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孩子和家长应该怎样做?

来自教育部最新要求:今年9月起,中小学将统一换教材!

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正式终结。

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据悉,今秋一开学,全国400多万中小学生就将领到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新改版的语文教材啦!

九月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孩子和家长应该怎样做?

如此规定,首先受影响的便是学校教学——不仅要面临40%的全新教学内容,教材中更有一项近乎专为教学设定,那便是:要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

应对新教材,教师和家长无需过分担忧,大家可以一起来了解以下的内容。

部编本教材有哪些变化?

  • 打破传统的学拼音再学汉字

以语文科目为例,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安排了2个识字单元、2个汉语拼音单元和4个课文单元。

与以往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先学拼音再学汉字不同的是,此次统编语文教材打破传统,让孩子们在学习了"天地人"、"口耳目"、"金木水火土"等一些常用字之后,再进行13个课时的汉语拼音系统学习。

“绘本书籍、电视、广告牌、父母的帮助,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们可能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很多字了。在一定的语文基础上,由熟悉的语言带出拼音的学习,从而使拼音与识字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编排教材是符合规律的。”

溧水区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张婉秋表示,先学生字并不意味着拼音的学习就不重要了。

“汉语拼音是基础,学会拼音才会拼读,孩子们才可以离开大人的帮助自主地去读书。所以在学习拼音之前学的生字量不会太大,最多也就一个单元。”

九月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孩子和家长应该怎样做?

  • 第一册识字量减少,由400字减少到300字

去掉了一些看着简单,但用得不多的汉字,比如“叉”字等。

编教材的老师们考虑到,一二年级的小不点,手上的小肌肉还没发育好,写字不利索,要求他们写太多的字是勉为其难了。

难点儿的字不是不学,而是放到后面去认。简单来说,识字进度的调整,是为放缓语文学习坡度,减轻孩子的负担和畏难情绪。

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体会阅读乐趣。

  • 传统篇目增多

语文教材不仅书本大了一圈,由原来的16开本变为A4大小,传统文化的篇目也也大大增加。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

古诗文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革命传统教育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 倡导亲子阅读

这种编排不仅有利于能很好地推动全民阅读,还非常利于为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但这一栏目的效果还要看家长的配合度。

九月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孩子和家长应该怎样做?

  • 侧重阅读

综合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九月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孩子和家长应该怎样做?

“部编本”教材将在2019年全覆盖

除了江苏之外,"部编版"教材使用正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上海、武汉、成都、佛山、合肥等多个城市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将用"部编本"语文新教材代替原来的"本土版"语文教材,而广州、杭州、西安等地从去年起就应经开始采用"部编本"教材。

据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马敏介绍,义务教育包括了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研究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实行统一编写、统一审查,将在2019年实现全覆盖。

"目前,八年级历史教材已经通过审定。专家正在对八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审定,9月以前审完。下一步将成立高中教材编写组,对高中教材进行编写。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在遴选专家,成立语文、历史、地理等10个科目的专家委员会,未来将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对大学、中学、小学教材进行编写、指导。"

老师该怎么做呢?

例如针对教学中如何落实名著导读,老师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 这两项工作一定要提前做好

一是语文教师要像研读阅读课文那样来研读推荐名著。

二是要在学期教学计划中安排适当的课时,从时间上保证、落实名著导读。

重在由学生个人按计划专注阅读,运用批注、笔记等形式记录阅读体验、阅读发现,定时和小组成员交流、探讨,以自己擅长的形式保留读书成果,形成个人读书档案。

  • 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

要实现培养读书兴趣的目标,在名著导读教学中,就必须以兴趣为先导。要针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来设计读书活动,找到让学生愉快地走进名著的切入点,才有可能使学生对读书活动真正有兴趣。

九月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孩子和家长应该怎样做?

  • 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享

阅读分享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口头报告、小组朗诵、论文宣讲、现场表演、微电影、多媒介演绎等,学生可以发挥个人的特长和创意,自由选择。

阅读分享的主体自然应该是学生,但在具体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是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分享的机会;

二是要能够在分享中发现有价值的讨论话题,引导分享由浅入深,使分享能够渐入佳境;

三是要善于适时和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以自己示范性的分享来带动、激发、提升学生。

  • 名著导读教学不应“用力过猛”

为防止名著导读教学中出现“用力过猛”的现象,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名著导读的关键是读,要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让学生海量地阅读。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终身读书的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