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七雄的幾個“敗家子”國君

在戰國時期的中國正處於一個大爭之世。列國之間伐交頻頻,強則強,弱則亡。七雄並起,各國都開始變法。例如李俚變法,商鞅變法,申不害變法,吳起變法等。這些變法有的成功了有的卻失敗了,而各個國家也都有過輝煌的崛起歷史。但是,走到最後的,也只有秦國。其他國家最終都衰落了下來。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他國家幾乎都會有一兩個昏庸的敗家子,將大好國勢葬送在自己的手裡。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共同瞭解一下戰國時期的幾位敗家子國君。

首當其衝的就是戰國七雄中魏國的君王魏惠王。魏惠王是魏武侯之子,他接手魏國的時候,正是魏國的巔峰時期。強悍的魏武卒方陣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魏國霸主的地位更是無人可以撼動,後來發生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龐涓也兵敗身死,而且秦國經過秦獻公的初步改革。軍事實力大增,也對魏國開了戰。自此魏國軍事實力徹底衰落,以至於魏惠王感嘆"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到了魏惠王晚年的時候,魏國已經成為了一塊肥美的肉,都想吃一口。宋代徐均有詩寫道:“鞅已歸秦臏入齊,有才不用孰持危。後來醫國非無藥,仁義良方惜不施。”

戰國時期七雄的幾個“敗家子”國君

其次是楚國的楚懷王,楚懷王在即位之初,破格任用屈原等人進行改革,大敗魏國,楚國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人口最多,土地最多,軍事力量也十分強悍。曾經率領七國攻秦(楚、齊、趙、魏、韓、燕、義渠),雖然沒有成功,但是一時之間楚懷王聲名大噪。後和齊國結盟,攻取了秦的曲沃,斬斷了秦東出的觸角。但是在他執政中期之時,由於他誤信了張儀,被張儀一次又一次的欺騙,導致齊楚聯盟關係破裂,於是楚懷王發兵進攻秦國,被魏章大破于丹陽,懷王再召集全國的部隊,發動進攻,再慘敗於藍田,其後前311年秦國攻取召陵,三戰皆敗,韓魏趁機進攻楚國在中原的領土,楚國大國地位瓦解,從此走向沒落。後來秦昭襄王約懷王在武關會面,楚懷王決定親自前往,沒想到這一去就沒回來,被秦國扣押之後鬱鬱寡歡而死。

戰國時期七雄的幾個“敗家子”國君

當然,要說敗家,誰都必不上這最後一位。齊湣王接手的齊國,在經過了齊威王和齊宣王兩代君王的勵精圖治後,已經是與秦國並立的兩強。天下屬於秦還是屬於齊,都無法得知。然而,齊湣王卻偏偏作死,預先開啟滅國戰爭,引得五國攻齊,被燕將樂毅連破七十餘城,只剩下了兩座小城。自己也身死國滅。雖然齊國後來也復國了(田單復國),但早已實力盡失,只能苟延殘喘,再也無力一統天下了。

戰國時期七雄的幾個“敗家子”國君

本文到這裡就先告一段落了,下期再會,各位看官老爺們,在下告辭

戰國時期七雄的幾個“敗家子”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