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或其他非中国地区有没有汉人的后裔?

夏国祥Media


蒙古帝国鼎盛的时期就是我国元朝,如果单纯的讲那个时候流落到中亚的汉人,应该是很少的,至于他们的后裔现在还在不在中亚,即便有,也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蒙古统一中国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

1204年,铁木真征服蒙古草原上唯一可以和自己抗衡的乃蛮部首领太阳罕。1206年,统一了西起阿尔泰山,东至兴安岭的整个蒙古草原。各部贵族在斡难河源头举行盛大集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建立蒙古国。随后开始建立蒙古汗国的国家制度,铁木真称成吉思汗。

1211年农历二月,成吉思汗率兵南下,开启了对金国的侵略战争,此后16年间连续对金国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战役,双放各有胜负,战争处于拉据的胶着状态。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病死,两年后他的三儿子窝阔台继承汗位,随后大举进攻金国,旨在迅速灭掉金国。经过两年的进征伐,金国主力被消灭殆尽。

1233年蒙古与南宋达成协定,协力围困蔡州(今河南汝阳),3个月后城破,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

经过数十年的修整,1258年,窝阔台的侄儿蒙哥即位后,开始对南宋用兵。后来蒙古内部发生叛乱,大将忽必烈暂时和南宋达成和议,忙着回去争夺汗位。南宋得以片刻的喘息。

1271年,忽必烈称帝,改国号为元,也就是元世祖,即位不久便找借口攻打南宋。1278年六月,宋将张世杰与蒙古兵大战崖山,10万大军葬身大海。第二年,元朝统一中国。

从1204年的蒙古崛起到1279年的统一中国,其实是一个由外到内的过程,也就是说先征服的西北中亚各地以后,才开始挥师南下的。所以汉人并没有成为蒙古征讨中亚的大军,而汉人后裔流落中亚一说,自然不成立。


二汉人不受蒙古人重用

蒙古人一直以征服者自居,汉人的地位很低。忽必烈把各地的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次等色目人,汉人居第三,四等人为南人也就是我国西南一些少数名族。在政府机构中,高级官员都是蒙古人,宋人和南人没有要职可任。所以能到中亚属地任职的汉人几乎为零。

三蒙古人的幕兵制度与驻军

蒙古自己实行征兵制,对汉人也行半征兵制,兵的数目很大。但是元朝对汉人始终歧视,军机重务不得参与,所以汉人征为元兵的数目至今无从稽考。驻军各地的目的是镇压汉人,为的是永久维护蒙古人的统治地位。所以用汉人镇压汉人,应该是行不通的。

四守边与征战

元朝在统一中国后,为了对所属区域实行有效管控和维护边境安宁。先后在全国设立了1500多个驿站,类同于烽火台的功能。最远的地方到到甘肃西北、今内蒙古西北一带。驻守驿站的兵卒应该有部分汉人,但是没有到达更远的地方。往中亚的区域属于四大汗国的统治,名义上是服从忽必烈的元朝统治,但实际都是各自为政,甚至后来相互攻伐而灭亡。四大汉国相互争战的时侯,忽必烈虽也卷入其中,但是那个时候主要的精力是在完成对南宋的统一战争,所以汉人充当炮灰的可能不大,数量也不多。


元为整个中国初次陷于外族,又是唯一不肯与中国同化且想同化中国的外族,所以中国人对其反抗最为激烈,同时蒙古自身各项制度并不健全,内部矛盾重重。所以在统一中国不足百年的时间就灭亡了。

现在中亚地区生活有一部分被称作“东干人”的中国人,其祖上应该是我国清朝时期,由政府或是战乱迁徙过去的回族人。而真正义上的汉族人,却没有发现有。


国史通解


一般来说中亚指五国,他们国家的名字后面都有斯坦二个字,用西里尔文字,过纳吾肉孜节。尽管纳吾肉孜节是波斯语,意思是:新的一天,新的开始。但是,中亚五国过去是游牧民族,他们确实以肉食为主食,过3月21日的纳吾肉孜节就是大吃大喝,吃的就是肉食,以牛羊肉主食。中国是农耕民族,过得是春节,春节也是农历新的一天开始,农耕民族在那天也是大吃大喝,吃的是半荤半素的食品,但是以稻谷类为主食,以猪和鱼为副食。

中国二千多年来的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根基,儒家主张“君权神授”、“三纲五常”、“重农仰商”,所以将我们中华民族束缚在这块土地上,成为了小农经济的庶民,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向外扩张。所以,中亚地区没有汉人的后裔,唯有几百年来向东南亚和世界各地扩散的汉人后裔。

说起汉族,最早的古羌纯汉族应该是西周的周武王祖先的古公亶父,他们是最早的农耕民族。到了战国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就是将以“姬”姓为主体的各个列国都灭掉了,就是秦的“西戎”游牧民族第一次将中国农耕民族灭掉。中国因为以儒家思路为主体,将炎黄子孙延续下来变成了神话,所以历史学家将秦的祖先写成为周成王养马的,作为黄帝后裔的一部分。

秦人有四大陵园,三座在陕西,那就是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始皇陵园。1993年,在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上发现陵园,考古人员进行挖掘,证明是秦人皇家先祖墓地,被称为“西垂陵园”,这也证明了秦人第一陵园,也就是秦族、秦文化的根基,被称为“西犬丘”,也就是说秦人早期是甘肃的西戎。在秦孝公商鞅变法时,商鞅也提出秦国要改变戎狄风气。

西戎有高加索人种的特征,三国志(不是三国演义)就记载着:孙权是碧眼、紫髯,曹操的儿子曹彰是黄须,关羽、太史慈、程昱等人,都是美须髯(就是大胡子),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当时的汉人都明显是体毛很重,毛色较浅。到了西晋八王之乱,接下来五胡乱华,中原的汉人被大屠杀以后,大量的胡人进入中原,到了北魏时,中原地区应该是鲜卑通古斯的人种;到了蒙古灭金国以后,中原地区应该形成了蒙古通古斯人种。原因很简单,金灭了辽和北宋,蒙古灭了西夏和金,当时的契丹、党项、女真、沙陀、柔然、突厥、回纥等几百个游牧民族都汉化了。元朝建立以后,蒙古人将这些胡人汉化的人,称为汉人,将南宋的汉人称为南人。到了满清灭明,彻底改变了汉族的血缘关系,古公亶父留下的汉族成为名符其实的通古斯蒙古人种,惟一能够骄傲的是,我们汉字、汉文化、儒家思想没有被打断。

有人说,胡人能够汉化,是因为汉人多胡人少,所以会汉化,实际上他们的思路是用群体的概念代替了族体的概念。不妨说三国时已经有大量得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他们是匈奴、羯、羌、氐、鲜卑、柔然等,他们以后十六国时建立的小朝代也是用汉名,譬如: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等等,尽管他们是游牧民族,茹毛饮血,但是在意识上就开始汉化了,到了北魏孝文帝时全部汉化,用汉字、汉语、汉文化。

总的来说,由于是汉民族的农耕文明,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中国的祖祖辈辈被束缚在这块土地上,没有能力去征服其他游牧民族,也从来没有到达其他北方游牧民族的土地上,更不会到达中亚地区!


张律明


非中国地区汉人的后裔肯定是很多的,但以日韩与东南亚诸国为最多,其他如美洲、非洲、欧洲也有,只是数量有限。而且应该说东南亚华裔的形成主要是近代性质的迁移,就是在唐宋以后,尤其明代,海洋经济活动活跃以后的移民,到清末以后的移民。与蒙元西征在中亚与俄罗斯境内形成蒙古后裔共同构成东方的近代性质民族活动区域扩张。

汉人与蒙古人的东方扩张,又与西方大航海以后的欧洲裔民族活动区域扩张形成东西相对的近代性文明活动。

据资料,海外华人总人口:39,379,784人 其中东南亚各国华人:2848万

(以下为主要9国,未含文莱和东帝汶)

1. 印度尼西亚 7,566,200人

2. 泰国 7,153,240人

3. 马来西亚 7,070,500人

5. 新加坡 2,684,936人(在当地为多数)

8. 越南 1,263,570人

9. 菲律宾 1,146,250人

10. 缅甸 1,101,314人

14. 柬埔寨 343,855人

18. 老挝 185,765人


玄谷真人


这篇短文中的蔡州现也可以叫汝宁!也可以叫汝南郡!不同时期有各自名字!我说句遂平县地方志一句话唐蔡州叛乱五十年不得平!有个李姓将领我忘记了好像是李元济!雪夜入蔡平叛!大败叛军!改为遂平县!先说明下汉代今天的遂平县有两个县一叫吴房县!姓吴的今天也只有两地吴桥!和吴集!房姓部分!再一个就是瞿阳县!平叛后改遂平县!现驻马店地区的上蔡和新蔡也是古蔡州的主流!大致上就是这一代!西平过去叫柏国!也就是驻马店现在的地盘内!这和驻马店搭界的皖北明朝那帮人红巾军也好明教徒也好!都是可以有牵连的!就是豫东和豫东南!


郭广伟会


中亚曾经被蒙古统治过有蒙古高原血统,唐朝时也统治过西域部分地区是亚洲血统。至于汉人血统已经分不清了,中国周边大多汉人血统,远了就不知道了大多华侨。缅甸泰国那边巴基斯坦那边都有我们的后裔,只不过一个是黄土高原汉人血统一个是中原血统,身高不一样,有所差异,大多是混血。汉人人口太多,很难分的清。


灬楚霸王灬風飘逸


唐朝鼎盛时期,中亚和中东甚至东欧地区,都有汉人,的血统还有过去匈奴人蒙古人抓的汉人到蒙古地区等,根当地人通婚的汉人血统也不少随着匈奴人和蒙古人统治中原以后其中也有汉人的部队,跟隋蒙古大军一同打到了欧洲为了统治那里的地区,所以那里的人就永远在这里住驻扎军队,根当地人通婚所以,在中东路也有不少汉人血统,在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