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一男子「嫁」到女方家,用心詮釋這份超越血緣的愛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子女孝順自己的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宣漢縣黃金鎮沙壩村五組村民楊德清,卻十幾年如一日的照顧著和自己並沒有血緣關係的“父母”,以及養育沒有血緣關係的3個孩子,用善良的心撐起一個複雜的家庭,感動了周圍鄰里鄉親。

近日,達州新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楊德清,瞭解了他背後的感人故事。

達州一男子“嫁”到女方家,用心詮釋這份超越血緣的愛

“嫁”到女方家共同扛起家

今年48歲的楊德清,由於家境貧寒,家中兄弟姐妹較多,到了成家立業的時候,他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

2002年,經過別人撮合,楊德清結識了比他大3歲的張青,兩人互生好感。但是,張青的家庭負擔極重。原來,張青的前夫嶽登亮在一次車禍中不幸去世,留下了3個孩子和年邁的公公婆婆,沉重的家庭負擔壓得她喘不過氣。當時,3個孩子中,最大的年僅11歲,最小的年僅8歲。看著家裡老的老,小的小,痛失丈夫的張青不敢倒下,她默默擦乾眼淚,擔負起了照顧公公婆婆以及3個子女的責任,用自己柔弱的肩膀堅強的扛起了整個家。

儘管張青家庭負擔重,但是楊德清卻心生敬佩。在他看來,像張青這種樸實善良的女子實在令人心疼,也令人佩服。在徵得張青的公公婆婆同意後,心地善良的楊德清被“招郎上門”和張青結為了夫妻。

從此,“嫁”到女方家的楊德清,與張青共同擔起了贍老撫小的重任。他說:“別的沒有多想,我只想盡力照顧好妻子的公公婆婆,以及3個孩子。”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孝敬兩位老人如親生父母

婚後,外面的傳言很多,有的說,楊德清堅持不了多久就會離開的;還有的說,張青一家情況特殊,不會接受一個外來人……聽到這些,楊德清總是笑著搖搖頭。

淳樸憨厚的楊德清與張青的公公婆婆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他將兩位老人當作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對待,經常陪護老人們到醫院治療,照顧他們衣食住行等,讓老人從喪子之痛中走出來,安度晚年。

幾年前,張青的婆婆劉大英患病,從檢查到治療每次都是楊德清帶到醫院就診。住院期間,為了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他搬到老人房間全程陪護,伺候一日三餐,端屎倒尿從未間斷。

有一年,張青的公公嶽連全因高血壓住院,他放下手中的農活跑去醫院護理。聽聞醫生建議公公需要在無煙環境中,他立即戒掉抽了多年的煙。儘管生活清貧,每月收入僅一千多元,但是楊德清咬牙購買了一臺空調安裝在老人的臥室。

在楊德清的帶動下,兒女爭先給老人做喜歡吃的可口飯菜,爭著給老人洗衣端水,老人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懷,日子過得很開心。由於老人病變的多樣,老人眩暈不能下床走路,他白天扶老人出來曬太陽,吸新鮮空氣,晚上陪老人看電視,拉家常、聊天,老人逢人就說“要不是我這個上門兒子,早就沒我了。”

一天,嶽連全去趕集市的時候不慎丟了200元錢,因為此事上了火。當楊德清得知後,主動為老人送去200元錢,並告訴老人,錢丟了不要緊,不能氣壞了身體。楊德清竭盡所能孝敬兩位老人,讓老人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晚年。

達州一男子“嫁”到女方家,用心詮釋這份超越血緣的愛

擔負起一個父親的責任

楊德清雖然與3個子女沒有血緣關係,但他擔負起一個父親的責任,總是從生活中、學習上關心他們。楊德清說:“孩子讀書那時,他就靠在周邊做點臨時工掙錢。每到星期五小孩要回來拿錢,他提前就把生活費給他們準備起。”打零工,種莊稼,楊德清總是想盡辦法賺錢補貼家用,自己省吃儉用。他對孩子的關心,孩子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

一次,孩子們看到父母如此辛苦供養他們讀書,表示不想讀書了。這時,楊德清把他們叫到跟前,讓他們放寬心,只要考上了,哪怕砸鍋賣鐵,也一定會讓他們讀書。說到動情處,孩子們哭了,因為他們覺得父母很不容易,特別是沒有血緣關係的父親,付出了太多艱辛。

“他到我們家來,把我的公公婆婆和我孃家的爸爸媽媽都當作親生父母一樣對待,對小孩像自己的子女一樣。他在我心目中是一個勤勞肯幹、吃得苦的人,做什麼我都放心。”張青告訴記者。

十六年來,楊德清侍奉張青的公公婆婆,教育3個子女盡心盡力,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他們原本就是一家人,卻不知道他是“上門兒子”“上門父親”。在公公婆婆眼中,他是好兒子;在孩子眼中,他是好父親。

樸實的楊德清擔負起一個父親、一個兒子的責任,用一顆善良的心詮釋著“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就是超越血緣的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