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死後才出名的國君

楚平王的名氣不是活著的時候打出來的,而是死後。

「書接上回」死後才出名的國君

楚平王

平王名棄疾,是莊王最小的孫子、共王雖小的最小的兒子、康王最小的弟弟。他本不該是楚國的國君,那怎麼上位的呢?這一段確實有點亂,容我好好給你捋一捋。

共王一共有五個兒子,分別是康王熊招、公子圍、子比、子西、棄疾。康王熊招是老大,繼位。康王死後,其子熊員(雲)接班,便是楚郟敖(諡號與眾不同),郟敖封叔叔公子圍為令尹(相當於宰相)。

一次郟敖生病了,公子圍前來探視,卻趁機把郟敖殺了。由於手邊沒有兇器,是用帽帶子把郟敖勒死的,接著順便把郟敖的兩個兒子也殺了(這貨夠狠吧,別急,會遭報應的!)。

這樣,公子圍就自立成了楚靈王(就是那個“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楚王)。弟弟子比膽小,哪見過這陣勢?嚇得逃亡到了晉國去了(不知道另一個弟弟子西在幹啥,估計更膽小,連跑的勇氣都沒有)。

靈王自立後,大會諸侯,驕態畢露,自以為楚國還是霸主,整日活在白日夢中。

「書接上回」死後才出名的國君

楚王好細腰

一次出征,靈王在乾溪(地名)作樂,不捨得離去。本來國人常年苦於兵役,大都懷恨在心。這時,有個仇人叫觀從,是蔡國人,因為當年靈王大會諸侯時,殺了他的父親觀起(蔡國大夫),觀從逃亡到吳國,時時尋機復仇。這次正好靈王在外地作樂,是個機會,於是觀從就開始活動起來。

他一邊勸吳國攻打楚國,一邊唆使公子棄疾去晉國召回三哥子比,共謀大事。公子比與棄疾商議好之後,一起入宮殺掉靈王的太子熊祿,之後,立三哥子比為楚王,四哥公子子西為令尹,自己為大司馬。一邊清除王宮,一邊又讓觀從在靈王軍中散佈消息說:“國中已經有了新王,先回國的,爵位、田地和房子還是自己的,回國晚了,一律流放!”。這一宣傳,靈王軍隊大亂,都棄靈王不顧,回國了。

靈王一聽太子熊祿被殺,突然失神,從車上跌落下來。仰天長嘆:“人愛子會到這種地步?今天才體會到!我是殺人子太多了,才落到這種地步嗎?”

靈王無道,眾叛親離,獨自一人彷徨山野,無人敢容。快餓死的時候,被一個叫申亥的人救了。因為申亥的父親曾兩次觸犯靈王禁令,靈王都沒有殺他,申亥視之為大恩。幾個月後,靈王死在申亥家,申亥安葬了靈王,並把自己的兩個女兒為他殉葬了。

靈王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楚國新王子比與令尹子西本就膽小,恐靈王回來,在位如坐針氈,日日擔驚受怕。觀從又獻計說:“靈王無需擔心,只是不殺公子棄疾,恐怕雖然得了王位,依然是禍啊”。子比說:“可是我不忍心”。觀從說:“你不忍心殺他,他卻人心殺你!”

果然公子棄疾是有想法的。他早已經對自己的兩位哥哥瞭如指掌,這次就是利用他們的心慈手軟、膽小怕事才把他們推上位,等於把二人架上火爐,心裡清楚,早晚王位是自己的。於是棄疾抓住二人的性格弱點,開始在國中四處散佈“靈王要回來了”的謠言,子比與子西更加害怕。這還不夠,又派人告訴子比子西:“靈王就要回來了,楚國人要群起而殺掉你們,你們還是早做打算,不要自取其辱,眾怒如水火,不可救啊!”。二人是在受不了了,雙雙自殺。就這樣兄弟五人只剩下公子棄疾,王位理所當然落到了他的手中。

公子棄疾以詐弒二君而上位,就是楚平王。

「書接上回」死後才出名的國君

他自知王位得來的手段不當,便改名熊居,對百姓廣施恩惠;又恐怕惹禍上身(當時有不少強國會以“弒君”的罪名為藉口向該國出兵),重修與各國的友好關係;恢復了已經被楚國滅掉的陳國和蔡國;歸還之前侵奪鄭國的土地;還任命老臣伍奢(伍舉之子,伍子胥之父)為太子太傅(太子老師),費無忌為太子少傅;觀從功勞大,官位任意挑,願為卜尹(大夫),安排的妥妥的!

平王這一系列的舉動,對楚國是沒有什麼功勞的,但對於鞏固自己的地位卻大有幫助。

其實子比內無民之擁護,外無國之援助,“去晉,晉不送;歸楚,楚不迎”,加上性格懦弱,膽小怕事,本就不該當國。棄疾從這樣的人手中奪到王位,並不算有什麼本事。

平王的確平常,沒有什麼顯著的功績,活著的時候,也本來沒有什麼名氣,反倒做了不少無道甚至齷齪的事。就是因為他活著時做的這些齷齪事,死了之後,有個人卻讓他名聲大噪。

這個人是誰呢?

請關注下期內容!

(讀後答題:棄疾“以詐弒二君”,是哪二君?請在留言區作答!!)

文/張超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