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室的咄咄怪事:養孫爲子,親父子變成了兄弟倆

過繼是指收養同宗之子為後嗣,也指入養父之家為其後嗣。中國古代宗法制度下,實行以男性為中心的宗祧繼承製度,是否有男性繼承人,就成為一個家族“延續香火”的關鍵因素,這關係到祭祀祖先、傳宗接代和繼承家業。一般的無子家庭會想方設法通過過繼、尋兒和招婿的形式選取宗祧繼承人,其中過繼繼承最為常見。但是唐朝宮廷卻出了一件怪事,

當朝皇帝因為喜歡孫子,竟然將其當做自己的養子,這樣就讓祖孫變成了“父子”,而血緣關係上的父子倆活生生變成了“兄弟”

唐朝皇室的咄咄怪事:養孫為子,親父子變成了兄弟倆


這個在今天看來比較荒誕的事情,在當時似乎並未引起什麼轟動,因為官方史書都是很平淡的記載了下來,也沒有看到稗官野史的八卦。據《新唐書》記載,唐德宗李適(kuò)((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有十一個兒子,其中長子是唐順宗李誦(就是當了26年太子,7個月皇帝,5個月太上皇的兄臺)。次子是其弟李邈(唐代宗第二子、嫡長子)的兒子舒王李誼,收養侄子為子這個問題不大。勁爆的是第六子李謜,原本是李適長子李誦的兒子、也就是李適的孫子,新舊唐書記載大同小異:“德宗愛之,命為子”。這個就有點匪夷所思了,古代宗法制度這麼講究,怎麼會差輩了?並且這可是直系的啊,跟武則天、楊玉環那類的事情可是不一樣的!可惜李謜天不假壽,18歲就早逝了。《舊唐書》記載:(貞元)十五年十月薨,時年十八,廢朝三日,贈文敬太子,所司備禮冊命。其年十二月,葬於昭應,有陵無號。發引之日,百官送於通化門外,列位哭送。是日風雪寒甚,近歲未有。詔置陵署令丞。

唐朝皇室的咄咄怪事:養孫為子,親父子變成了兄弟倆


無獨有偶,史載德宗李適有個弟弟召王李偲,身世可疑,似乎也被他爺爺唐肅宗養孫為子了,因為《新唐書》既有李偲是肅宗之子也是代宗之子的記載,而肅宗是代宗的老爸啊!這是什麼事?難道唐王朝有這樣的傳統?倒是日本天皇家族,把弟弟當養子的情況很多,難道他們也是學的我大唐的皇室家風?不解!

另外,網上有朋友說乾隆皇帝把他的第四字永珹過繼給了乾隆的叔叔胤裪,所以懷疑永珹和乾隆皇帝成了同輩。此處可能誤會了,因為很清楚,胤裪78歲時過世,他生前曾有六個兒子,但是都要麼夭折要麼未能活到成年,其五子弘昆(乾隆皇帝的堂兄弟)死時12歲,是以世子禮下葬的。乾隆皇帝是見胤裪沒有了繼承人,所以把永珹給他作為嗣孫,並令其戴孝百日。同時還命和親王弘晝、皇五子永琪(小燕子的男朋友)穿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