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名人17岁中状元,曾“铸私钱、贩人口”却成历史名将

17岁中状元,曾铸造私钱、掠卖人口,却又被后世称为“唐朝名相、名将”,身故之后,被唐代宗、唐德宗、唐宣宗先后追封,与尉迟敬德、刘文静等同列凌烟阁。北宋时为古代名将设庙,他也是七十二位名将之一。

他就是郭震,字元振。

这个大名人17岁中状元,曾“铸私钱、贩人口”却成历史名将

郭元振是“魏州贵乡”人,即今天的邯郸市大名县。史书中记载他“公少倜傥,廓落有大志”,说明郭元振是个“帅哥”,少年时便气宇出众、志向宏大。

郭元振出身官宦之家,父亲郭爱曾任济州刺史。他性情豪爽,有磊落“侠气”。相传郭元振16岁在太学读书时,收到家里寄给他的四十万钱。有一人穿丧服上门求他接济,称自己“家中五代都没有安葬”。郭元振听后,连姓名都不问,就将四十万钱都给了他。

四十万钱便是400两白银,那时是武则天临朝当政,按照当时的物价,一两白银的购买力约等于人民币3000余元,绝对是一笔巨款,郭元振竟如此“挥手赠人”,不论古今都是令人咋舌之事。

公元673年,17岁的郭元振考中状元,任职四川通泉县县尉。但在任时,他的行为却让当地百姓深以为苦、厌恶之极。身为地方父母官,郭元振竟“铸造私钱、掠卖人口”。武则天得知此事后,将郭元振召入京城欲治其罪,却发现他才华横溢、非同一般。

郭元振将自己所作的《宝剑篇》(一作《古剑篇》)献于武则天,诗中曰: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这个大名人17岁中状元,曾“铸私钱、贩人口”却成历史名将

武则天读后大加赞赏,非但没有治罪于他,反而任命他为右武卫铠曹参军,随后又进封奉宸监丞。

郭元振于713年去世,一生功绩主要有“离间吐蕃”、“治理凉州”、“都护安西”及协助唐玄宗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

696年,40岁的郭元振奉武则天旨意出使吐蕃。原本是吐蕃先行求和,却又中途生变,吐蕃大将要求唐撤去安西四镇的守军,还“求取十姓突厥之地”。

郭元振看透吐蕃君民不合,百姓为徭役、兵役所苦,并不想打仗,渴盼与唐朝和好。于是献计每年都派使者向吐蕃求和示好,而掌握吐蕃朝政大权、索地未遂的论钦陵连番拒绝,引发吐蕃民众强烈不满,仅3年之后,吐蕃内乱,论钦陵被杀,其弟弟率众降唐。

701年,郭元振升任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当时突厥、吐蕃常犯凉州,郭元振便在南部边境修筑和戎城,在北部边境设置白亭军,控制了交通要道,使突厥、兵马无从侵扰。

这个大名人17岁中状元,曾“铸私钱、贩人口”却成历史名将

在凉州任职的五年中,郭元振推行了屯田政策,寄存的军粮可供数十年之用。曾经多行违法之举被百姓痛恶的他,成为法令严明,深受敬仰的好官,治下“牛羊遍野,路不拾遗。”

706年,郭元振改任左骁卫将军、检校安西大都护。在突厥乌质勒部落首领之子误会他谋害其父的情况下,简从素服前去吊唁,大悲大恸,还留下帮助料理丧事,对方不仅消除了疑心,更被他诚意所感,向唐进献许多良马、骆驼、牛羊。

戌边多年,郭元振并不以武见功,他更擅长安抚,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屈人之兵,极受当地百姓爱戴。

710年,郭元振被召回京城,征拜为太仆卿。711年,接替宋璟成为吏部尚书。不久,又改任兵部尚书,封馆陶县男。但这年冬天,他又被罢相。

这个大名人17岁中状元,曾“铸私钱、贩人口”却成历史名将

712年,李隆基继位。次年七月,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战争爆发,郭元振亲自率兵保护李隆基之父唐睿宗达14天。过后,因功被封为代国公。

同年十月,郭元振因冒犯李隆基被流放,虽然不久即被起复,但郭元振已郁积成病,在赴任饶州司马途中病逝,9年后被追封为太子少保。

郭元振政绩卓著,文采风流,著有文集20卷,《全唐诗》中收录了他23首诗作。唐玄宗李隆基赞他“经纶文章,今之王佐;出入将相,古之人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