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毕业后家长暴打班主任,学校教师尊严何在?

学生毕业后家长暴打班主任,学校教师尊严何在?

班主任被打伤住院

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

前不久成都某幼儿园教师发了句牢骚被要求当着全体学生和老师的面给幼儿道歉。

最近河南老师因公布学生默写成绩被要挟上告教育局,不得不愤然写下辞职信,跪求家长不要告她,她需要每月2607元养家糊口。

江苏扬州某实验小学六年级家长到学校门口拉横幅污蔑老师殴打辱骂学生。

乐至高三毕业生家长因教师严管孩子玩手机、谈恋爱而怀恨在心,家长(据说是教师身份)伙同公职人员(某局副局长)一起当着老师三岁孩子的面暴打班主任。

这些教育乱象层出不穷,让教师心寒,让学校无奈,让明事理的家长愤慨。

学生毕业后家长暴打班主任,学校教师尊严何在?

言归正传,学校教育如何更好承担教育使命,如何避免教师跪着教书?现如今,学校教育非常需要三大权利:

一、话语权

教育到底是谁说了算?肯定不应该是学生说了算,学生作为无刑事能力的人,怎么可能来决定自己学还是不学?我问孩子:你想不想去上学?她说:不想去。难道就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让孩子上学吗?家长问孩子:你喜欢某老师吗?如果孩子说不喜欢,你难道要给孩子换一个学校?

既然学生说了不算,那家长说了算不算?也不行!一个班那么多家长,听谁的?当前的某些家长管得太宽,学校教师的安排要管,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要插手,学校组织的活动要由他们来确定方案。我的个天啊!家长权利无限放大,学校变得越来越被动。

教育是一项专业的工作,专业的事情理应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每一所学校有每一所学校的实际情况,每一所学校会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学校教育必须拥有话语权,教师必须对教育具有话语权,学校领导家庭,教师领导家长。

家长强势,拿着一句话对教师不依不饶,必然让我们的教育变得缩手缩脚,真怕有一天我们的公立学校走向“只要有人守着不出事就万事大吉”的悲惨状态。

学生毕业后家长暴打班主任,学校教师尊严何在?

二、惩戒权

《纸牌屋》里有一句台词:真正有价值的奋斗,它的动力绝不是来自敬重,而是来自恐惧。教育需不需要惩罚?教育的“教”字本身就是一个老者手持一根竹条,这根竹条既有指引的功能(拉丁语中教育就是引导、引发),还有警示的功能,要让孩子有所惧怕。这种恐惧是规正行为,鞭策上进。

我们小时候经常被老师用竹条抽打身体、被老师罚跑操场,用语言呵斥,没有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现在的孩子不能打、不能骂,教师稍微声音大一点都会被家长告发说把孩子吓着了。多少教师被熊孩子弄得束手无策,工作一段时间就被气哭气病,抑郁请假,甚至辞职。

教育渴望惩戒权的回归,让部分学生受到惩罚教育,甚至劝退、开除。

学生毕业后家长暴打班主任,学校教师尊严何在?

三、反诉权

当然教师也不能滥用惩戒权,可参考体育比赛中的鹰眼挑战规则。当家长对惩罚有异议时,可以申请挑战权威,通过第三方教育专业人士调查确认学生行为适于采用惩罚,那么家长挑战失败,学生惩罚再加重一等。如,本来是记过,如果家长申诉失败,学生被处分“记大过”。

除此之外,教育者应该需要拥有反诉权,不要让学校和教师永远都是被投诉者,学校和老师可以投诉学生、投诉家长。学生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屡教不改,应该移送其他地方进行教育和处罚。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不履行家长的法定监护人义务,家长应当受到相应处罚(这种处罚不是由学校来执行)

学生毕业后家长暴打班主任,学校教师尊严何在?

学校教育者并非贪恋权力者,实在是当前势单力薄、被逼无奈的有良心的教育人的苦苦呻吟,如若学校教育不强势反转,吃亏的终究是我们的孩子。

教育不易,且行且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