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西安「電視問政」,甘肅能否向不作爲官員掀起問責風暴?

最近因折達公路和祁連山環保等熱點問題,導致近期甘肅大地持續被重量級媒體關注,對於這個處在發展困境中的省份來說,確實有相當的輿論壓力;同時,近期關注甘肅時政的公號更如雨後春筍,曾經“沉沒的聲音”如今不吐不快,百家爭鳴間,甘肅社會公共話語空間許久沒有這般熱鬧過,但是,我們也注意到這一系列消息均是中央媒體和外地媒體在播報,本地媒體失去了應有的話語權和責任感,唯一寫文章反駁的蘭州晨報也因為一篇《甘肅並不是你們說的那樣》而再次陷入輿論的漩渦,署名“爾東”的作者也因為這篇文章被口誅筆伐。

效法西安“電視問政”,甘肅能否向不作為官員掀起問責風暴?

但是,在過去的一次次事件中,甘肅本土媒體的發聲嚴重滯後和不成熟,導致一次次的“滅火”反而成了火上澆油。大量事實已經證明,一個地區的文明程度、發展水平高或低,和這個地方的媒體生態、媒體質量有著很大的關係。而公共話語空間成熟與否,是一座城市、一個省份現代化水平的體溫計,更是城市與人活力的晴雨表。

在利用媒體監督、及時回應民眾關心的問題以及應對突發事件上,我們隔壁的西安的媒體就要好得多。自16年底以來,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發揮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在主要媒體開辦了一系列新聞調查類輿論監督欄目,關注民生熱點、用事實揭露問題,助推問題立行立改、切實轉變幹部作風、讓群眾看得見變化。

2016年12月23日,西安廣播電視臺《每日聚焦》欄目開播,週一至週五播出,時長五分鐘。“欄目本著一事一議的原則,開展監督報道,並按照‘事不過夜’的要求,由市委督查室派人現場督導,對曝光問題連夜整改”,欄目負責人告訴坊叔。截至目前,欄目先後聚焦環境衛生、政府行政效能、城市道路“腸梗阻”等熱點問題,得到市民廣泛關注,目前平均收視率較開播前三週同時段同比增長483%,增幅居全國同類欄目之首。

效法西安“電視問政”,甘肅能否向不作為官員掀起問責風暴?

類似的“明星欄目”還有很多:去年底以來,西安日報、西安晚報分別開設《終南瞭望》及《明察暗訪看民生》專欄,短短兩月間,對創業好政策執行不力、政策設計溝通不到位導致醫保卡就診不便、交通設施不配套市民出行困難、藥品安全檢查不到位等問題刊發了30餘篇深度調查報道。

2017年1月18日,《終南瞭望》刊登《落戶西安 門檻還是有點高》,對西安在買房入戶、社保入戶、人才引進入戶等方面的門檻較高情況進行了報道。筆者注意到,就在5天后,西安市政府公佈了《關於進一步吸引人才放寬我市部分戶籍准入條件的意見》,對西安部分戶籍准入條件做出重大調整,引起了社會一片“叫好”。

有銳度的監督,換來有溫度的民生改善,靠的啥?如何讓輿論監督立竿見影而不是“放空炮”?西安市委、市政府態度鮮明:問政要問責、動員更“動人”。

效法西安“電視問政”,甘肅能否向不作為官員掀起問責風暴?

“西安市新城區教育局、環保新城分局、長樂西路街道安仁坊社區、胡家廟街道辦事處等單位,在接待辦事群眾時,態度生硬敷衍,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給予長樂西路街道辦計生辦主任邵淑傑、環保新城分局環境監察大隊代理大隊長劉智鵬和主任科員張瑞豐、胡家廟食藥監所幹部王含玉4名責任人黨內警告處分,對劉智鵬予以免職,責成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區食藥監局局長等責任領導做出書面檢查……”

2017年1月25日,西安市紀委通報了《每日聚焦》《問政時刻》曝光的8個問題處理情況,依紀依規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責問責,嚴懲慵懶散、不作為、慢作為問題。紀委相關人員對記者表示,“這釋放了越往後執紀越嚴的強烈信號。”“紀檢監察機關要盯緊媒體曝光問題的整改落實,整改過後再殺個‘回馬槍’,讓幹部切實警醒起來,真正走實整改工作‘最後一公里’”,西安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楊鑫到電視臺欄目組調研時如是說。

效法西安“電視問政”,甘肅能否向不作為官員掀起問責風暴?

筆者從從西安市紀委瞭解到的數據顯示:從2016年12月23日至2017年2月10日,短短的50天,根據新聞媒體監督曝光出的線索和問題,共對所涉及的28個責任單位的295名責任人進行了追責問責,力度空前。正是這樣的態度與力度,才讓曝光的新聞事件“件件有反饋、件件有整改、件件有督辦”,成為各級部門推進工作、完善機制的得力推手,和傾聽百姓訴求、解決民生難題的給力幫手。

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強調,推進大西安建設,需要打造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西安鐵軍,“聚焦‘四風’隱形變異問題,堅決糾正無視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潛入地下公款吃喝等問題,堅決糾正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對待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僅僅當作口號等突出問題,我們發揮新聞媒體監督作用,嚴肅查處頂風違紀的人和事,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管出好習慣、抓出新成效。”

筆者也多次守在電視機前觀看西安的問政節目,截至目前,《問政時刻》已直播多期,幾乎每期,都有那種“讓懶政出醜、讓官員出汗、讓群眾出氣”的畫面,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豪無疑問,西安的電視問政掀起了一場風暴。觀眾網友圍觀、參與越來越火,如坐針氈、汗流浹背的官員不得不謙恭受考,研究整改不過夜、從行動到制度,媒體參與力度不減,觀察員和現場觀眾質問越來越辛辣。

有觀察家評論:第一,電視問政會讓政府官員意識到,自己是個被監督的對象,應該對老百姓負責。第二,它是幹部和群眾之間一座溝通的橋樑,拓寬了群眾的訴求渠道,體現了民主的進步。第三,電視問政能夠增強幹部的公僕意識,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權力觀,也有利於進一步維護和實現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筆者注意到,為西安電視問政大聲叫好是網友的主流聲音。“有威力,是治庸、治懶的好方式,是踐行群眾路線活動的創新之舉,有利於促進官員到群眾中去,讓官員體會百姓的冷暖,進一步增強官民的魚水情。

而這樣的“化學反應”正在迅速激發:16年底以來,隨著西安積極發揮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不僅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行動起來,新媒體同樣“風起雲湧”,出現了一大批聚焦西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直面問題建言獻策的微信公號等,其中既有媒體單位在自媒體平臺上的延伸,也有來自政府、社會個人的“不吐不快”,“傾訴”出大量在移動端廣受關注、新銳而中肯的“民間聲音”,一時觀點與評論齊飛。效果也同樣明顯,在新一輪的搶人大戰中,西安也行動迅速,為未來的發展儲備了大量的人才。

電視問政讓政府官員意識到,自己是個被監督的對象,應該對老百姓負責。這種新的問責形式一經誕生,就被多個電視臺效仿。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湖南、廣東、河南、浙江、寧夏、江蘇、陝西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紛紛借鑑,幾十家電視臺相繼推出電視問政類節目。

南寧電視臺

效法西安“電視問政”,甘肅能否向不作為官員掀起問責風暴?

3月27日晚,南寧市電視問政直播節目中,一位問政代表,將不同顏色的蒼蠅拍送到這些官員手中。希望各位官員能夠消滅自己轄區內的“蒼蠅”。而這一期的電視問政節目主題,便是對幾個縣市中存在的“蒼蠅式”腐敗問題進行曝光。

◆ ◆

武漢電視臺

效法西安“電視問政”,甘肅能否向不作為官員掀起問責風暴?

2015年12月25日,2015武漢電視問政期末考開考,首場聚焦辦理群眾投訴不及時、不到位問題,17個單位18名官員上臺接受問政。與以往不同,電視問政首場頻殺“回馬槍”,由於承諾未能如期兌現,多位區長面露尷尬。

◆ ◆

洛陽電視臺

2013年1月22日洛陽市《百姓問政》節目現場,洛陽新區管委會發展改革規劃局一位負責人上臺不到3分鐘,就因“打太極”被主持人請下臺來。在當天節目現場,“對於您的回答,我們一是失望,二是覺得被愚弄!”“您對於當時治理問題的承諾只是一時的應付嗎?”犀利的話語如連珠炮,“出鏡應考”的官員有的滿臉通紅,有的汗珠直落,有的當場道歉並承諾“馬上辦”。

◆ ◆

湖南經視

效法西安“電視問政”,甘肅能否向不作為官員掀起問責風暴?

2014年8月5日,湖南經視《經視問政》第八期節目播出,節目曝光了衡陽縣西渡木材檢查站站長和副站長涉嫌執法犯法,不僅違規經銷木材,而且還涉嫌無證運輸。在節目錄制現場,衡陽市市長周海兵當場決定將二人停職。

◆ ◆

溫州電視臺

效法西安“電視問政”,甘肅能否向不作為官員掀起問責風暴?

2015年12月3日晚,溫州市鹿城區副區長黃定恩在“2015溫州電視問政”節目現場收到市民送的蝸牛公仔——指鹿城區西面入城口主幹道仰義至雙嶼路段的道路施工進程緩慢,是“蝸牛工程”。接過“蝸牛”的黃定恩坦言“很糾結”。他說,進度確實慢了,成了“蝸牛工程”,影響市民出行和經濟發展,“儘管施工難度較大,但我們要學習蝸牛‘堅持不懈’的精神,堅定地完成目標。”

一次次的腐敗和不作為事件,讓百姓對甘肅的發展也是憂心忡忡,甚至是一部分甘肅人已經對甘肅喪失信心,逃離甘肅,遠走他鄉去謀求發展。對於甘肅的落後,提起最多的無非就是“腐敗”,但是,比腐敗更可怕的是多年以來形成的工作惰性、路徑依賴以及不作為、亂作為。對於今天的甘肅,我們不否認腐敗的存在,也不應忌諱人民的議論,我們需要更開放的態度來接受批評,同時我們也需要藉助一些外界的力量來推動甘肅的改革和發展,同時也要讓我們甘肅的每個人相信,在不斷完善的反腐制度面前,腐敗問題一定會得到根治,讓幹部問心無愧,放心做事將成為一種常態。

而處在媒體漩渦和發展困境中的甘肅能否設立一檔問政節目,發揮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在政府行政工作和作風建設中的監督作用,有效應對和解決目前甘肅官場的“慵、懶、散、空、玩、奢”及為官不為、廉而不為、工作低效、環節梗阻等工作作風,真正讓甘肅的官員出出汗、紅紅臉,在甘肅,對貪汙腐敗、不作為、亂作為的官員掀起一場問責風暴;讓平時沒時間的官員聽聽民聲、體察民意;同時促進問題整改,真正轉變工作作風。

眼下,對於甘肅人來說最缺的是什麼?是比黃金更可寶貴的信心。缺乏自信,甘於平庸,終將一事無成。我們需要在甘肅重樹政府和官員的形象,把那些害群之馬和腐敗分子清理出公務員隊伍,督促那些不作為的官員行動起來,鍛造一直敢打敢拼、行動有力的公務員隊伍,從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做起,一代代的不斷奮進,積蓄起甘肅人對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對自身發展的自信心,努力追趕上國家發展的腳步,書寫隴原大地新的輝煌。

效法西安“電視問政”,甘肅能否向不作為官員掀起問責風暴?

此刻,每一個甘肅人都應積極參與。當然,思想的解放和改革往往需要進行痛苦的反省。魯迅說過:“我常常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我自己。”每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甘肅人,在這場大討論中,都不應諱疾忌醫,而應當勇敢地拿起時代的解剖刀,割除自己靈魂深處的一切毒瘤和病根。如果我們繼續抱著僵化的思想、陳腐的觀念、封閉的意識、萎靡的士氣,那麼,不是危言聳聽,在迎接中國新經濟時代的進程中,我們甘肅將被別人拋得更遠!

醒來,甘肅;加油,甘肅;復興,甘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