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豆農的「寒冬」來了 僅3周已損失 超60萬噸訂單!

中國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86% 的大豆消費都依賴進口!而大豆和穀物是美國對中國的第二大出口物。而我國進口大豆的來源國主要是巴西、美國和阿根廷這叄個國家,美國大豆所在的10個州,特朗普曾在選舉中拿下8個。很顯然“大豆州”乃是特朗普的票倉重地。2017年美國大豆出口量超過60%進入了中國,而中國大豆進口量約35%來自於美國。也就是說,中美在大豆貿易市場上幾乎是最大的買家和賣家。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對美國大豆25%的關稅生效,美國至少將失去中國近2000萬噸的大豆出口市場,中國對美國大豆進口量將下降65%,大豆總產量將減少15%,美國經濟每年可能損失170億~330億美元。

美國豆農的“寒冬”來了 僅3周已損失 超60萬噸訂單!

可以說,大豆是美國的心臟!

對美國豆農來說,中國市場的變化讓他們根本沒有一點點防備。由於2017年美豆在中國的大賣,美國豆農種植大豆的熱情空前高漲,紛紛選擇擴種大豆。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今年美國農戶播種了8955.7萬英畝大豆(約6232萬噸),大豆在35年來首次超過玉米以來,成為全美種植面積最大的農作物。而且,今年美國的天氣很好,農作物評級也很好,大豆的收成也應該是不錯的。但是,如果中國減少或者是停止購買,美國的市場交易商說,大豆市場成了煉獄!

中國宣佈對美國進口農產品加徵關稅後,為對沖利淡影響,中國買家正在全球尋找新的替代源。

截至6月28日,中國已3周沒有新增採購美國大豆,同期累計取消61.5萬噸美國大豆訂單。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專家表示,今年巴西大豆豐收,預計明年南美大豆種植面積將大幅增加,配合其他措施保障供給,中國完全能夠彌補美國大豆煺出後的缺口。中國海關統計顯示,以2016至2017年度計,單是巴西一國已佔中國大豆進口量48.5%。

針對美國挑起的中美經貿摩擦,中國政府採取對等措施,同百姓餐桌有關的就有大豆。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國家糧食行業主管部門人士認為,從雄厚的國家糧食儲備到日益成熟的全球市場運作能力,百姓餐桌可保無虞。

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專家介紹,中國對美國大豆加徵25%進口關稅,將使美國大豆進口成本增加700─800元/噸(人民幣,下同),較巴西大豆高300元/頓左右。由於加徵關稅後失去競爭優勢,國內企業將大幅減少美國大豆採購。

美國豆農的“寒冬”來了 僅3周已損失 超60萬噸訂單!

中亞“一帶一路”沿線供貨

這位專家表示,今年巴西大豆豐收,預計明年南美大豆種植面積將大幅增加,中亞“一帶一路”國家也可能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另外,中國可通過增加國內大豆產量,拓寬大豆、粕類進口來源等措施保障供給,同時加強飼料配方的研究,減少對豆粕需求的依賴,降低進口需求。“相信有1年至2年時間,將完全彌補美國大豆退出後的缺口。”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說。該專家稱,過去20年,全球大豆貿易增幅的85%來自中國,未來中國需求依然是推進全球大豆貿易增加的主要來源,美國豆農將無緣分享我國大豆需求增長帶來的紅利。

“一帶一路”沿線堪稱世界糧倉。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大豆產量和出口量近年來增長較快。近三年,俄羅斯大豆出口增長達到150%以上,這些國家土地資源充足,具有較強的增產和出口潛力。

美國豆農的“寒冬”來了 僅3周已損失 超60萬噸訂單!

明年三月後進口仍有保障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人士表示,國內大豆產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兩個階段:首階段為今年10月到明年2月,此時段為美國大豆主要出口期。次階段為明年3月份以後。估計,2019年3月份以後的大豆進口依然有保障。

另據中儲糧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兩年,公司已主動調整進口來源地,降低集中度過高帶來的風險,並已形成穩定成熟的多元化國際貿易渠道。從中儲糧集團油脂公司的情況看,2017年進口的大豆26.2%來自巴西,43.2%來自阿根廷、烏拉圭,30.6%來自美國。自今年4月以來,中儲糧未再新採購美國大豆,轉而全部採購以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為主的南美大豆。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16至2017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9349萬噸,其中巴西4534萬噸,佔48.5%,較三年前增加1.7個百分點;美國3684萬噸,佔39.4%,較三年前下降1個百分點。以南美為主的非美大豆進口已佔到中國大豆進口量的六成以上,且呈穩定增長趨勢。未來,南美將越來越成為我國進口大豆供應的主力地區。

作為國家糧食儲備“壓艙石”,中儲糧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中國油脂油料儲備體系完善,儲備資源充足,加工和流通配套能力良好,能隨時響應保證供應、穩定市場的調控指令,儲備資源充足,流通能力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