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经常提到二黄慢板、反二黄、西皮流水、摇板是什么意思?

武当山驻少林寺牧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国戏曲的声腔体系。我国当代有三百个左右剧种,大部分剧种以四大声腔为基准,分别是皮黄腔、昆腔、梆子腔、高腔。

其中京剧最主要的声腔就是皮黄腔,京剧中共有39种板式,而题中提问的二黄慢板、反二黄、西皮流水、摇板(西皮)就是这些板式中的四种。


二黄慢板是一板三眼四分之四的形式,是原板扩展放慢1倍的板式。二黄慢板唱腔的结构和原板大致相同,是板上开口,最后一字落在板上,即板起板落。二黄慢板也称三眼或正板,长于表现比较复杂的感情,抒情性比较强。

反二黄基本上是把正二黄的曲调,降低4度来唱的腔调。反二黄擅长表现慷慨悲壮、苍凉凄楚的情绪。由于反二黄的调门比正二黄低,故其上下句常有提高5度来唱的时候。


西皮流水的板式是四分之一拍,是由二六板进一步紧缩而成。其结构是第一句从板上开口,最后一处亦落板上,随后的句子无论上下句均从板后开始,最后一字落板上。

西皮流水的唱句节奏比较紧,故在每个分句之间的停顿不太明显,各分句的落音变化亦较多。西皮流水是叙述性较强的一种板式,适合表现轻快的或是慷慨激昂的情绪。

西皮摇板的节奏比较自由,可以根据唱词的情绪自由发挥的板式。摇板唱腔是散板的节拍形式,但胡琴过门很紧,比唱腔紧一倍,故摇板也称为紧拉慢唱(或紧打慢唱)。

摇板歌唱起来,演员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和自己的理解,自由处理各个分句和某字腔的长短高下。摇板适合表达的感情很广泛,可以用在一般的叙述对话,也可以用在感情异常激动的时候。


戏曲说


京剧在徽班进京后吸收荟集了多种地方戏和精华,结合京韵而形成其唱腔丰富的特点。

京剧的二黄、反二黄(反弦二黄)、西皮、反西皮(反弦西皮)类似现代乐理中的调式,它们各自的曲式风格和伴奏弦法不同。二黄定弦5-2,反二黄定弦1-5,西皮定弦6-3,反西皮的曲式极不稳定,很难独立存在,往往一出现就返归西皮,所以没有反西皮的定弦。

一般的说,二黄显稳,反二黄显悲,西皮显得明快,反西皮的唱腔最熟悉的是《沙家浜》智斗中刁德一唱的"这个女人"开头的那一点,随后转入西皮。

京剧的板式,也就是基本节奏型,分为:有板有眼,有板无眼,无板无眼三类。板指强拍,眼是弱拍,节奏平稳了曲调自然流畅,平时说某人做事有板有眼或是不上板,就是说这个人办事的节奏和能力。

所有板式中原板一个"原"字就说明了它是所有板式的基础,他是一板一眼,也就是我们唱歌时说的二拍子。一板一眼的还有二六。

有板有眼的还有三眼和慢板。三眼顾名思义他是一板三眼,与慢板相同。

一板两眼在中国汉族的旋律中不多见,京剧《春香传》移植于朝鲜,出现了一板两眼,算是和特例。

有板有眼的板式都有快慢之分,所以有时看曲谱会见到"快二六"、"慢三眼"等不同的标注,区别在于速度和曲式的结构,有的过门长,有的过门短。

有板无眼的有流水、快板等,只有强拍没有弱拍。无板无眼的有导板、摇板、散板等,属于没有节奏标注的自由节奏。但是,京剧的有板无眼讲究快而不紧,无板无眼虽是自由节奏却要求散而不乱,章法还是很严的。

导板关键在"导",一个唱段的开头由导板起,继而把旋律引导向主体。摇板与其它无板无眼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紧拉慢唱(紧打慢唱),唱的慢而伴奏快。

在一个完整的大唱段中又有回龙、垛板等板式,起到一个板式间的转换衔接。在传统京剧里,二黄没有二六,西皮没有回龙,或者说很少见,在现代京剧里有所突破。

另外,京剧里会见到四平调、南梆子、娃娃调等,它们分属二黄和西皮,都有比较规整的板式节奏和曲式风格。

我也是业余,所知寥寥,和大家一起切磋参详吧。


马齿莧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京剧的板式是这样的分四种,二黄,反二黄,西皮,反西皮(反西皮一般唱腔不会设计,很少用上反西皮)。二黄(5-2弦),二黄慢板(一板三眼),二黄原板(一板一眼),二黄四平调(一板一眼),二黄导板(节拍自由),二黄快板二黄摇板(节拍全在板上,紧拉慢唱),二黄散板(节拍自由),反二黄(1-5弦)反二黄慢板(一板三眼),反二黄原板(一板一眼),反二黄导板(节拍自由),反二黄散板(节拍自由),西皮(6-3弦),西皮慢板(一板三眼),西皮原板(一板一眼),西皮导板(节拍自由),西皮散板(节拍自由),西皮摇板西皮快板(节拍全在板上,紧拉慢唱),京剧的传统戏唱腔设计都是程式化不可以违背这个定律。二黄唱腔设计表达人物思想感情,想念,回忆,报恩。反二黄唱腔设计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凄凉,悲伤,悲愤。西皮唱腔设计表达人物思想感情,高亢,昂扬,斗志。国粹京剧艺术是祖国的瑰宝博大精神我们一定要继承传承发扬广大。


戏迷阿德1


二黄慢板即乐曲的四分之三拍,一板三眼,重拍在板上。多为抒情叙事和悲凉婉转的曲调。常用于青衣老生老旦的大段悲腔。

反二黄指定弦的关系。二黄里外弦为52,反二黄为15。常用于老生老旦小生(娃娃调)。

流水板只出现于西皮板式,为一板一眼,乐曲为四分之一拍。曲调激扬欢快流畅。

二黄散板是由唱者根据剧情和人物悲喜的情绪所掌握的自由拍,但也有由鼓师控制。在整段唱腔中做导引过度部分,散板后接回龙转原板或三眼,也作为唱腔的结尾。其实散板也吃功夫,也是有板控制的,唱不好真的唱散了。

揺板在二黄西皮板式中都有,揺板也是四分之一拍,有板无眼。常用于剧中人物行进中的自述。


手机用户张和新


外行回答问话: “二黄慢板”又称慢三眼,一板三眼拍节,开唱后板起板落,也就是在板上开唱并在板上落唱句的最后一字,(而西皮则多为眼起眼落),多用于大段叙事与回忆的唱段,“反二黄”是相对于二黄的旋律,其主旋律与二黄相反并降低一调,多用于悲伤叙事与回忆的唱段,如“碰碑”中扬继叶的唱段; 叹扬家大宋扶保……,“西皮流水”有板无眼,只用板量,多用于轻快表述的唱段,“摇板”似乎应为“遥板”,大多用于剧中人在上场前于幕后的唱句,如楊子荣打虎上山,先在幕后唱完穿林海跨雪原……之后再挑帘上场,另外,还有“导板”与“摇板”,功能各不同,导板的功能,大致意思可理解为; 嘿!我要开唱了,而"散板"的板式,虽称“板"却无拍节,实为自由体,多为三言两句,大多表述剧中人的心情或对话或是给观众的一个情节交待……。



滏水漁家


徽汉河流,五腔杂处才形成京剧,在唱腔上都有一定的板式,无论哪出戏,无论谁唱,都要遵守这个板式的规则即法则,但在这个法则内你可以任意发挥,这就是同样一段戏,同样的唱词,无论西皮或者二黄,梅派这样唱,而尚派可以那样唱,所谓西皮和二黄即是京剧唱腔的两大主要板式,西皮激昂,二黄深沉大致如此,要想真正了解,只有学唱一段就大题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