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点:长城宝马合资成立光束汽车 难解长城汽车销量下滑!

大事件 长城宝马合资成立光束汽车公司

清醒点:长城宝马合资成立光束汽车 难解长城汽车销量下滑!

7月10日,长城宝马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新公司命名为光束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7亿人民币,注册地址为江苏省张家港市,投资总额达51亿元人民币。公司董事会由六名成员组成,董事长由长城委派,副董事长由宝马委派,董事任期四年,合资公司规划标准年产能16万辆的国际先进整车工厂。

在新能源积分、MINI国产化、双方技术协同、品牌背书等方面,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绝对的双赢局面。

宝马为什么选择长城?我选吉利行不行?选长安可不可以?

宝马选择长城,从合作方实力以及车型品类匹配程度来讲,可能并非是最好选择。毕竟长城综合实力比不过吉利、比不过长安,更比不过一汽、上汽等大佬;而且长城聚焦SUV,本身的车型平台、研发实力、经销体系等方面和宝马以及MINI并非是最互补匹配的。

不过呢,目前来看,长城可能是宝马可选的最优选择。一众大佬们都有诸多各自的合资公司,类似奥迪和上汽的联姻和闹的沸沸扬扬,大佬们都派系复杂;而且说实话,国企的效率也相对比较低,有些事情得讲政治,宝马也较难掌控话语权;至于像民营汽车老大吉利汽车,则已经有了沃尔沃,又是戴姆勒的大股东,宝马不太可能再和吉利联姻的,难道想进去玩三国杀么?

长城汽车是国产主流车企当中,极少的没有对外合资的企业了。而且企业背景比较单纯干净、民营企业效率高、执行力强,对品控和供应链的把控都比较好,这些对宝马来说都是非常看重的。

并非高枕无忧 长城仍面临较大挑战

合资对于长城的利好大家分析的都很多,在此不再赘述。下面来讲讲长城仍然面临的一些挑战。

一、“双积分--达摩克利斯之剑” 远水解不了近渴

清醒点:长城宝马合资成立光束汽车 难解长城汽车销量下滑!

工信部7月2日公布的双积分核算情况表,长城汽车2017年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为-159859,而它的新能源积分仅仅为9488,即使加上其入股25%的御捷拥有的30048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以及13852新能源积分,长城汽车依旧面临着106471的积分缺口。若加上2016年欠下的债,以及2018年上半年又新增的债,总的积分缺口就更恐怖了。这对于长城来说是燃眉之急。短期而言,长城大可通过购买新能源正积分来抵消。但花钱只是权宜之计,未来肯定还得靠推出更多新能源车型、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销量来提升自己获取新能源积分的能力。

清醒点:长城宝马合资成立光束汽车 难解长城汽车销量下滑!

形势严峻,长城汽车已经开始加速新能源汽车布局,比如推出长城WEY P8插电式混动车型,并即将推出欧拉IQ。但长城的新能源起步太晚,长城新能源品牌并未建立;且长城聚焦SUV,SUV本身在消费者心中就是偏高油耗的,和新能源不搭嘎,长城新能源车型并不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型的优选品牌。短期内,长城新能源还在起步阶段,自身的新能源难有大的突破。

清醒点:长城宝马合资成立光束汽车 难解长城汽车销量下滑!

此次被大家看好的与宝马成立合资公司生产纯电动MINI,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毕竟公司刚成立,工厂还未正式动工,从工厂建立到投产,正常来说,没个2年以上是不行的。纯电动的MINI要上市,估计得2020年底至2021年上半年;即使在理想条件下,合资公司的纯电动MINI估计也要在2020年初才能走下生产线。所以短期内,纯电MINI的新能源积分是指望不上了。

“双积分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悬在头顶,长城新能源困局仍待解;近2年,长城新能源积分或许得靠买买买了。

清醒点:长城宝马合资成立光束汽车 难解长城汽车销量下滑!

董事会 3 VS 3 主导权在何方?

董事会6名成员,长城和宝马各3名,3V3,如遇分歧怎么解决?蜜月期,很多事情都不是问题,如果后续遇到大的分歧,听谁的?

从合资需求角度来看,宝马更多的占据主动权,更多的是宝马选择合资方,而不是长城去挑外资。毕竟更多的是长城需要品牌背书、需要技术和产品支持、需要新能源积分。

宝马拥有综合实力、品牌、技术、产品等诸多优势,后续会不会在董事会决策权上占据主导??长城会不会失去对重大决策的控制力?长城能否通过合资获得宝马的技术支持和车型平台?这些都存在变数。看看华晨和宝马合作这么多年,宣称得到了宝马诸多技术支持,结果华晨自己的自主品牌还是混的一塌糊涂。当然,企业性质和实力不一样,相信长城汽车肯定会比华晨长进得多。

长城亟待打造企业品牌 宝马MINI对其背书有限

强大的企业品牌可以极大的助推旗下产品的销售,而汽车行业当中,吉利汽车是极少数成功打造了较为强大的“企业品牌”的车企。吉利汽车依靠VOLVO品牌及技术背书,多款优秀车型支撑,优异的销量表现,各种大手笔合作以及收购,各种大型营销活动等等,逐步打造出来较为强大的企业品牌。凭借强大的企业品牌,吉利汽车基本上推一款新车就成功一款,6月吉利旗下有7款车型月销过万,表现优异。而长城仅有哈弗H6一款车型过万,且重金打造、寄予厚望的WEY双子星VV5/VV7销量持续下跌,或许其背后就是长城汽车企业品牌不够强大、长期忽视企业品牌打造的后果。

长城想要发力中高端,必须逐步打造强大的企业品牌。和宝马的合资,当然能一定程度上给长城汽车企业做背书,但影响有限。

首先,合资车企光束汽车主要生产mini电动车、或许还将成立新品牌。mini品牌相对小众,对长城助力有限;若是生产宝马品牌车型,或许加分更多些。新公司名叫光束汽车,不叫长城宝马汽车,“长城”和“宝马”不会连接在一起出现在各种传播场合,长城少了和宝马的关联,宝马对长城的加分减弱。如果叫“长城宝马汽车”,那么这个名字是可以给长城汽车加分的,而现在反过来变成了长城汽车和宝马汽车为“光束汽车”进行背书和加分了。

另外,产品层面,消费者对长城的认知是SUV,而对宝马mini的认知是个性十足的两厢小车。宝马mini对长城的产品背书和加分几近于无。不能像华晨一样宣传得到了宝马大力的技术支持,或者说和宝马车型共线生产,少了很多宣传的资本。

不过不管如何,长城宝马合资,对于长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作为中国汽车领军品牌之一,祝福长城蜕变新生,更上层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