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企業家的“農機”情懷

二十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對於洛陽市鑫樂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來說,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時間段落,而且是一場艱苦卓絕的生命搏戰。對於我個人來說,是一步一個腳窩,研發出了“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機”,為實現保護性耕作暨秸稈還田、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創業,只為那心中的夢想

  1959年,我出生在洛陽市洛龍區白馬寺鎮棗園村的一個農戶家庭。父親是老黨員、村幹部,我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977年高中畢業後,到村裡的炭黑廠做化驗工作。作為一名化驗員,指導炭黑生產,把控產品質量,我深感責任的重大,工作中兢兢業業,毫不懈怠,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工作12年間,從組長到科長,一直負責檢驗工作,沒有出過一次差錯。

一個女企業家的“農機”情懷

洛陽市鑫樂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淑玲

  棗園村的炭黑廠當時是全省唯一一家生產炭黑的企業,生意非常火爆,依靠企業的發展,棗園村也成為眾人所羨慕的明星村。

  在這12年間,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我,也親身經歷了中國農業的發展變化歷程。農忙時,加班加點快收搶種,下地割麥,掰玉米,犁、耬、鋤、耙樣樣都會用,從當時繁重的體力勞動中,就深感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性。八十年代末就有了小麥收割機,當時大部分老百姓都不接受,寧願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手工割麥也不讓收割機下地。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我是村裡第一個使用收割機的割麥人。我認為新生事物的出現,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最偉大的。

  1989年,在全國企業改制的浪潮下,炭黑廠由村辦企業改製為私人承包,心中一直藏有一份渴望與夢想的我選擇了離開。

  雖然當時有些捨不得,但我從不後悔當初的選擇。離開後,先到關林批發市場經營布匹,到過浙江,去過廈門……南來北往的經歷,使我開闊了眼界,磨練了意志,積累了一些經商經驗。農忙時,我回家秋收忙種,始終都沒有脫離農村、農民、農業。人再有錢也得吃飯,糧安天下,匹夫有責。我懷揣夢想,在心中畫出了一幅未來事業的藍圖。

  1994年,我和丈夫一起創辦了金華機械設備廠。抓住浮雕門興起的時機,投入生產,贏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幾年下來,浮雕門的流行逐漸過時,被市場淘汰,企業第一次遇到了生存危機。是聽之任之,還是直面困難,破解危機?性格倔強的我選擇了後者。

  後來,我多渠道考察市場,藉助國家大力發展養殖業的政策,決定轉型生產畜牧機械:飼料粉碎攪拌機、顆粒機和鍘草機,贏得了山西、陝西、河北、河南等多省區域的一大片市場。由於產品對路,迎合市場,質量穩定,我的經營理念:誠信是金,好的產品質量就是最好的售後服務!很快企業又站穩了腳跟。

一個女企業家的“農機”情懷

許淑玲董事長在江蘇泗洪考察水稻收穫後鑫樂“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機”一次性完成稻茬播種小麥長勢現場

  當時這個行業風生水起,看你幹得不錯,引來了一些人的盲目跟風,很多企業和一些小作坊一擁而上。在發展中當時由於沒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自主研發的畜牧機械系列產品很快被其他廠家和一些小作坊照抄仿製、以次充好,靠低價衝擊市場。沒過幾年時間,整個行業產量過剩,競爭日益激烈。但我始終堅持誠信待人,以質量求生存,不以價格去惡性競爭,憑藉過硬的產品質量和優質的售後服務,贏得了市場和用戶,企業得到了穩步發展。

  幾十年的農村生活經歷,讓我感同身受,親身體驗到農民生存的艱辛,年復一年,一年到頭忙於春種秋收,辛苦勞碌,還增產不了多少糧食。減輕農民勞動強度,增加家庭收入,提高農民幸福生活,成為了我心中的一個念茲在茲的夢想!

  轉型發展,毅然決然投身保護性耕作

  2002年,我國開始宣傳推廣保護性耕作。一次,我和市農機局的領導一起參加的一個關於農業發展的培訓會中,聽到一個專家講了關於我國保護性耕作技術發展情況的報告,使我深深地領會到保護性耕作在我國的發展前景是多麼美好與長遠。1959年,毛澤東主席就提出了“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的著名論斷。和我同歲,伴我走過人生60年。

  專家講到,這項新的保護性耕作技術,使秸稈就地還田後覆蓋地表,土地不完全耕翻,免耕播種,動土面積少,化肥深施,省時省力,省錢增產,是中國農業技術的一次能夠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偉大革命。“保護性耕作確實好。但是,如果沒有很好的符合保護性耕作的機具做支撐,那就是一句空話!”專家的話,使我堅定了轉型發展保護性耕作的信心和決心。一定要研發生產出最符合保護性耕作的機具,服務保護性耕作,服務農民,服務農村農業的發展!

一個女企業家的“農機”情懷

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肖世和教授(右三)在河北馬蘭農場考察鑫樂“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機”前茬玉米一次性完成播種小麥長勢現場

  就在原有企業走上正軌並開始穩步增長的大好形勢下,我頂著來自各方面甚至親人的惋惜與質疑的勸誡和議論,破釜沉舟,開始了實現保護性耕作機具的研發工作。同時,也深深地認識到,研發保護性耕作機具是萬里長征邁開了第一步!

  一個小型民營企業,在資金、人才、技術都很缺乏的情況下,搞保護性耕作、搞農機研發,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主要的困難是研發沒有資金,我就把多年經營積累起來的資金全部拿出來,還有缺口,但我始終沒有放棄,千方百計想辦法,苦幹加巧幹,厚著臉皮去向親朋好友借錢。沒有人才,我和丈夫就親自帶領企業技術人員搞研發。為了研發保護性耕作機具,我東奔西跑參加各種培訓和學習,到全國各地去參觀考察。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

  為了使自己研發生產的符合保護性耕作的新型農機更適應市場,更接地氣,我們首先對市場上其他廠家的播種機進行調研分析,發現傳統的小型播種機和旋耕播種機普遍存在多個缺點和問題,比如:農作物秸稈纏繞的問題、壅堵的問題、種子著床差的問題、缺苗斷壟的問題、秸稈還田效果差的問題。老百姓為了使用這些機械,不得不先把秸稈運到田間地頭,然後才能旋耕播種,這就造成了老百姓焚燒秸稈、嚴重汙染環境的問題的出現。

  有一次我從安陽考察調研結束後回洛陽的路上,晚上9點多鐘,路邊到處是焚燒秸稈的一堆堆火焰,濃煙滾滾,嚴重影響開車視線和飛機航線。針對社會上焚燒秸稈嚴重汙染大氣的問題,使我深深地認識到研究推廣保護性耕作機具的重要性和緊迫感。

  在研發過程中,為了找到小麥播種苗帶的合適寬度,我與丈夫一起帶領公司技術人員,在車間裡、田地裡不怕髒、不怕累,對開溝刀的夾角一度一度地調試,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無數次的改進,無數次的下地試驗,最終確定了最佳寬度;為了解決秸稈的纏繞問題,歷經無數次的失敗,最終研發出了帶有鍘草功能和防纏繞功能的“圓盤鋸齒開溝器”。為了使刀具更耐用,對刀具的材質進行了多次的改進,提高刀具質量,提高了成本,同時也提高了使用壽命;研發過程中,機具需要不斷下田試驗,為配合產品研發,我租賃了60多畝地作為試驗田,很多時候正在生長的莊稼都要為演示機具而“犧牲”。歷經無數次的失敗,改了試,試了改,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和財力,反覆試驗,反覆修改,廢寢忘食,經過無數個日夜,攻克一道道難關,我們研發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機”,並獲得了30多項國家專利。

 執著,鋪就了成功的道路

  產品研發成功之後,推廣宣傳又成了問題。廣大的中國農民是樸實厚道的,某種意義上也是保守的。對於大部分習慣了數千年傳統耕作模式的農民來說,他們內心深處對於新型耕作模式會有某種恐懼,怕影響一季的收成,不願冒險接受新產品,這就給推廣帶來了種種困難。

  怎麼辦?這麼好的產品推廣不下去,不僅是企業的失敗,也是國家保護性耕作政策的失敗呀!當然不能聽之任之。憑藉對自己產品的自信,我果斷決定,承諾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免費試種,效果好,無形中就是宣傳,效果不好我承諾賠產量。就這樣,用事實說話,通過用戶的口碑宣傳和自己的實踐經驗,信心百倍搞推廣。我總結一句話: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在推廣過程中,洛陽市汝陽縣的一次經歷,我直到現在仍然記憶猶新。

一個女企業家的“農機”情懷

許淑玲董事長陪同農業部保護性耕作首席專家考察鑫樂“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機”前茬玉米一次性完成播種小麥長勢現場

  當時正是種麥季節,我和汝陽縣農機推廣站的領導溝通好,到縣裡搞推廣,結果當地老百姓不願接受,但領導非常支持,就讓在他自家地裡試種,結果被他的父親發現,不讓機具下地。我承諾如果減產包賠損失,即便如此,他的父親也仍然堅持不讓種。老人家說“我種了一輩子莊稼,哪兒見過這樣種地,胡鬧!不準在我地裡試種”。

  無奈之下,先不種。第二天領導瞞著老人,一大早在他家地裡順利的播種了小麥,後來老人發現了也無可奈何。可他很關心,三天兩頭去地裡看出苗情況。後來他發現自家地裡的麥苗比鄰居的出苗整齊,又黑又壯,還沒有缺苗斷壟現象,長勢一天比一天好看,他非常高興。來年三月份麥苗分櫱後,每個枝節都粗壯。麥收後,他家的麥子比往年多收了好幾袋。他就逢人都說鑫樂興隆那播種機還真中!省工省時還增產,真的不錯!

  國家農業部組織的全國小麥播種演示會在陝西省永壽縣召開,十幾家機具參加演示,一位專家就看中了鑫樂公司的機具,要求把機具留下,進行推廣演示。當時我十分糾結,內心也很矛盾。最終,還是決定把機具留給這位專家。永壽縣和甘肅交界,我當時看到那一望無際的田野,我的想法是通過這一臺機具的試驗示範,哪怕只是播種十畝地,效果好,也能說明問題。當時我的想法:“以點帶面,方寸見世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事實證明,我的想法是正確的。這位專家做了鑫樂機具和其他廠家機具的作業對比,鑫樂興隆播種機播種的小麥產量比對方增產13.7%,這是專家試驗對比的數據。

  由於產品設計合理,播種效果好,下自老百姓接受,上自專家認可,就這樣,銷售逐漸在全國打開。

  優勢,保護性耕作領域的一次革命

  鑫樂公司“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機”不但能夠適應北方各省各地區不同地域、不同土壤、不同農藝要求、不同農作物,一機多用,一次完成,收了小麥種玉米,收了玉米種小麥,既節本又增效。而且也適應南方水稻收穫後,板茬一次性完成播種小麥,小麥收穫後一次性完成水稻旱種,懶漢種田,節約增產。完全符合國家農業部保護性耕作標準要求,對土地實施免耕或少耕,儘可能減少對土地的擾動,滅茬、分茬,微壟覆蓋,積雨保墒,培肥地力,防燃禁燒。為國家正在大力推廣的保護性耕作先進農藝提供了完美的機具技術支撐,是農機行業的一次革命,是旋耕刀的換代產品,填補了國內秸稈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的空白,是完全符合保護性耕作的機具。一個專家到我們公司調研後這樣說,鑫樂公司的播種機無論從哪個角度講,百利無一害。

一個女企業家的“農機”情懷

鑫樂“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機”前茬穀子一次性完成播種小麥蓄水保墒效果

  在山西省旱地小麥要求溝播雙行探墒播種,鑫樂機具完全適用、完全符合。“圓盤鋸齒開溝器”能夠將秸稈通過鋸齒刀的地方,把上面的一層秸稈和上面的一層乾土切開、挖出、分離,自然形成了種子苗帶和秸稈覆蓋帶,耕的地方種了,沒耕的地方沒種,叫耕哪兒種哪兒,有三分之一的土覆蓋到秸稈上,三分之一的土覆蓋到播種種子的苗床,給種子發芽和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起到了蓄水保墒作用,墒情持續時間長,不易揮發。省時省力,節本增效,節約的成本就是純利潤。

  甘肅省旱地作業提倡:微壟覆蓋、積雨保墒。能夠將雨水、雪水、澆地水彙集到溝裡,蓄水保墒效果好,墒情持續時間長。秸稈腐爛後,有一定的溫度和溼度,適合蚯蚓生存的環境,背壟上還不長草,保溫、保墒、保苗。

  河北省地下水資源嚴重缺乏,中國農業大學王志敏教授把鑫樂興隆“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機”引進到河北試驗基地,與其他廠家機具進行對比,播種玉米做節水試驗,鑫樂興隆播種機播種的玉米從種到收一水不澆,玉米長勢比其他機具澆水的長勢還好。因為一次性溝播效果,又蓄水又保墒,通風透氣見陽光,墒情持續時間長,不易揮發。

一個女企業家的“農機”情懷

中國農業大學王志敏教授用鑫樂播種機在河北試驗基地播種玉米做節水試驗,一水不澆,效果很好

  2012年,我們就把研發的“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機”拉到江蘇省泗洪縣的一個合作社,進行現場實地示範研究。第一次演示成功,雖然沒有大的問題,但因當地土質溼黏,雨水多,秸稈的通過性和化肥深施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決,我們就把機具從江蘇拉回洛陽,進行改造。示範過程中,我們的機具引起了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專家的重視,並與鑫樂公司合作,共同對機具進行改進。我們在洛陽——江蘇兩點成一線的距離往返多少次的重複,試了改,改了試,這中間我們付出的艱辛和我們付出的成本可想而知,但我們不放棄,直到成功。專家們研究了十幾年的水稻旱種課題,我們鑫樂公司“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機”給完成了,我們的成功來自於技術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後來專家來我們公司考察,說我們機器是試出來的。對!我們是實踐出來的!

一個女企業家的“農機”情懷

其他機具與鑫樂“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機”前茬玉米一次性完成播種小麥苗期長勢對比(右側為鑫樂機具作業效果)

  經過多年的發展,鑫樂公司獲得了眾多成果和榮譽,先後獲得“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農業部頒發的“農機農藝最佳結合與應用一等獎”、“河南質量誠信AAA級品牌企業”、“河南省誠信興商雙優示範單位”、“河南省質量興企科技創新領軍企業”“河南省質量興企科技創新優秀企業”、“河南服務三農誠信領軍單位”、“河南省著名商標”、“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河南省3·15產品質量信得過單位”、“洛陽市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全國小麥看河南——黃淮麥區首屆英雄榜2016—2017小麥高產配套‘最具影響力名企名牌’農資農機產品”、“2014第二屆中國(中部)現代農業科技展覽會推薦品牌”等。我個人也榮獲“河南省最具行業影響力十大女傑”、“河南省科技創新優秀企業家”、“河南服務三農創新人物”等諸多稱號。

  鑫樂人作為保護性耕作的宣傳者、推廣者、守護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會繼續研發出更符合現代農業綠色、高效、智能、環保理念的農業機械裝備,為保護性耕作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為實現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努力奮鬥!

  (作者介紹:許淑玲,洛陽市鑫樂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保護性耕作的研究者、宣傳者、推廣者、守護者!“河南省最具行業影響力十大女傑”,“河南省科技創新優秀企業家”,“河南服務三農創新人物”,“最美洛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