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瑞虎8探討奇瑞這幾年的營銷問題-上篇

瑞虎8的上市,對奇瑞的意義並非僅僅是一款車型,他身上寄託的更多的是奇瑞品牌復興的希望。然而瑞虎8是否能夠大賣,恐怕這是連奇瑞自己都心裡沒譜的事兒。

從瑞虎8探討奇瑞這幾年的營銷問題-上篇

猛一看,似乎奇瑞對瑞虎8寄予厚望,瑞虎8也隱然是奇瑞品牌的新一代旗艦車型。甚至被稱之為’重塑瑞虎形象的新開始‘。但本質真的如此?

事實上瑞虎8與一款真正的旗艦有著概念上的差距。吉利和長城在在其真旗艦博瑞和WEY VV7上都最先配置了其最新且最先進的如安全、車身以及動力技術,然後才逐漸降落到其他車型上的。然而瑞虎8並非如此:一方面瑞虎8沒有任何領先於現款車型的技術配置,另一方面瑞虎8的價格與瑞虎7高度重疊。這種尷尬的角色定位使得瑞虎8更像一款過渡車型。

從瑞虎8探討奇瑞這幾年的營銷問題-上篇

這再一次暴露了奇瑞戰略佈局的混亂!

不過今天筆者想討論的並不是瑞虎8這款車型,而是更想來深入一下:為什麼短短的五六年時間,奇瑞從國內車企領頭羊退步到了車企排名的二十名開外?

戰略定位總是模糊不清

其實競爭在2015年就分出了勝負,現在只是在慢慢的展現出來。而奇瑞已經掉隊了。

2015年下半年開始,以博瑞領銜,傳祺GS4、吉利博越、WEY VV7、長安CS75等為主力軍,一大批自主品牌車型在外觀設計、技術動力、品質管控和工藝水平上呈現井噴式的集體拉昇,並受到了市場的一致好評和認可。

這意味著,自主品牌車企厚積薄發,開始沿著此前家電、手機等行業的逆襲路線,啟動了對國際品牌的攻勢。從市場規律看,這一集體升級的戰役一經啟動,將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加速期,直至自主品牌在市場實現超越乃至完全壓制國際品牌。

這個過程緩慢,但終不可逆!

然而奇瑞卻始終徘徊在這個梯隊的邊緣,是因為奇瑞特性所決定的。一方面奇瑞的研發實力非常強勁,截止到2017年,奇瑞已經構建起與國際接軌的正向開發體系,擁有超過3500人的研發團隊,具備完整的整車及關鍵零部件開發能力,申請專利14000多項,獲得專利9800項,;擁有世界一流的試驗技術中心,具備了23個專業模塊的2600餘類試驗項目能力,涵蓋整車和零部件可靠性、操穩、NVH、安全、排放、電子電器/EMC、耐侯性、材料等性能的試驗開發和驗證能力;

另一方面,奇瑞的整車產品好像和其深厚的研發實力毫無關係,如擁有熱效率高達37%的發動機,但是全系卻只是用1.5T發動機;空有研發但是卻始終不投入量產?難道奇瑞一點都不著急嗎?

另一方面奇瑞的產品佈局混亂而沒有延續性,這也是奇瑞總是出現“叫好不叫座‘現象的原因,尤其總是新車上市前半年表現很漂亮,隨後就開始大幅的斷崖式下跌——幾句所有的車型莫不如是!

車型佈局顯得混亂不堪

這暴露了奇瑞在車型規劃方面的兩個問題:

1、轎車品類缺乏即使車型,造成缺乏衝量主力,銷量主力一直在更迭中。

2、SUV拼配車型佈局冗餘,即難以放棄老車型的銷量,又希望新品能速成爆款。不捨丟芝麻又想撿個大西瓜,說的就是這個心態。

然而奇瑞的問題卻並不是因為產品本身的素質——至少從產品力本身來說,奇瑞的車型其實都讓人很有好感,質量和配置在任何角度都能算優秀。怪就怪在,再好的產品也沒有持續的銷量輸出!

筆者本人是艾瑞澤5的車主。就從艾瑞澤5開始說,平心而論,艾瑞澤5在6-8萬元級別的車型中的綜合實力至少能夠排名前三的,這排名不僅限於自主品牌,也包含合資競品在內。在有限的成本內,奇瑞把艾瑞澤5已經做到了這一級別的標杆。事實上市場認可度也說明了消費者對這款車的認可,上市三個月就破萬、到了2016年就達到了兩萬多臺的銷量,可是隨著2017年就莫名奇妙的跌回到月均不足九千臺了。從瑞虎8探討奇瑞這幾年的營銷問題-上篇

另一個當家產品瑞虎7的情況也類似,這款被稱作“T1X平臺開山之作”的前旗艦車型,憑藉超高的行駛質感和產品品質在上市後迅速拉昇到月均萬輛。然後就莫名奇妙的跳崖了,現在月均銷量還不足五千臺。這作為主流車企的緊湊級SUV這銷量顯然是不合格的。

其他開始勁猛而很快就斷崖的車型也比比皆是,如E3、E5、風雲2、E3等等,無不如此。背後的道理也很簡單——奇瑞從來沒有真正的產品戰略,因此所有的車型基本都是無根之萍。這就是奇瑞總是無法飛的太高的原因,沒根!

時間回溯到2013年,從這年開始奇瑞每年的主力都不同,2013年是E5、2014年是E3、2015年是風雲2兩廂,直到2016年和2017年才出現了艾瑞澤5的連莊,但奇瑞每年的銷量卻都是下滑的,這是個很尷尬的事情。

這有兩點原因,一是2013年奇瑞提出迴歸‘一個品牌’,但之前分品牌時候研發有很多車型,投產吧又太多,不投產吧又捨不得就這麼扔了!尤其是在艾瑞澤7出師不利後整個打亂了奇瑞的整體佈局,於是車型就又雜亂了。當時最合理的佈局應該是艾瑞澤7作為高階產品進行品牌突破、E5主攻低端走量。但艾瑞澤7的失利,使得奇瑞只能調整為主打便宜的E5,再後來賣更便宜的E3,但E3過於低價導致利潤不足,所以奇瑞又包裝出一個艾瑞澤3(E3的拉皮車),但這即拉低了艾瑞澤品牌,也讓本來正走量的E3失去了營銷支持。結果兩款車都失敗了。

從瑞虎8探討奇瑞這幾年的營銷問題-上篇

可以看出,被奇瑞寄予厚望的艾瑞澤7的失利,對奇瑞的信心的打擊。因為無法忍受轉型的陣痛,所以奇瑞實際上又退回到了多生孩子好打架的老路上來,只要短期銷量好看那就足夠了,至於其他的已經顧不上了。這也只是奇瑞一直到目前也沒有一款能夠依靠的車型,這也一再消耗了奇瑞的底氣。

長城有H6,不管其他車型是否會失敗H6都可以為長城的冒險兜底。吉利有帝豪,帝豪的銷量只要還在吉利就有冒險的底氣。但奇瑞並沒有能夠支撐奇瑞去冒險的基石,這也解釋了奇瑞為什麼營銷總是飄忽不定的原因。

Ps:未完待續,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馭車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