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6緊急起飛奔赴台海,遭美EA6B電子戰機干擾,飛彈發射不了

海軍裝備專家王雲飛在一次網絡節目中,曾披露了一些在96年臺海危機中不少鮮為人知的內幕。在當年的海空聯合大演習中,解放軍雖然展現了不俗的戰鬥能力,但是也的的確確暴露出了一些嚴重的短板,比如,在一次演習中原定是出動轟-6飛機進行導彈打靶試驗,但在出海不久卻遭到了疑似美國電子干擾機的干擾,導彈未成功發射,事後經查原因是雷達制導信號被幹擾了。

轟6緊急起飛奔赴臺海,遭美EA6B電子戰機干擾,導彈發射不了

轟六當時應該發射的是鷹擊6型空射反艦導彈,該導彈採用末端主動雷達制導,射程在150公里左右,但該導彈末端雷達制導系統很容易遭到電子干擾。而當時美軍很可能是出動了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使得鷹擊6在發射之前就無法獲得目標的相關數據,更不要提在接近目標的時候雷達主動尋的攻擊了。這次確實給我軍的震驚不小,也反應了當時和美軍之間的差距。

轟6緊急起飛奔赴臺海,遭美EA6B電子戰機干擾,導彈發射不了

後來在新聞報道中反覆強調的我軍在電磁干擾環境中的訓練和演練,實際上和類似這種事件有很大關係。如果沒有有效的手段來反制對方的電子干擾,也就無法保證最基礎的戰力。王雲飛介紹,經歷過這次事件後,我軍開始奮起直追,大力強化和彌補電子對抗能力,國家也投入了巨資進行相關武器設備的研究工作。因此後來我軍內部又在制空權,制海權的基礎上,新增了一個制電磁權,並狠抓在強電磁干擾環境中的作戰訓練。

轟6緊急起飛奔赴臺海,遭美EA6B電子戰機干擾,導彈發射不了

就拿空軍為例,在早期裝備的轟電-6的基礎上,陸陸續續的發展出了圖-154M、高新10號、運8G等電子戰機,配備了專業的KZ800和KZ900電子戰吊艙。而且除了空軍之外,海軍也發展了電子戰機譬如海航的殲-10電子戰型號、殲-16“1612”號原型機,甚至還有殲15D專門為航母使用,配合新研製的KG-300G、KG-600電戰吊艙,從此再也不懼怕美軍的電子干擾機了,這也是吃一塹長一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