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相同遭遇的杨九红和曹丽华,为何结局大不同

《大宅门》里的杨九红和《京华烟云》里的曹丽华有着相似的遭遇,但是最后命运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大宅门》里杨九红,白景琦离家闯荡后在烟花之地认识的女人,彼时白老七的妻子回大宅门生产,白老七在山东几年一直和杨九红在一起,后生了一个女儿。但是老太太不认她,回京后女儿被老太太抱走,抚养大后不认杨,杨先是在外宅住,后来住进大宅门。杨九红不怎么闹,也不贪心,映像特别深,老太太临死前,杨九红想着为老太太尽孝,亲手缝孝衣,但是老太太闭眼前特意叮嘱老七不让杨九红戴孝。致死也没有认她。

有着相同遭遇的杨九红和曹丽华,为何结局大不同

有着相同遭遇的杨九红和曹丽华,为何结局大不同

而《京华烟云》里曹丽华,曾荪亚在与姚木兰结婚后在一起的女大学生,彼时木兰和荪亚婚姻矛盾,曹丽华明知荪亚已经结婚,曾家也几次阻拦,木兰也几番忍让,荪亚去英国留学也在半路上因为曹一封信召回,最后曹生下儿子,儿子被曾太太抱走,后曹丽华在曾家大门前自尽。曹丽华在生了儿子后甚至起了要名分的念头。曾太太临死前心里有愧,吩咐木兰将她的尸骨迁入曾家的祖坟。

有着相同遭遇的杨九红和曹丽华,为何结局大不同

有着相同遭遇的杨九红和曹丽华,为何结局大不同

说一下两个人剩下的孩子,杨九红生的是女儿,而曹丽华生的是儿子。我认为,男孩/女孩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构成了两位老太太对曹/杨接受程度的区别,但这并不占很大比例。尽管二老太太很疼爱孙女白佳丽,但杨九红在火车上小产后,二老太太仍大为光火,或者说是惋惜。毕竟,男孩子对家庭有特殊的意义。试想,杨九红把儿子成功生下来了,封建如二老太太是很有可能对她更好一些的。

有着相同遭遇的杨九红和曹丽华,为何结局大不同

还有一点,就是两位正室的态度有区别。姚木兰圣女脾气,尽管心有诸多不满,但她最后在大家讨论是否将曹迁入祖坟一事时,说了一句至关重要的话:“逝者为大…”这才彻底安定了曾老夫人的心,确定下来:要迁。而大宅门中,由于性格原因,正室夫人黄春的态度从始至终就不鲜明,九红受排挤时,她并没说过什么表立场的话。当然,确实她说了也不算。

这就是第三个原因:两位老太太自身的区别。二老太太讨厌杨九红,不仅仅因为她是妓女出身,而且有自己的性格原因在。这个老太太固执、坚毅、有棱角,是大家族的核心。从她对自己丈夫的强硬态度和她治家的铁腕做法就可见一斑。所以无论别人说什么,她认定了不能接受杨九红,那这事儿就没商量。

而曾老夫人不是。她的家族地位不那么核心,毕竟有桂姨、木兰管家,丈夫去世得也不早,她还有几个成年的儿子。所以,她对整个家族其实不如白文氏有分量,也就做不到让一家子人都跟着她说一不二。况且,她的性格其实很软弱。由于自己一生都与桂姨“平分”丈夫,(老爷逝世当晚,桂姨也离世,曾老夫人清晨发现时,心下一阵悲凉,叹惋道:“桂姐啊,老爷果然还是喜欢你…”)所以她对曹丽华的痛恨多半出于她“小三”的身份,而不是曹丽华这个人。何况曹再怎样是女大学生,而杨不幸是烟花女。

还有很重要的,就是时代不同。一个是清末到北洋时期,一个是南京政府到抗日初期,时代都不一样了,世人理念也不同了。再者杨九红是妓女出身,半路做的妾,妾的手续也不正规,老太太是大宅门里力挽狂澜的主母,什么幺蛾子没见过,怕她作妖?!而且白老七对杨九红也不是啥真爱,杨九红上门的时候他都懵圈了一副怎么着我就是狂了一把为啥个窑姐把我缠上了这可不好啊的心态。曹丽华是出身良好的女学生,而且本来荪亚娶木兰的婚事就很仓促,荪亚也不喜欢木兰,曾家老爷去世了,曾老太太文人小姐都不怎么管家,有人来闹第一反应就是闪避,躲不了了才出面,曹丽华闹得那么大阵势,又生了儿子,又跟荪亚有真情,又有时代限制,老太太也无能为力,架不住他们闹腾。

最为重要的是,曾孙亚对曹丽华是真爱,只想和她在一起,白老七一开始就是玩玩,他连娶都是被逼的,白老七还有其他爱的人,杨九红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