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農機行業的這些消息你知道幾個?

說到七月份,你是想到了流量取消漫遊費?還是想到了我們黨的生日?亦或是暑假終於來臨了?不過這些都不是今天盤點要說的,我們今天盤點的自然是這半年來我們農機行業的熱點事件啦,你知道幾個?

盤點:農機行業的這些消息你知道幾個?

首個農用無人機行業標準發佈

首個農用無人機行業標準——《植保無人飛機質量評價技術規範》(以下簡稱《標準》)於今年6月1日正式實施。本標準根據民航和農業部相關法規政策編制,主要涉及植保無人飛機產品本身的質量要求。

標準針對植保作業常見的高溫高溼環境、植保無人飛機作業噴霧量均勻性較差的問題、安全要求等方面做出了規定。此外,根據主管部門監管要求,明確了作業信息存儲和遠程監管接入功能。

首次黃河流域性禁漁制度啟動

4月1日,首次黃河實施流域性禁漁。黃河小浪底水庫舉行黃河禁漁期制度暨漁政聯合執法啟動活動,同時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禁漁巡航。此次活動標誌著黃河禁漁期制度正式啟動實施,填補了黃河流域性漁業資源保護制度的空白,對黃河流域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和水生態修復起到重大推動作用。

黃河流域性禁漁範圍包括3個主要通江湖泊,以及13條黃河主要支流的幹流河段;禁漁期從每年的4月1日12時至6月30日12時;禁止作業類型包括了釣具在內的所有捕撈作業類型。

首座全潛式大型智能網箱“深藍1號”下水

5月4日,我國首座全潛式大型智能網箱“深藍1號”在山東日照下水。網箱周長180m,高38m,重約1400t,養殖水體5萬多方,設計年養魚產量1500t。可在夏季沉到黃海冷水團中進行三文魚養殖生產,開創世界溫暖海域養殖三文魚的先河。

此外,網箱的設計採用了中國海洋大學發明的浮體捕撈、網箱附著生物清除、魚類鰾室補氣等新專利技術,並將由中國海洋大學的波浪能發電半潛平臺提供綠色能源;還採用了湖北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的發明專利技術和中國船級社相關的規範、標準,可實現高海況海域安全生產。

首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啟動

5月8日,全國首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在廈門鼓浪嶼鋼琴碼頭廣場和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正式啟動。當天,全國各地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宣傳活動。

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近年來,隨著海洋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大,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不斷縮小,種群數量不斷減少,物種延續面臨嚴峻挑戰。

為加強中華白海豚保護工作,成立了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並商定將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即媽祖誕辰日)作為“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今年首次在全國各地同步舉辦,將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

首屆“綠色漁業發展大會”召開

5月15日,首屆“綠色漁業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以“科技促進綠色發展”為主題,圍繞綠色漁業發展進行討論交流。

“綠色漁業發展大會”的召開為“政、研、學、企” 的溝通交流構建了學術平臺,將在增進多方交流、共同促進綠色漁業發展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首個農民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

農民們終於有了首個國家層面意義上的節日,國務院批准自2018年起每年農曆秋分將被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節日的設立有利於進一步彰顯“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傳承弘揚農耕文明,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節日舉辦要堅持因地制宜,鼓勵結合當地的民俗文化、農時農事,組織開展好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既要有節日的儀式感,又要避免鋪張浪費;支持鼓勵農民開展與生產生活生態相關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農民成為節日的主角;用開放思維辦節日,組織開展各具特色的活動,還要舉辦各種優秀的農耕文化活動。

首顆農業高分觀測衛星成功發射

6月2日,高分六號衛星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是國內第一顆搭載了能有效辨別作物類型的高空間分辨率遙感衛星,將與在軌的高分一號衛星組網運行。

高分六號首次在衛星傳感器中配置了能有效反映作物特有光譜特性的“紅邊”波段、2米全色/8米多光譜高分辨率相機。衛星的成功發射大幅提高了農業對地監測能力,加速推進了天空地數字農業管理系統和數字農業農村建設,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撐。

此文由本網整理發佈,部分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中國水產、山東省漁業互保協會,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