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游击队里铁道的原型在河南,刘知侠打小就在村边学会了扒火车


小说《铁道游击队》的作者刘知侠,原名刘兆麟,1918年出生在现河南省卫辉市庞寨乡柳卫村一个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

刘知侠的铁路情缘始于他的幼年时代。当时,从滑县道口镇开往博爱县清化镇的道清铁路就从他家村边经过。

自他出生时起,他的父亲一直在铁路道班房里当护路工人。他自幼就跟随父亲在村边道清铁路打工、捡煤核,打小就学会了扒车的技术。

后来他跟随父亲到过道口、焦作等地,十多岁又做过车站上的擦车工,对铁路职工、行车规章制度等都了若指掌。

1938到1939年间他曾随抗大一分校两次深入敌后,熟悉敌后的游击战争生活。这一切,都为他创作《铁道游击队》奠定了良好的生活基础。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知侠主要在山东从事抗日和革命工作,因此他以战斗在津浦铁路兖徐段和临枣支线上的一支小型抗日武装为题材,创作了著名小说《铁道游击队》。

道清铁路,即河南道口至清化镇的铁路,是晚清时期,由英、意两国合作的福公司承建的。我国较早的铁路线之一、河南省境内第一条铁路。

道清铁路,长150公里。1902年7月开工,分三段施工,直到1907年1月才修到清化镇。

后来,由英国出面要求清政府兴办道泽铁路,其中原道清铁路一段修建费用作为清政府向福公司借款。

在民国22年,计划把该路,往东从道口延长到山东济南,向西北清化发展到山西的泽州。

后来,“七七事变”发生。民国27年春,豫北大部分地区沦入敌手,这一铁路又成了日寇向我冀鲁豫边区发动侵略战争的工具。

1938年八月初,由杨得志、王新亭二同志领导的八路军688、689两个团,进驻道口至李源屯,在国民党汲县抗日游击队王协和部的配合下,动员群众把从道口到李源屯30公里的铁路拆除。

不久,日寇为了修筑从开封到新乡铁路的需要,又能把李源屯至新乡一段铁路上的器材,拆除下来用在汴新铁路上。从此道清铁路东段全部废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