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的“重生”之路

有色金属的“重生”之路

有色金属的“重生”之路

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王吉位在出席相关论坛分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情况时表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中产量同比增长显著,增长空间巨大。

现状: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处于何种环境下?

2017年,我国再生铜铝铅锌产量达到1375万吨,同比增长10.44%。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当年有色金属总产量的比例达到25%,国内废有色金属回收量同比稳步增长,其中废铜和废铝金属量分别为200万吨和40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7%和9.2%。可见,国内回收量呈现出继续增长的态势。相应地,2018年我国进口原料相比于2017年出现了明显下降。据统计,2018年一季度,我国废铜、废铝的进口量分别为55万吨和48.65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9.36%、7.65%。

有色金属的“重生”之路

对于我国近期再生有色金属产量提高、原料进口量下降的情况,王吉位认为,这一变化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环境。首先,原料结构的根本改变。随着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推进,“绿色”、“环保”一度成为产业发展的高频词汇,国内回收体系建设也随之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进而导致了再生资源进口加工企业和园区转型速度加快。其次,技术水平的快速升级。

2018年,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再生铜、铝、铅冶炼行业都必须要获得排污许可认证。在这样的形势倒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加快技术装备更新,提高环保投入,这无疑会推动行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势,比如两化融合不断升级、“机器换人”技术红利逐步显现、精细化程度提高等,这些新变化对新产品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处置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产业格局的深度调整。目前,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产品链、产业链及功能链都在逐步延伸,有色金属行业也将会在这一过程中探索与实践有效的经验和模式,推动生产方式向智能、柔性、精细化转变,进而建立“互联网+”协同制造的产业新模式。

前景: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模还会扩大吗?

对于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前景,王吉位表示,产业规模还有很大增长空间,我国铜铝消费量累计超过3亿吨,随着报废周期和进口政策调整,2018年我国将进入废金属回收高峰期。预计2025年我国废铜资源超过300万吨、废铝资源超过1500万吨,为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增长奠定了基础。同时,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显效期,产业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

有色金属的“重生”之路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再生铜铝铅占铜铝铅供应的比重分别达到27%、20%、45%,预计到2025年上述比例还将进一步提高。据此可以预测,我国对产业发展质量的高要求还将进一步导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模的扩大。

行动:怎样推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

有色金属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迅速,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需要。但与世界强国相比,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质量效益、绿色发展、资源保障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对此,王吉位对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提出几点建议:

其一,要正确认识废金属的资源环境属性,加快构建竞争力导向的政策体系,继续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其二,进一步强化税收优惠政策的杠杆作用,提升国内废金属回收利用水平,加强政府和行业协会引导,推动跨区域共建园区;

其三,加快研究多元化废金属回收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回收体系建设的服务链和功能链培育;

其四,引导回收体系与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消费、绿色制造以及国民教育体系和文化体系衔接,切实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有色金属的“重生”之路

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正处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重要战略的机遇期,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必将开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新局面,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本文由矿冶园原创,欢迎关注矿冶园公众号,我们带你一起长知识!

有色金属的“重生”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