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疫苗免疫失敗的相關因素

關注獸醫在線,瞭解實用養殖技術和行情信息!


很多養豬人都知道,生長育肥豬通常需要接種對地方性流行疾病的疫苗,如豬圓環病毒2型(PCV2)、豬肺炎支原體(M.hyo)和胞內勞森氏菌(迴腸炎)。

但是,接種疫苗並不是說可以保證豬群不受病原體感染,而只是降低疾病的嚴重程度,減少豬隻性能下降等相關損失,因此,養殖戶或獸醫有時會對某種特定的疾病感到疑惑——“為什麼疫苗免疫了沒效果?”,這就代表“疫苗無效”或者“免疫無效”了嗎?

「管理」疫苗免疫失敗的相關因素

“疫苗無效”也就是說疫苗本身存在缺陷,無法激發保護性免疫,疫苗本身的缺陷包括疫苗自身的研發設計缺陷、免疫效力不足、生產過程質量欠佳。但實際上,免疫失敗更大的可能是由於病株變異、缺乏交叉保護。比如,豬鏈球菌病和豬流感病毒的疫苗效果,可能就會與以前有所不同。

「管理」疫苗免疫失敗的相關因素

另一方面,當疫苗使用或處理不當時就會導致“免疫無效”,像這樣導致疫苗效果下降的因素有很多,但多數情況都是由於人員操作失誤造成的,總結了以下8個原因:

1、對於豬藍耳病的防控對策,首先要重視和強化豬場生物安全體系;

2、忽略了母源抗體干擾的影響,母源抗體干擾往往隨著時間變化而不同。

3、使用劑量不足(尤其是使用滅活苗的時候)。

4、產品生產商建議使用2個劑量,而工作人員僅使用了1個劑量。

5、疫苗接種的方法和接種部位不當(有時會錯過某些部位)。

6、沒有按照產品標籤說明的免疫程序走。

7、對健康/感染豬隻接種—面對上千頭豬隻,很難讓所有的豬同時發揮免疫活性。

尤其是當接種疫苗時,豬隻正受疾病感染、代謝和營養不良、或遭受應激,那麼,注射後的免疫活性則會發生更大的變化。

8、由誤診、不恰當的樣本採集後推導出的錯誤結論,由於使用的樣本(唾液、糞便)檢測後無法區分感染和疾病而得出的錯誤結論。

簡單的說,一種地方性試劑的檢測結果與由這種試劑引起的疾病診斷結果是不一樣的。

「管理」疫苗免疫失敗的相關因素

如何讓注射的疫苗產生最大的效益?這是很多豬場老闆都想知道的一個問題。

現代養豬不得不承認,疫病仍是制約豬場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在現代化、集約化養殖條件下維持健康生產?如何在動態、開放的市場中獲取利潤並保持豬場競爭力?毫無疑問,免疫預防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規模化養殖體系下,只有加強科學和系統的免疫預防、增強生物安全體系、提高飼養管理水平才是真正的解決方案。

「管理」疫苗免疫失敗的相關因素

1.疫苗免疫的目的

免疫的目的是通過給健康動物接種一定量的微生物(比如病毒、細菌、支原體等),激活動物的防禦體系,使被接種的動物在以後受到同種病原感染時,免疫系統能迅速有效地產生免疫反應,清除病原或減輕受病原攻擊時疾病的嚴重程度。

2.母源抗體

瞭解豬的母源抗體對於我們理解和實施豬群免疫非常重要,因為豬與人的免疫系統不同的是,豬的循環抗體如IgG、IgM不能通過胎盤直接由母體傳遞給胎兒,因此新生胎兒對任何病原的侵襲都非常敏感。母豬的初乳中通常含有高滴度的母源抗體,仔豬在出生後 12~24小時能夠完整吸收這些抗體。

母豬產前免疫的目的:在母豬分娩前進行疫苗注射,能夠提高特定病原的初乳抗體滴度,使仔豬得到更好的保護。

母豬產前免疫的目的部分是為了提供更高滴度的母源抗體保護仔豬,部分是為了保護母豬。

母源抗體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如果受到病原的攻擊則消失更快。雖然母豬可為新生仔豬提供母源抗體,但是母源抗體的保護時間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這些因素包括母豬的泌乳能力,仔豬吸取母源抗體的數量、日齡,母源抗體的滴度,仔豬所受的病原感染壓力以及病原的種類等。

「管理」疫苗免疫失敗的相關因素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母源抗體還能夠干擾仔豬對注射疫苗的免疫應答。

比如豬瘟疫苗的免疫很大程度上受母源抗體干擾,如果母源抗體水平較高,4周齡前免疫豬瘟疫苗通常出現免疫失敗;豬細小病毒母源抗體可以維持很長的時間,甚至在6月齡前注射細小病毒病疫苗也會受到干擾。

而對於以引起細胞免疫為主的疫苗,母源抗體的干擾作用要小很多,比如偽狂犬疫苗,在制定免疫程序時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當然,最好能定期監測母源抗體水平以選擇合適的免疫時機,仔豬的免疫並非越早越好。

「管理」疫苗免疫失敗的相關因素

3.疫苗免疫的保護目標

雖然豬群會接種相應的疫苗,但是不同疫苗的保護目標是不同的,這也是我們制定免疫程序和選擇免疫時機時應充分考慮的,通常包括以下幾種:

(1)保護注射疫苗的動物本身,如豬鏈球菌疫苗;

(2)通過免疫母豬保護胎兒,如細小病毒病疫苗、乙型腦炎疫苗;

(3)通過免疫母豬產生母源抗體保護仔豬,如大腸桿菌苗、副豬嗜血桿菌疫苗、萎縮性鼻炎疫苗;

(4)既保護母豬也保護仔豬,如偽狂犬病疫苗、豬瘟疫苗。

4.疫苗的類型

「管理」疫苗免疫失敗的相關因素

4.1、活苗

活苗,又稱弱毒疫苗,其中包含的病原體可以在體內複製。通常活苗的免疫原性強於滅活苗,活苗能夠刺激機體產生局部免疫,類似於自然感染。但是活苗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可能從注苗動物傳播給未注苗動物;另外活苗在田間使用時可能存在毒力返強從而致病,比如人們就對藍耳病活苗安全性表示擔心。但通常情況下,商品化疫苗在註冊上市前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毒力返強試驗以保證其安全性。

4.2、滅活苗

滅活苗,又稱死苗,其中包含一定劑量的完整病原體,病原體產生的毒素或者通過基因工程表達的病原微生物的一部分。

由於其中的病原體已經失活,因此,注射疫苗後不會導致發病,雖然某些時候毒素可能會產生一些副反應,但通常不會有病原毒力返強或散播病原的風險。

活苗通常以凍乾的形式保存,使用時需要用特定溶液重新溶解,因其溶解後很快失活,所以溶解後要立即使用,而滅活苗則可打開回溫後直接注射。滅活苗一般只能保存在2~8℃,不可冷凍。

無論活苗還是滅活苗的保存,都要求溫度較低並且恆定,但是對於動物機體來說溫度過低應激就大,因此使用前需要對疫苗進行預溫,尤其是冬季,一般要將注射疫苗預溫到25℃左右。

5.疫苗使用方法

「管理」疫苗免疫失敗的相關因素

通常可採用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可以在頸部或後軀,但是基於肉品安全和屠宰定級的考慮,較多采取頸部注射。

注射時注意不要注射到脂肪層,特別是油佐劑的滅活苗,如果注射深度不夠,進入皮下或脂肪層不僅免疫效果差,而且應激也相對嚴重,所以對於不同的豬群應該使用不同長度的針頭。

皮下注射部位在耳部與頭部連接部位皮下,採用較短的針頭(15~20毫米);肌肉注射時採用耳根後部肌肉深層接種,根據豬的體重選擇不同長度的針頭,仔豬用15毫米,母豬用40毫米。

5.疫苗保存與注射的相關事項

「管理」疫苗免疫失敗的相關因素

6.1、疫苗保存

所有的疫苗都應妥善存放並由專人負責管理,遠離兒童,置於低溫,冰箱最好加鎖,隨時監測冰箱的溫度,避免陽光直射及溫度波動。有一些油佐劑疫苗特別黏稠,使用前應稍微回溫到25℃左右,以利於通針,同時避免對仔豬的溫度刺激。

6.2、注射器

少量的動物可採用一次性注射器,但是要注意有些油佐劑疫苗會與硅膠發生反應,影響注射器的重複使用,此時應選用無硅膠活塞的注射器;大批次豬群應使用自動連續注射器。

每批次疫苗注射間隔應清洗、消毒、乾燥,注射器內不能殘留水分、乙醇或其他消毒劑,特別是用於活苗的注射。

6.3、針頭

應根據豬的體重和年齡以及注射方式選擇合適的針頭,在可能的前提下針孔儘量小一些,針頭應消毒並且鋒利。

仔豬可以每窩使用1個針頭,不同窩間應更換針頭;對不同豬群,通常5~20頭豬換1個針頭,各圈使用不同的針頭。針頭給動物接種後,絕對不能再用於抽取疫苗,這將汙染疫苗;如果疫苗包裝量較大,可用一根專用清潔針頭吸取疫苗,而用不同的針頭給動物接種

6.4、環境衛生與豬群健康

「管理」疫苗免疫失敗的相關因素

疫苗注射時一定要注意環境衛生,不要在明顯受糞便或泥漿汙染的部位注苗。疫苗只能接種於健康豬群,給發病豬接種疫苗不僅浪費,而且還可能會產生副作用,給處於潛伏感染期的動物接種疫苗會導致副作用甚至發病。

母豬分娩前後各1周最好不要接種疫苗,此時豬體激素水平的改變可能會干擾機體對疫苗的反應。

如果接種疫苗時發生過敏反應,相應的治療措施一般不會干擾免疫應答,但在接種活的細菌性疫苗前後各3天不要應用抗菌藥,如果豬群發病需要治療,可等其康復後再接種。

6.5、聯合注射

「管理」疫苗免疫失敗的相關因素

現在有許多聯苗可以一針注射預防多種疾病。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豬場應用疫苗種類較多,在某段時間內需接種多個不同的疫苗,但通常不要同時接種多個疫苗,如果試驗證實某些疫苗可在豬的不同部位同時注射,方可採用聯合注射,這樣可以減輕勞動強度,減少多次保定對豬的應激,但是要儘量避免將兩種疫苗混合注射,除非有試驗證實可行。

另外,即使不是同時注射疫苗,也不要在同一部位注射連續不同的疫苗。

6.6、免疫劑量

疫苗瓶標籤上的注射劑量是經過嚴格的試驗驗證,並經註冊的有效劑量,通常是1頭份,因此應嚴格按照說明書執行。

增加劑量並不一定會加強免疫效力,有可能會引起副作用,而且造成浪費,豬場常犯此類錯誤,任意加大注射劑量。

當然如果疫苗質量欠佳則另當別論,而注射劑量不足則由於免疫刺激不夠而影響免疫水平。

「管理」疫苗免疫失敗的相關因素

6.7、疫苗的反覆使用

所有開封及使用過的疫苗剩餘部分都應廢棄,因為疫苗一旦使用後,可能會受到細菌或其他病原汙染;真空破壞後瓶中空氣增加,導致疫苗抗原和佐劑發生氧化:而疫苗在室溫和低溫間反覆循環也容易導致抗原失活;活苗重新溶解後將很快失活,通常不超過3小時。

使用過的疫苗瓶和一次性注射器都應及時清理棄除,並作為醫療垃圾處理。

6.8、疫苗副反應

所有合法註冊的疫苗用於健康動物接種都應該是安全的。

但在某些情況下,如天氣、應激、注射器、潛在感染等因素會導致疫苗注射後動物出現精神沉鬱甚至發熱等症狀,還可能包括注射部位的局部反應(尤其是油佐劑疫苗,或者注射部位局部汙染導致感染),嚴重的甚至引起母豬流產、休克。

此時應準備抗組胺藥物如地塞米松或抗熱藥物如氟尼辛葡甲胺及時治療,並採取措施減少應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