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公元前202~公元220)是继秦朝后出现的又一个统一王朝。其包括西汉与东汉(又称前汉与后汉)。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史称汉高祖。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史称光武帝。
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而有所增益,在施政方面以秦朝速亡为鉴,力求在稳定中求发展。文景之治以后出现的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巩固并发展了秦始皇创立的统一事业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统治的半个世纪,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武帝以后,西汉经济继续有所上升,但国力逐渐衰落,社会矛盾激化。王莽篡汉后,终于爆发赤眉,绿林起义。
汉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被篡夺而亡,企图进一步加强专制皇权,剥夺相权。但世袭的皇位制度不能保证每代皇帝都有能力实现皇权。封建田庄经济的发展,豪强地主势力的扩张,滋长着分裂因素,外戚,宦官贪立并挟持幼帝,使皇权旁落,矛盾重重,统治日趋腐朽。公元189年东汉政权被权臣逼迫,迁离洛阳,至公元220年,东汉正朔虽存,但历史已进入三国时期。
诸葛亮有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前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翻译过来,诸葛亮所说的“小人”,其实就是特权阶层,具体说就是外戚,宦官和腐败官僚。汉朝的灭亡就是因为这些特权阶层一步步霸占了社会资源,并最终绑架了政权。
先说外戚,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大封同姓王和功臣。并颁布法律,“非刘姓不得为王,非有功不得侯”。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外姓篡夺刘家的天下。可惜,历史还是与其开了个大大的玩笑。他去世之后,吕后控制了朝政,揭开了外戚擅权的序幕。
此后,外戚就一直是汉朝的“权利偏房”。外戚控制朝政的最大弊端就是任人唯亲和飞扬跋扈。吕后自不用说——她一面诛杀功臣和刘姓宗亲,一面安排娘家人掌权;“秉政前后二十年”的霍光也毫不逊色,他的儿子,侄子,女婿及其它亲属位居高官,权倾朝野。汉宣帝在与霍光同乘一辆车时都感到“若有芒刺在背”。外戚王氏家族也不甘落后,在掌权时一门出了十个侯,五位大司马。朝廷其它要员的任免均须得到王太后与大司马的认可。王氏家族长期专权的结果是彻底绑架了国家,操纵了国家机器,最终导致王莽篡权,西汉终结。
到了东汉,外戚变得更有势力。与西汉相比,东汉时的皇后多出身豪门,光武朝郭皇后的母舅就“拥众十万”。这些家族原本就有势力,成为外戚之后,权势更大。据史料记载,顺帝梁皇后的哥哥梁翼“一门前后七侯、三皇后、六贵人、俩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校五十七人”。梁翼飞扬跋扈,百官对其只敢逢迎,不敢违逆。他们上下其手,把整个国家搞的乌烟瘴气。
在说宦官。西汉时期,宦官专权还不是很严重。到了东汉,光武帝进行“行政改革”,所有的宫廷职务都由宦官充任,宦官势力从此逐步坐大。外戚梁翼过于嚣张,汉恒帝忍无可忍,最后与五个太监合谋发动政变,铲除了梁氏。这本是件好事,可五个太监因功封侯,取梁氏而代之。更为关键的是,太监专权后能轻易把持朝庭的奏章,使得外戚与朝庭官员失去申辩的机会。因此,在此后的恒,灵二帝时期,东汉的大权就一直由宦官掌握,直到最后引发了董卓之乱。
在看官僚体系。众多官员贪污腐化,营私舞弊,严重妨碍了社会的正常运转。汉朝官员的俸禄是很高的,因级别不同,实际年薪从禄米4200石到192石不等。这是什么概念呢?按战国时算法:“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也就是说,五口之家的农户一年的全部收入约为150石。可见,汉朝官员的年薪有多高。可事实上,官员们还是想尽办法增加自己的家产。除了疯狂敛财外,官员们还把持着官场“准入证”。汉朝选拔官员实行察举制,这理应是向所有人开放的制度,实际上却成为了官员间拉帮结派,谋求私立的工具。一步步将政治资源私人化,板结化,不仅极大地堵塞了下层民众的上升渠道,而且造成了官官相护的坏风气。
一个王朝,上层有外戚和宦官两个“权利偏房”忙于争风吃醋,下层的官僚体系忙于逢迎巴结,非法敛财,他们合力埋葬了一个曾经强盛的王朝——汉朝。
閱讀更多 小宇聊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