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端午:八十多岁的母亲做香包卖香包,人世间一道最美的风景

粽情端午:八十多岁的母亲做香包卖香包,人世间一道最美的风景

从小到大,母亲亲手做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香包就是我心目中端午节的象征。

化腐朽为神奇,这句话就是说给母亲的香包的。

裁剪衣服剩下的各色碎布头、边角料,绣花剩下的彩色丝线、旧衣服上拆下的花边、彩色珠子、闪闪发光的亮片片、好看的扣子、纱堆的小花、包装礼物用的丝带……这些在我们眼中没用的东西,落在我们的手里,它们的去处只有垃圾筒。但它们有幸遇到了母亲,它们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活在人世间。而且是一种更美更香更惹人爱的方式。

粽情端午:八十多岁的母亲做香包卖香包,人世间一道最美的风景

每年麦收过罢,母亲坐在院子里老槐树的绿荫下面,墙角的指甲花怒放着。

她的身边放着针线笸箩,那些本该被扔掉的花花绿绿的碎布头被摊开在小桌子上,母亲端详它们的眼光和看新面料新衣服一样欣喜。

经过一翻挑选,母亲拿起一块桃红色的绸缎,那是过年给我做棉袄时剩下的。母亲先是把它缝成个三角形的小漏斗,给里面絮上一小团棉花,棉花上撒上香药。然后再缝几针,拉紧,自然收成几个褶子。一个粉红色小桃心做好了。闻一闻,好香啊!

粽情端午:八十多岁的母亲做香包卖香包,人世间一道最美的风景

桃心微微鼓起来,用手指捏捏,光滑棉软的如婴儿的脸蛋儿。

粽情端午:八十多岁的母亲做香包卖香包,人世间一道最美的风景

然后她在桃子尖上缀上彩色丝线做的穗子,再串上几颗珠子。

最后,在香包上面用线系一个环,现在,这个香包可以挂在手指上,也可以系在衣襟的扣子上,也可以装在口袋里,只要将香包带在身上,人就可以走到哪儿香到哪儿。这香药有好几味芳香开窍的中草药,能避除秽恶之气,有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

从我记事开始,母亲每年端午都会做香包送人,只要是端午节前,遇见她的大人小孩儿都会得到她做的香包。她说这是传统,这是风俗,送香包就是送祝福,也是送健康,同时也图个吉利。

粽情端午:八十多岁的母亲做香包卖香包,人世间一道最美的风景

近几年,她上了岁数,端午节的香包却越做越多,原来,她从这小小的香包上面发现了商机,八十多岁的她,居然开始做起了卖香包的生意。

家里没有人愿意她做这个生意,怕她累,怕她热,怕她辛苦。

她偷偷把一根四棱见方的木棍用丝带缠了。又在顶端用铁丝窝了几个环。样子还很好看,远看,如盛开了四个瓣的花朵。然后,她把大大小小的香包挂上了铁环,斜挎上一个小包,戴上帽子,她拄着这根棍出发了。

她那样子,特别像唐僧拄着禅仗,走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一样坚定,一样执着。不同之处在于她是一个人走在卖香包的路上,身边没有三个徒弟护送。

粽情端午:八十多岁的母亲做香包卖香包,人世间一道最美的风景

端午时节,她的脸经常晒的通红,但精神却很好,眼睛发亮。说的句句话不离她卖香包的生意经,谁谁照顾她生意了,谁谁五块还嫌贵讨价还价了,谁谁为了她早回家,用一百多块钱买下了她所有的香包……

这几年端午节送节礼,家里经常没人,母亲多半又和村里几个老太太搭伴,到市场卖香包去了。

粽情端午:八十多岁的母亲做香包卖香包,人世间一道最美的风景

前几年,我们做儿女的不能理解母亲这种做法,都反对她去卖香包,重要的是,我们都怕背后被人指指点点。又不是日子过不下去,又不是儿女不孝不养活她。但她谁的话也不听,在做香包卖香包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她说香包做好了不卖,明年就不香了,她说人老了多走走不为嫌钱,就当是锻炼身体了。她说老人家多和人接触,就当散心解闷了。她说这不丢人,别人想做还不会呢!

她说:谁有我做得好,谁有我的手巧,拿到市场上谁见了不夸。说这话时,她一脸的得意和满足。

也许,小小的香包在做和卖的过程中真的给了母亲快乐和成就感,而这些精神上的享受,决不仅仅是挣不挣钱的问题。

母亲还注重学习,观察别人卖的香包,她做的香包也与时俱进,时时更新花样品种。

粽情端午:八十多岁的母亲做香包卖香包,人世间一道最美的风景

今年,小桃子加上了绿叶子,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还照猫画虎,做出了十二生肖香包。”就是样子抽像了一些。

母亲说:我爱做香包。都做了几十年了,没有香包,还过什么端午呀!

做香包的时光对母亲来说就是所谓的岁月静好吧。卖香包的时光让她感觉自己还能跟上时代飞奔的脚步。让她感觉自己还有用武之地,忘记了时间在她身上刻下的年轮。

前年挣的钱,母亲打麻将输掉了。

去年挣的钱,她在美容院做皮肤护理花掉了。

今年端午,明年端午,年年端午,我多么希望看到母亲精精神神地做香包卖香包,直到永远……

粽情端午:八十多岁的母亲做香包卖香包,人世间一道最美的风景

照片上母亲身边的小包包也是她用各种碎绸缎拼到一起做的,只可惜她的好手艺后继无人哪!!

粽情端午:八十多岁的母亲做香包卖香包,人世间一道最美的风景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郑小萍,笔名看云起,新闻媒体从业者,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知音》、《女友》、《辽宁青年》、《西安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散文《母亲的虎头鞋》被收入《没有大人的夜晚——感动小学生的100歌故事》一书(九州出版社)。

“看云起的一亩田”所有作品均为原创文字,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欢迎走过路过的朋友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留下自己的真知灼见。欢迎大家常来一亩田,发现美分享美,看云起,嗅蔷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