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大伯立遗嘱公证 要跑四个部门办五个证明的背后逻辑

前言:公证遗嘱为什么难易办理,因为遗嘱涉及一个人一辈子的积蓄,是重大的个人财产决定。公证遗嘱的要求与责任决定了办理过程难以简化,对于立遗嘱人来说怎么才能简单点呢?特别是很多急需立遗嘱的都是年龄偏大的老年人,配套的遗嘱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天津法眼大律师遗嘱服务负责人说:这个行业目前缺乏专业的可信赖的机构,宣传力度也不够大,导致很多老人只能自己一趟趟的来往于各部门之间

82岁大伯立遗嘱公证 要跑四个部门办五个证明的背后逻辑

82岁的林大伯,为防止一双儿女在自己百年后为了他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伤了兄妹感情,决定去做个公证,把房子留给女儿(另外一套之前已给儿子作为婚房)。

家庭成员都没有异议,林大伯到钱塘公证处咨询,需要提供户籍证明、人事证明、老婆死亡证明、女儿出生证明,以及一个奇怪的证明——老婆的爸爸妈妈,死在他老婆前面的材料。

从5月上旬到6月22日,林大伯跑了两家派出所、一个街道、还有公安分局四家单位,5个证明总算是跑完了,感叹自己累得半死。

林大伯把这段时间办理遗嘱公证证明的经历,写成了随笔《“最多跑一次”永远在路上——两次公证亲身经历叙述》,现摘录了一部分如下:

“最多跑一次”改革春风,给百姓减少了许多烦恼。大至项目审批、证照合一,小至护照申请、户口迁移,等等。政府忙啦,但群众不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确让我们享受到了改革所带来的硕果……

不过,我最近从公证处所经历的感受是:“最多跑一次”,任重道远,有些部门或机构,没有涉及,成了“最多跑一次”所遗忘的角落,让人不解和唏嘘!

“无事不登三宝殿”。登,实属百姓的无奈。办个公证,需要这么多烦人的证明。

我费解和疑惑的是,这是《继承法》和顶层设计问题,还是领导担当和习惯思维问题?

我不敢也不能妄议。

但我这个80多岁的老头子都知道,社会发展已迈入网络和大数据时代,甚至可以“刷脸”办事,同属政法系统的公证处、派出所,竟然不能共享资源?

非要我们单列开具证明,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如此繁琐的流程走下来,还只是我妻子死后那份本属于两个子女二分之一继承权益,放弃转到我名下。

第二步,经公证属于我的房产可否再立遗嘱,指定给女儿呢?公证处说为“保护老年人权益”,年过80岁而又仅剩一套房的情况下,不予遗嘱公证。

那就是说我死后,这套房子要任凭子女争夺和打官司?

这让我怎么能瞑目?

82岁大伯立遗嘱公证 要跑四个部门办五个证明的背后逻辑

公证处回应 立遗嘱为什么需要这么多证明

公证机构要求这么多证明,到底有没有必要?近日,公证处副主任徐小蔚接受了采访,对当前老百姓做公证需要提供很多证明材料的原因,作了解释说明。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家庭财产增多,尤其是房屋财产不断升值,为避免遗产纠纷,遗嘱已经成为很多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需求。

今年上半年,全市各家公证机构已办理了近600件免费遗嘱公证。

徐主任说,公证工作很多时候处理的案件都涉及重大财产,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谐,所以公证工作必须严谨。

而在老百姓看来,最好是“最多跑一次”,程序越简化越好,手续越简单越好,材料越少越好,“这就变成了‘最多跑一次’VS‘严谨的公证’之间的矛盾”。

公证遗嘱必须高度严谨,一个原因是死无对证。

遗嘱是反映遗嘱人生前遗产处理的重要意思表示,属于重大民事行为。

如果公证的时候过于简单,看起来给当事人带来便利,实则可能为当事人家里的矛盾埋下隐患。

等立遗嘱人过世,死无对证,各方为了争夺财产,引发家庭纠纷,闹得很不愉快。

“所以公证过程越严谨,要求越高,对于实现和保障立遗嘱人意愿,保护受益人权益越有利,对于维护家庭和谐也有着重要意义。”

怎么解决公证遗嘱步骤繁琐的问题,显然不能从简化减少必要的审查手续入手,天津电视台法眼大律师节目组的遗嘱服务,做了先行者。该遗嘱服务由天津市知名律师牵头负责,为办理公证遗嘱的老人提前做好准备材料,提前做好财产分析等前期工作。在办理过程中由遗嘱服务专员陪同当事人办理,并且提供保管服务。最大限度的解决了公证遗嘱过程中当事人遇到承担的巨大时间精力成本。如您有任何过于遗嘱或者其他法律相关问题,可直接私信我,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