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下的創新藥立項 恆瑞有哪些實踐經驗?

2017年可謂我國藥品改革最重要的開端,總局連續發佈多項關於鼓勵創新、加快新藥上市、藥品臨床試驗、優先審評審批以及進口藥註冊的新規。可以看出,新政的第一要務是“鼓勵創新型藥物”,並且這一趨勢在2018年還將繼續。

引進海外優質新藥研發項目

新政策的影響對醫藥行業產生了不少波動,例如“接受境外臨床試驗數據”新政策的發佈,“國外藥企在境外獲得臨床數據若同樣適合中國人群,則可申請免臨床試驗而直接提交上市申請”,目前進口藥在國內上市的時間已經大大縮短。

“這不僅惠及了國內患者,使國外藥企成為巨大受益者,國內藥企也迎來了更多挑戰和競爭,例如驅使國內藥企的藥物研發模式由‘從頭創新’更多轉向‘引進海外臨床項目’,以及首選在境外開展臨床試驗。”7月5日,在南京舉行的科睿唯安第五屆中國製藥行業大會上,恆瑞醫藥全球研發總裁張連山博士指出。

近幾年,中國藥企引進國外在研藥品項目的數量始終保持在兩位數,項目59%集中在抗腫瘤和免疫疾病領域,研發階段處於II期之前的項目佔80%,多數來自美國和韓國,引入海外項目最多的企業是再鼎醫藥。

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12月,天境生物獲得德國MorphoSys公司研發的CD38單抗MOR202在大中華地區的開發和銷售權,該藥用於多發性骨髓瘤及其他腫瘤。2018年5月,恩華藥業獲得美國Trevena公司μ阿片受體(MOR)biased激動劑TRV130(Oliceridine)用於中重度疼痛的獨家許可。2018年6月4日,基石藥業獲得Blueprint Medicines公司Avapritinib、BLU-554、BLU-667單藥或聯合治療的開發和商業化權利。6月27日,基石藥業又與Agios製藥合作引入針對IDH1基因突變的全球首創藥物Ivosidenib(TIBSOVO,AG-120)單藥和聯合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及膽管癌。

跨國藥企在中國開展的MRCT

另外,隨著掃除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MRCT)申請障礙的新政出臺,外資藥企和國內藥企將在相對平等的舞臺上競爭了,國內藥企面臨國際先進技術的挑戰,但也促使國內企業勢必要加大研發投入,持續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並且有利於國外藥企在全球藥企包括中國在內的同步佈局,有更多動力研究中國市場和藥品需求,在設計國內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方案時更重視中國人群。

張連山博士介紹,隨著中國加入ICH和相應政策放寬,越來越多的MRCT已經在中國開展。

截止2018年4月9日,已有40個關於PD-1/PD-L1抑制劑的MRCT將中國納入了試驗範圍,如Nivolumab單藥或與Ipilimumab/化療聯合治療多種實體瘤、Durvalumab單藥與Tremelimumab/化療聯合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等。跨國藥企主要聚焦將臨床三期的MRCT擴展到中國大陸。

同時,進口新藥陸續以含有中國數據的MRCT結果來申請免臨床在中國上市,如阿斯利康的PARP抑制劑奧拉帕利片二線治療卵巢癌,是三報三批取消後第一個使用MRCT數據申請上市的進口新藥。

恆瑞醫藥的創新關注點

恆瑞醫藥在行業中的成功與其將重心放在藥物創新上分不開,這肯定與恆瑞自己的創新藥立項經驗分不開,張連山博士表示,恆瑞目前主要關注在以下4個方面:

1、緊跟國際前沿的靶點

c-Met ADC:HGF/c-Met信號通路參與多種腫瘤發生、發展。艾伯維開發的ABBV-399是目前臨床進展最快的c-Met ADC藥物。恆瑞自主開發的c-Met ADC藥物SHR-A1403擬用於c-Met高表達實體瘤,在美正在進行臨床1期試驗,中國預計今年獲批臨床。

ROMK:腎外髓質鉀(ROMK)通道是一個對血鉀影響較小的新型利尿劑靶點,對中國人受益更大。默克MK-7145是最早進入臨床的ROMK小分子抑制劑,目前仍處於臨床一期。恆瑞SHR0532臨床擬作為利尿劑用於水鈉瀦留和高血壓。國內臨床一期已於2018年6月啟動。

CD47:CD47在腫瘤細胞表面表達量高,而抗CD47抗體可以使巨噬細胞吞噬腫瘤細胞,並協同其他腫瘤靶向抗體增強對腫瘤細胞的吞噬作用。Forty Seven公司CD47單抗Hu5F9-G4聯合rituximab用於復發難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安全和有效性研究已進入臨床1b/2期,恆瑞SHR1603在動物實驗研究中顯示出更優的效果,該藥在國內2018年6月獲批臨床,臨床一期試驗即將啟動。

IL-15:IL-15先後與IL-15Rα和IL-15Rβγ結合而刺激T細胞和NK細胞的增殖,同時不會刺激Treg細胞增殖或誘導活化的T細胞死亡。Altor BioScience公司的ALT-803聯合nivolumab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已進入IIIb/IV期研究,恆瑞IL-15融合蛋白SHR-1501單藥與ALT-803抗腫瘤效果相當,與PD-1單抗聯合療效更加,該藥目前已遞交IND,預計今年獲批臨床。

LAG3:目前諾華LAG3單抗LAG-525聯合PD-1單抗治療三陰性乳腺癌、晚期實體瘤和血液惡性腫瘤已進入臨床二期;再生元REGN3767單藥或聯合PD-1單抗治療晚期癌症也已進行臨床一期。恆瑞LAG3單抗目前處於臨床前開發後期階段,計劃今年遞交IND。

2、分子設計差異化

BTK抑制劑:恆瑞SHR1459屬於BTK抑制劑的“me better”,具有激酶選擇性強、高效、口服性。

JAK1抑制劑:恆瑞SHR0302對JAK1的選擇性顯示出高於其餘在研分子,其口服制劑用於類風溼性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氏病在中國和美國均進入IND階段,類風溼關節炎適應症在中國已進入臨床二期;其皮膚用藥治療銀屑病也已在中、美進行IND。

3、選擇“冷門”靶點

MOR激動劑:選擇性MOR激動劑比嗎啡具有更強的G蛋白偶聯效應,可消除阿片類藥物治療的關鍵障礙,有更高安全性和療效。恆瑞MOR激動劑SHR8554於2017年4月在美獲批臨床,2017年9月在國內獲批臨床,國內臨床1期已啟動。

GnRH受體拮抗劑:選擇性GnRH受體小分子拮抗劑可用於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卵巢癌、前列腺癌等。恆瑞自主研發的GnRH受體小分子拮抗劑SHR7280於2018年5月獲批臨床,國內1期啟動中。

4、契合中國特色疾病

慢性乙肝:中國作為“乙肝大國”,急需安全有效的藥物,臨床期待的藥物應從源頭控制乙肝進展或在終末期降低肝癌死亡率。恆瑞現有多個抗乙肝新靶點藥物均在研發階段。

肝癌:大量慢性乙肝感染也導致我國肝癌發病率居高不下。恆瑞阿帕替尼治療肝癌臨床數據已公佈在ASCO 2018:阿帕替尼聯合PD-1單抗SHR-1210治療晚期肝癌毒性可控,對經治患者PR率達到5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