躁時,都適合背起行李出去走走。

也許在這喧鬧的凡塵,我們都需要有適合自己的地方,用來安放靈魂。也許山裡一座老宅,也許是一個不知年代的墓碑,也許是一條長滿青苔的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驛站。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這是寺裡的油燈座,寺廟點燃油燈是一種表法行為,表示佛的智慧光明普照一切眾生,能破除眾生內心的無明黑暗。另根據《佛說施燈功德經》,在寺廟中給佛前燃燈是為了清淨自心。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崔府君廟位於山西省陵川縣城西20公里處的禮義鎮北街村中。又名顯應王廟,據廟內民國年間《重修府君廟碑》載,府君姓崔,名珏,字元靖,唐貞觀進士,為長子縣令,有功德於潞地,故建廟祀之。寺廟創建於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48年)重修,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民國初均有修葺。 現存建築山門為金代遺構,餘皆明、清建築。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這個小狗替主人值班。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雕樑畫棟。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木頭鏤空的動物。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崇安寺,俗稱凌煙寺,為陵川大寺之首。隋開皇十六年(596)佛事開禁時,這裡就比較繁盛。創建年代無從稽考,唐初原名丈八佛寺,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 命為“崇安寺”。崇安寺建築宏大,氣勢雄偉,經過全面修繕,重現它故有的風姿,成為陵川一著名旅遊景點。崇安寺最壯美的建築首推山門古陵樓。相傳後趙開國皇帝石勒的陵墓就在樓下。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看來,你經歷的只是記憶之旅!”

“你去那麼遠的地方,只是為了擺脫懷舊的負擔。”

“你帶了滿船的悔恨回來。田曉菲在書中有句話幾乎奠定了我的旅行世界觀:“遺蹟是一個悖論:它是所愛的人曾經在場的見證,然而卻又指向永遠的缺席。在這些支離破碎的遺蹟中,我們追尋某種東西:所愛的人,一個縹緲的影子,神明。我們用想象重新構築那曾經圓滿的存在;我們最後發現的,卻常常是自己的面容。”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我一生都在破執,然而我一生未能破執。

我並非是一個出家之人,我只是一個沒有放下的人。我只是一個木魚,被反覆敲打。

來到崇安寺,我都沒有跪下。我看著一個個跪下的人,他們在佛的腳下,看起來那麼和善與美好。我不是不願意跪下,我只是不想那麼形式。

我給佛拍了一張背影。佛告訴我的,我一直銘記於心。佛不願意言說的,就如那張背影,始終難以猜透。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寺東旁邊的鐘樓內有一隻六尺高、口圍一丈五尺有餘,重約萬斤的大鐵鐘,為寺之瑰寶。傳說這口鐘撞起來,聲波可達三十里。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大美陵川,物華天寶,文化厚重,民風淳樸,有點異域風情,最值得點讚的就是各種寺廟,古蹟,民居都免費的,老鄉熱情厚道,牛肉丸子喝了4碗,價格你想不到,使勁猜,3元一碗,相信嗎?不信就去嚐嚐吧,記得微我啊!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誰人不說陵川美,探幽訪古遊陵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