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才能功劳不输汉初三杰的人—陈平

陈平的功劳成就不亚于汉初三杰,完全能跟三杰合称为汉初四杰。但却没有入围,在后世中的地位评价中并不高。人们一提起汉朝的人,都是提:名相-萧何,名军师-张良、名将-韩信。陈平的功劳能力,我认为是可以和三杰并肩的。在史记中萧何、张良、陈平都是记为世家的。可见陈平对汉朝的建立功劳不小。韩信受谤,被擒于云梦泽,死于钟室。萧何曾遭谗,曾械于牢狱。张良惧祸,托言闲游。陈平能久居相位,且得善终。足见他的计谋、权谋也远在三杰之上。也可以说是完全不输三杰。

汉朝才能功劳不输汉初三杰的人—陈平

陈平样子很帅,陈平长大后,准备娶老婆。有钱人不愿意嫁女,穷的人家陈平又看不上。有个有钱人家的张负的孙女,嫁了五位丈夫,丈夫都死了。谁都不愿意娶了,可以说是扫把星克夫了。就是在现代也没人敢娶吧。但陈平例外想要娶。(可以看出陈平不为传统观念所束缚)陈平那个地方有丧事,陈平因为穷所以去侍丧。张负在那里见到陈平,陈平借故走了。张负一路跟随陈平到家。看到陈平家很穷。张负回到家对儿子讲:我想把你女儿嫁给陈平。张负儿子讲:陈平穷无所事事,整个县的人都笑。何必把女儿嫁他。张负讲:那有像陈平这样仪表堂堂的人会永远贫穷的。于是把孙女嫁给陈平。因陈平穷,张负给钱陈下给礼金办酒席。(说明张负很看好陈平)张负对孙女讲:不要因人家穷就做事不尽力。对待陈平的兄伯要像父亲,对待嫂子要像母亲那样。陈平娶张负孙女后家境越来越好,交游越来越广泛。

陈平那个地方有次祭祀土地神。陈平负责分肉,把肉分得很均匀。父老乡亲纷纷表扬讲:好,陈家孩子真会做祭祀分肉人。陈平讲:如果让他治理天下,一定会像这次分肉一样公平公正。(说明陈平有宰相之志。正如诸葛亮每自比管仲乐毅)

不久后陈胜吴广起义,天下暴发反秦。陈平想在乱世中建功立业。于乱就近跟一些年轻人投靠魏王。陈平向魏王建言献策,魏王根本不采纳。又有人讲他坏话,于是陈平离开魏王。陈平投奔了项羽,随项羽入关。项羽给他卿爵位。之后项羽封陈平为信武君,让陈平率领留在魏国的部下攻殷王。打了胜仗,赏黄金十二镒。然后又让刘邦攻下。项羽大怒准备杀掉殷地文武。陈平害怕于是把项羽给他的黄金官印象送还给项羽。自己一个人拿着剑从小路跑了。(跟日后跟刘邦的说法有所不同。但也不是完全不同)横渡黄河时,船夫盯着陈平看想劫财。陈平立马把衣服脱了并帮船夫撑船。船夫看到确实没财就没动手了。(从这也看出陈平的机智,再者就是忍一时风平浪尽。换了那些名士,士可杀不可辱。不可能把衣服脱了。)

陈平投靠汉王刘邦了。当时刘邦请客,一帮人去了。吃的差不多的时候刘邦讲:吃够了就去客房休息吧。陈平立马讲:我有重要事的事来,不能拖过今天了。(说明陈平渴望建功立业,这次机会错过。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汉王)两人聊的非常高兴,聊什么不得而知。我认为是聊军国大事,政治得失。因为刘邦没必要跟陈平吹水,陈平来投也不是来吹水的。然后刘邦问陈平在项羽那做什么,就让陈平当都尉。众将不高兴讲:楚国一逃兵。大王跟他同坐一车,还让他监督我们。刘邦反而更重用陈平(因为跟刘邦的将领大多跟他称兄道弟长起来的。没有人管着)

周勃、灌婴他们都讲陈平坏话。讲陈平是个美男子,未必有真才实料。听说陈平在家乡跟嫂嫂私通。(正如刘邦也有过跟人私通,生刘肥。跟嫂子私通有可能是造谣。史记汉书讲:陈平仪表堂堂,住在哥陈伯家。但陈平不干活,到处游学。嫂子非常讨厌陈平的好吃懒做讲:有这样的叔叔,还不如没有。陈伯听到了就把老婆休了。我认为嫂子如此讨厌陈平,私通不太可能)在魏王那做事不能容身,在项王那里又不相合。现在又跑来汉。(有点像三姓家奴)现在大王那么重用。陈平还收诸将的钱财,给少的他就为难。刘邦动摇了,把魏无知叫过来骂。(魏无知推荐陈平的)魏无知讲:我所说的是才能,大王你讲的是品行。现在如果有像尾生那样的品行,对战争胜负没有好处。大王有空用那样的人吗?(尾生就是那个人跟人相约,为了继续等人。下大雨河水暴涨,抱柱而死)现在楚汉相争,我推荐的人是有大才奇谋的。对国家有利就行。至于什么通嫂收钱。那有什么所谓。刘邦于是把陈平叫过来讲:先生在魏王那做事不合,在楚王那里做事半道离开。现在又来跟我。讲信用的人是这样三心二意的吗?陈平讲:我在魏王那做事,魏王不听我的建议。所以离开魏王到项王那做事。项羽不能够信任人,他所信任的不是那些项家子弟,就是妻家兄弟。即使有才能得不到重用。听说汉王能够用人,所以来投你。(这也是拍刘邦马屁,说他比项羽能用人)我身无分文不收点钱连办事都不了。如果我的计谋值得采纳,希望大王采用。假如没有采用价值,钱财还在还给官府。我辞职回家。刘邦于是陈平道歉,并赏赐陈平。让他监督全体将领。(从这就能看出刘邦得天下。王者用人不拘一格。大争之世才能远比品行重用的多。就是和平时才能也更要。如明朝张居正虽然收贿赂,并贿赂太监冯保。但他是能挽救明朝的人物,像海瑞这样的道理模范能救明朝吗?)

后来项羽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城。刘邦想割地求和。陈平向刘邦献策:先说了项羽的优点缺点,也说了刘邦的优点缺点。建议刘邦给几万斤金子让他实行反间计。刘邦给了四万金子陈平,不过问陈平如何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陈平用金子在楚军间进行离间计。使项羽对钟离味范增等人怀疑。陈平和刘邦从荥阳城离开,回关中整合人马重新东进。汉朝才能功劳不输汉初三杰的人—陈平

韩信攻破齐国,自立为假齐王。(代理齐王的意思)派人跟刘邦讲:齐人反复,跟楚地相接。让他当代理齐王,镇住齐地。刘邦大怒骂韩信:我给项羽困在这,想你来救援。却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两人暗踩刘邦脚,对刘邦耳语:现在我我们不利。阻止不了韩信称王,不如立为王。使他自守,不然会生变。(史记讲是陈平踩刘邦脚。刘邦立马明白了。于是派张良去封韩信为齐王。留侯(张良)世家讲:话是张良讲的。而汉书是:陈平张良两人都踩刘邦脚,张良对刘邦耳语劝说立韩信为齐王。史记讲是陈平功劳,汉书讲是张良功劳。史记汉书都讲:刘邦立马封陈平为侯,用其计卒灭楚。我觉得功劳应该是陈平。汉书在搅混视听,因为如果是张良的功劳刘邦应该立马奖赏张良才对,怎么赏陈平?而用其计卒灭楚这句话更能说明陈平的功劳)刘邦讲:要当就当真齐王,当什么假齐王。刘邦能灭楚陈平也是有很大功劳的。可能因为品德不咋样,名气没有别人那么大。

汉朝建立后,有人上书告楚王韩信造反。(因为韩信在齐地威望太高,改封楚王)诸将讲:赶紧发兵埋了韩信。刘邦不说话。刘邦问陈平意见,陈平不说话。陈平反问:诸将说什么了?刘邦告诉陈平平。(也可见刘邦看重陈平)平讲:这事有外人知道吗?韩信知吗。刘邦讲不知道。陈平又讲:陛下的军队跟韩信的军队那个强?将领才能有超过韩信的吗?刘邦讲:不如,也没有人能超过韩信。陈平讲:都不如人家,去打韩信。那不是逼韩信跟我们打。陈平于是建议:让刘邦假意云游到楚国附近。韩信肯定会来见陛下。到时派个人就能把韩信抓起来。收复了楚地。刘邦赐陈平部符,世代相传(君臣各一半,做为凭证。可见对陈平的重用和信任)陈平吃水不忘挖井人。陈平讲:这不是我的功劳,是魏无知推荐我有功劳。刘邦赏赐了魏无知(陈平很会做人,很多人富贵了就忘了举荐他的人)

后来刘邦打匈奴,在平城给围。七天吃不上饭。陈平又献策。刘邦采用,派人去单于老婆那里。刘邦脱身后,陈平的计策秘而不宣。没有人知道内情。(据别的史料是:送金银珠宝给单于老婆,又讲要送美女给单于。估计是比较耻辱吧。至少陈平用计救了刘邦救了大汉)

在之后的时间里陈平跟刘邦讨陈矿豨黥布。陈平献计策六次,每次都增加封地。奇计比较隐秘,没有人知道。(每次都增封地,功劳应该不小。手段应该是不太光明。所有具体内容就只有刘邦陈平知道。这也是陈平功劳大而在后世名声不响的原因)

燕王反叛,刘邦派樊哙征讨。有人对刘邦讲坏话。刘邦回来后采用陈平计策叫周勃:让陈平带周去代替樊哙领军。陈平到了军中立斩。陈平边走边想说:他是陛下因一时之气要杀樊哙,事后反悔咋办?而且他是吕后妹夫。于是先抓起来带回去让刘邦自己处理。(陈平把人性看的很清,智商很高)在返回路上听说刘邦死了。他怕有人跟吕后讲他坏话,于是赶快回长安。(反应很快,自古以来因谗言而死数不胜数)路上接到命令让陈平的去守荥阳。这是要对他动手呀,但陈平没跑。而是马上奔长安。在刘邦灵堂哭得很伤心。并趁机向吕后禀告处理樊哙事情的经过。吕后体凉他,让他回去休息。陈平怕再有人进谗言,于是要求在宫中留宿担任警卫。(如果陈平没有这个做,再有人讲坏话。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吕后让他教导辅助惠帝。刘邦临死前:交待萧何之后,曹参继任丞相。再之后王凌,但要陈平相助。曹参去世后,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汉朝以右为尊,刘邦评价陈平智谋有余,而不能独任。说明陈平在计策奇计上非常历害。)王凌之前不愿意跟刘邦,但项羽把王凌母亲煮了。王凌率众归刘邦。吕后想立吕家子弟为王,问王凌。他不同意,吕后把他明升暗降。又问陈平,陈平假意同意,陈平做右丞相。(如果陈平如王凌那样坚决不同意,吕后早对他下手了。那有后来的诛吕氏,迎汉文帝再造大汉)

汉朝才能功劳不输汉初三杰的人—陈平

吕后妹妹因陈平献计抓樊哙,多次向吕后讲:陈平不理政事。每日饮酒作乐,玩弄女人。陈平知道后变本加利。(要是陈平节制,吕后才不会放过他。玩物丧志的人才没有威胁。陈平能迅速得到消息,也得益于他交游广范。)吕后当着两人的面讲:小孩妇女的话不可信,就看你怎么为我做事。不要怕我妹讲你坏话。

吕后大封吕家人为王,陈平假装顺从。陈平周勃合谋诛吕家。(周有勇,陈平有谋略)立代王为帝,就是日后汉文帝。汉文帝认为周勃诛杀吕氏功劳最大。但我认为陈平的功劳更大。正如刘邦把封邑给萧何八千户,大家都不服。我们身经百战,攻城略地还不如舞文的。刘邦讲:你们知道打猎吧,猎狗追猎是人发号施令,你们就是功狗。而萧何是功人。封完后要排位,大家认为应把曹参定首位。因为他受伤七十多次。(居然没死运气太好)攻下城池最多。关内侯鄂秋反对讲:我们跟楚打了五年。损失很多军队,数次跑路。而萧何经常从关中补充人马给我们。而且并不是陛下的命令。我们跟楚军相持数年,也是靠萧何从关中源源不断供给粮草。不然饿着肚子如何战?陛下数次丢失山东(在战国时指秦国以外的地方)。只有关中得以保全。曹参的是一时之功,萧何是万世之功。于是刘邦把萧何定为首功。我认为没有萧何足兵足食,你们能打胜仗吗?历朝历代有名的都是上战场立功的将领,而负责粮草器械的官员往往默默无闻。特别是有些认为像陈平这样动动嘴的功劳却那么大。他们不想下没有陈平的计策奇计,他们赢的有那么容易。韩信再能打,带着一帮饿肚子的军队能打赢吧。所以说将相和是很重用。一个国家的强大对内有贤相,对外有名将才能强大。正如世人对北宋南宋评价:北宋缺将,南宋缺相。陈平很聪明,马上察觉到汉文帝想法。于是托病要把右丞相让给周勃。汉文帝去见陈平。陈平讲:高皇帝时,我功劳比周大。诛吕氏时,功劳不如周。汉文帝于是让周勃为右丞相。并赏陈平三千金,增邑三千户。(陈平这以退为进非常高明。1把右丞相让于周,有让贤之名2当左丞相虽不如右,但地位并没什么影响3更加交好于周4赏金增邑好处一点没少。)

汉文帝逐渐熟悉了政事。有次问周勃:全国一年刑事有多少?一年钱粮开支多少?周勃汗流夹背回答不了。汉文帝又问陈平。陈平回:有主管的人。刑事案件问廷尉,钱粮支出问治栗内史。汉文帝再问那么你主管什么?陈平回:上辅助天子,下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爱护百姓,使各官员尽好职责。汉文帝听了非常高兴欣赏陈平。事后周勃讲:平时你怎么不教我回答。陈平反问:你身在相位,难道不知道你的职责?如果陛下问长安盗贼数量?你也要添数回答吗?于是周勃托病请辞,陈平独自任相。(我认为陈平为名相,名军师。)

陈平讲:我曾经的用过很多诡秘的计谋,这是道家所禁忌的(这也是陈平许多奇计不为人所知的原因)我的后代如果被废黜,以后也不能再兴起了。(结果他的后人因犯抢占他人妻子的罪,处于死刑,封国废除。汉武帝时,陈平的后代跟卫家有点亲戚关系。想恢原来的爵位,但始终没有实现。陈平的预言非常准)

刘邦做皇帝后讲:他能得天下是因为能用人。张良:运筹帷幄 韩信:攻必联战必克 萧何:镇国家,抚百姓,不绝粮道。所以后人以三人为汉初三杰。但刘邦并未提陈平,陈平一生赏金增邑达十次之多。我认为不提因为陈平的很多诡秘计策,大多都不为人所知。每次刘邦都赏金增邑。(因为这些事不好公之于众,但底下的人应该隐约猜到。不知道的人就会心生不满。)

太史公评价:陈平年轻时喜欢黄老学说,在分肉时就看出他的志向远大。彷徨于魏楚,最后归高皇帝。(汉朝谥刘邦为汉太祖高皇帝。太史公喜欢称高祖)陈平常常想出妙计,解救危难,消除国家隐患。到了吕后时,事故多变。陈平能自保,安定汉室,保持荣耀的名望终身,被称为贤相,难道不是善始善终吗?假如没有才智和谋略,谁能做到这一地步?(在司马迁的评价中陈平是非常高的,也可称为贤相。但后世提起贤相,很少有能想起陈平的)

我认为凭功劳能力陈平应入围汉初第四杰。陈平在历朝历代名气并不大。历朝提起名相:萧何,名军师:张良。基本没提陈平的。因为汉朝前期是信奉黄老学说。(老子可是道家,陈平讲他的计策有犯了道家禁忌。汉武帝之后两千年独尊儒家,陈平的所做所为儒容也不容。而汉朝四百年都把德放在首位。陈平跟嫂通,盗金。更不为汉朝士人所容。)

现附上太史公对三杰的评价

萧何:相国在秦朝时只是个文职小吏,平平常常,没有什么惊人的作为。等到汉兴盛,仰帝王余光,谨守自己的职责,根据百姓痛恨秦法,顺应潮流徐旧更新。韩信黥布都已诛灭,他的功勋更加灿烂。地位为群臣之首,在后世声望更甚。(陈平反而默默无闻。这是我说的)能够跟闳夭,散宜生等人相比。(两人为西周开国功臣)

张良:学者大多没有鬼神,然而又讲有精怪。像张良碰到老人赠书,够神奇的了。高皇帝多少危难之中,张良建功效力。难道可以说不是天意吗?高皇帝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如张良。我原以为张良是高大威猛的帅哥。但看到他的画像,他像一个美丽的女子。不能以貌取人这话用在张良身上很合适。

韩信:我去过淮阴,当地人对我说:韩信在还是普通百姓时,他的心志就跟普通人不同。母亲死了,家子穷无法埋葬。但他却到处找又高又宽的地方做坟墓,让旁边可以安置万家。我去看了他母亲的墓,确实如此。假如韩信能谦恭退让,不夸辉自己的功劳,不过于自负才能,那就差不多了。(陈平就如此)他在汉朝的功劳可以跟周公、召公、太公相比,后世就能永享汉朝爵位和祭祀。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天下已安定,却要图谋造反,诛灭宗族,不也应该吗?(以上全部内容出自史记和一些个人看法。)

还可从汉朝对萧何张良和陈平的封赏对比功劳大小:

萧何:先封八千户,加五千户。文景武帝后世孙二千户

张良:刘邦曾要封三万户给张良,张良不敢接收。只要了留城。据张良日后所讲封万户。汉文帝三国国除。(估计是因张良后人犯了事吧)赐金百镒,珠二斗。(汉朝改为斤,十六两。镒为二十两。赐张良金一百二十五斤左右)

陈平:先封五千户,汉书讲:六奇计增封数目不详。史记:凡六益封。就是说每次都增封了。文帝时赐金千斤,再增封三千户。

陈平献计有:1离间项羽跟钟离味范增2在荥阳使人乔装,使刘邦安全撤离。3封韩信王,使韩信为刘邦卖命4联齐灭楚5计擒韩信6解白登之围。(很多人讲这就是陈平的六出奇计。我认为不对的。证据1史记讲:奇计或颇秘,世人得闻也。没有人知道,如何得知?以上六条史记汉书均有记录,除了白登之围不知道计谋详情,其余五计都有详细过程,说明为人所知。证据2史记:陈平常以护军陈豨及黥布,凡六出奇计。上面所讲的六计那条跟陈黥有关?)所以要加上7、8、9、10、11、12、13陈平献计让周勃去征讨燕王。14诛诸吕,立汉文帝。皆陈平谋。(史记汉书同样的记录。计谋数量远在张良之上)史记中陈平萧何张良同为世家,说明在司马迁中陈平地位是跟他们平起平坐。汉书班固把陈平张良并在一传,可以说东汉人也认可陈平是可以跟张良平起平坐的。说明陈平在计谋方面不输张良,但陈平又是治安国家的贤相。陈平凭:用其计策,卒灭楚。诛诸吕,立文帝。完全不输萧何张良。陈平在历代史家中评价也是非常高的。现附上历代史家对陈平的评价:

东汉班固:“陈平之志,见于社下,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于汉,而为谋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终。

三国刘邵:“术家之流,不能创制垂则,而能遭变用权,权智有余,公正不足,是谓智意,陈平、韩安国是也。”(韩安国汉景武帝时人)

唐朝朱敬则:“神人无功,达人无迹。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也。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

唐朝司马贞:“曲逆穷巷,门多长者。宰肉先均,佐丧後罢。魏楚更用,腹心难假。弃印封金,刺船露裸。间行归汉,委质麾下。荥阳计全,平城围解。推陵让勃,裒多益寡。应变合权,克定宗社。(再造汉朝)

宋朝司马光:“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吴国得伍员而克强楚国,汉得陈平而诛项籍(项羽),魏得许攸而破袁绍;彼敌国之材臣,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灭楚,陈平功不可没)

汉朝才能功劳不输汉初三杰的人—陈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