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大名人17歲中狀元,曾「鑄私錢、販人口」卻成歷史名將

17歲中狀元,曾鑄造私錢、掠賣人口,卻又被後世稱為“唐朝名相、名將”,身故之後,被唐代宗、唐德宗、唐宣宗先後追封,與尉遲敬德、劉文靜等同列凌煙閣。北宋時為古代名將設廟,他也是七十二位名將之一。

他就是郭震,字元振。

這個大名人17歲中狀元,曾“鑄私錢、販人口”卻成歷史名將

郭元振是“魏州貴鄉”人,即今天的邯鄲市大名縣。史書中記載他“公少倜儻,廓落有大志”,說明郭元振是個“帥哥”,少年時便氣宇出眾、志向宏大。

郭元振出身官宦之家,父親郭愛曾任濟州刺史。他性情豪爽,有磊落“俠氣”。相傳郭元振16歲在太學讀書時,收到家裡寄給他的四十萬錢。有一人穿喪服上門求他接濟,稱自己“家中五代都沒有安葬”。郭元振聽後,連姓名都不問,就將四十萬錢都給了他。

四十萬錢便是400兩白銀,那時是武則天臨朝當政,按照當時的物價,一兩白銀的購買力約等於人民幣3000餘元,絕對是一筆鉅款,郭元振竟如此“揮手贈人”,不論古今都是令人咋舌之事。

公元673年,17歲的郭元振考中狀元,任職四川通泉縣縣尉。但在任時,他的行為卻讓當地百姓深以為苦、厭惡之極。身為地方父母官,郭元振竟“鑄造私錢、掠賣人口”。武則天得知此事後,將郭元振召入京城欲治其罪,卻發現他才華橫溢、非同一般。

郭元振將自己所作的《寶劍篇》(一作《古劍篇》)獻於武則天,詩中曰: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良工鍛鍊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漂淪古獄邊。雖復塵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

這個大名人17歲中狀元,曾“鑄私錢、販人口”卻成歷史名將

武則天讀後大加讚賞,非但沒有治罪於他,反而任命他為右武衛鎧曹參軍,隨後又進封奉宸監丞。

郭元振於713年去世,一生功績主要有“離間吐蕃”、“治理涼州”、“都護安西”及協助唐玄宗李隆基誅殺太平公主。

696年,40歲的郭元振奉武則天旨意出使吐蕃。原本是吐蕃先行求和,卻又中途生變,吐蕃大將要求唐撤去安西四鎮的守軍,還“求取十姓突厥之地”。

郭元振看透吐蕃君民不合,百姓為徭役、兵役所苦,並不想打仗,渴盼與唐朝和好。於是獻計每年都派使者向吐蕃求和示好,而掌握吐蕃朝政大權、索地未遂的論欽陵連番拒絕,引發吐蕃民眾強烈不滿,僅3年之後,吐蕃內亂,論欽陵被殺,其弟弟率眾降唐。

701年,郭元振升任涼州都督、隴右諸軍州大使。當時突厥、吐蕃常犯涼州,郭元振便在南部邊境修築和戎城,在北部邊境設置白亭軍,控制了交通要道,使突厥、兵馬無從侵擾。

這個大名人17歲中狀元,曾“鑄私錢、販人口”卻成歷史名將

在涼州任職的五年中,郭元振推行了屯田政策,寄存的軍糧可供數十年之用。曾經多行違法之舉被百姓痛惡的他,成為法令嚴明,深受敬仰的好官,治下“牛羊遍野,路不拾遺。”

706年,郭元振改任左驍衛將軍、檢校安西大都護。在突厥烏質勒部落首領之子誤會他謀害其父的情況下,簡從素服前去弔唁,大悲大慟,還留下幫助料理喪事,對方不僅消除了疑心,更被他誠意所感,向唐進獻許多良馬、駱駝、牛羊。

戌邊多年,郭元振並不以武見功,他更擅長安撫,化干戈為玉帛,不戰而屈人之兵,極受當地百姓愛戴。

710年,郭元振被召回京城,徵拜為太僕卿。711年,接替宋璟成為吏部尚書。不久,又改任兵部尚書,封館陶縣男。但這年冬天,他又被罷相。

這個大名人17歲中狀元,曾“鑄私錢、販人口”卻成歷史名將

712年,李隆基繼位。次年七月,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之間的戰爭爆發,郭元振親自率兵保護李隆基之父唐睿宗達14天。過後,因功被封為代國公。

同年十月,郭元振因冒犯李隆基被流放,雖然不久即被起復,但郭元振已鬱積成病,在赴任饒州司馬途中病逝,9年後被追封為太子少保。

郭元振政績卓著,文采風流,著有文集20卷,《全唐詩》中收錄了他23首詩作。唐玄宗李隆基贊他“經綸文章,今之王佐;出入將相,古之人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