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杂谈:巫女献舞倾国颜,怪道人抢婚龙颜怒

贰拾 巫女小桃

(一)

“诶……不行不行不行,在官员面前跳舞什么的,不行的啦。”

一头乌黑长发的可爱少女用手一甩头发,仰起头想要回绝眼前鬼魂的请求。

“好不容易有京城来的三位大人,机会难得啊。作为报国寺最年轻有才,通天彻地,法力无边,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集美貌与智慧与一身的巫女小姐桃乐乐大人,您一定不会拒绝为一个冤死的亡灵伸张正义的。”

鬼魂少年围绕着少女,嘴里不停讲出赞美之词,双眼仿佛闪烁着小星星。

“哼哼,你也挺会说的嘛。世人终于开窍,传扬起我的美名了吗?”

小巫女抱起双臂,嘴角上扬,一副“我就知道是这样”的得意表情。

志怪杂谈:巫女献舞倾国颜,怪道人抢婚龙颜怒

“是啊是啊,我做鬼的时候,碰到城南的李爷爷。他一直夸赞你帮他给儿子带话帮了大忙呢!”,鬼魂少年赶紧巴结道。

“是吧是吧,我就说有把话带到了吧。主持似乎不信呢,还罚我打扫佛堂。”

鬼魂少年嘴角抽动,心里想:“你是把话带到了,不过把埋藏财宝的东湖槐树下说成了东湖柳树下。东湖那么多柳树,李家人挖了一天才被主持告知财宝埋在槐树下。要不是看在主持面子,李家人早就上门找你算账了……”,嘴上却奉承道:“是啊是啊,桃大人热心助人有求必应,全城人都知道。所以桃大人一定会帮我向官员伸冤的对吧!”

“哈……哈哈,那……那是自然。”

小巫女双手叉腰,强颜欢笑,额头冒出了冷汗。

(二)

“我说熊翰林啊,这次好不容易来一趟江南。你不领我们逛一趟百花楼也就算了,非拖着我们陪来报国寺。现在可好,吃着斋饭,还没有歌舞看。”

陈参政皱着眉头无聊的巴拉着筷子。

“老夫叫你们一起,自然有老夫的用意。百花楼那些胭脂俗粉有何可看。你们可知老夫这次前来报国寺所谓何事?”

“不是圣上要向主持请教佛法么?”

“此乃明面上的说法。圣上和报国寺主持是旧交。听闻早年主持捡到个女童,无人托付,只得自己收养。据说这女童出落得国色天香,圣上这次派我前来……”

熊翰林没有明说,挑了下眉毛,陈参政和宪计副自然明白其中意思,嘿嘿笑起来。“那怎么不见你叫那女童出来迎见?”,宪计副挠头问道。

熊翰林眉头微皱,陈参政抢先答到:“熊翰林此次名义上是来求经问道,报国寺主持与圣上关系甚密,怎好唐突约见主持养女?”

熊翰林摸着胡须点了点头,“只能是多留些日子,等待机会了。”

三人正聊着,有小僧来报,说巫女听闻三位大人远道而来,寺中粗茶淡饭,招待不周,特地前来献舞一曲。

三人对视一眼,皆露喜色。熊翰林咳嗽了声,“有劳巫女小姐了。”

小僧退出后,一位巫女打扮的妙龄少女冉冉进入客厅,对着三位官员款款行礼后,轻声歌唱,盈盈起舞。

莺歌燕舞,凌波微步,一曲舞毕,三位官员兀自沉浸陶醉,浑然忘记身处何处。

巫女小声咳嗽了一声,才打破这诡异的安静。

志怪杂谈:巫女献舞倾国颜,怪道人抢婚龙颜怒

熊翰林哈哈笑着掩饰尴尬,夸赞道:“早有听闻主持养女沉鱼落雁,没想到歌舞技艺亦是卓绝。哈哈。”

陈参政和宪计副也是拍手赔笑。

待三人笑毕,巫女又是盈盈一拜,说道:“小女不才,能取悦三位大人实感荣幸。只是小女还有个不情之请。”

“但说无妨。”,说话的是熊翰林。

“小女有个朋友,在城南开旅店的山西人王二,前不久得罪了赵三被其杀害,埋尸于城墙下。至今冤屈未雪,昨日托梦于我,希望能请三位大人为其伸冤。”

“哦?此事为何不找当地衙役?以主持身份,定不会怠慢。”

“大人有所不知,赵三乃县令庶子,平日里横行霸道,无人敢管。”

熊翰林听了,眼珠一转,抚须说道:“督查官员,并不在我们的职责之内,我们也无能为力。不过你可以随我们进京面圣。请圣上做主。”

只见巫女跺了脚,侧头小声和空气说话,“这下可好,还要去京城见皇帝,怎么这么麻烦呀。”,然而马上意识到三位官员正看着自己,尴尬地笑着回答道:“哈……哈哈,我是说我一介草民,哪敢去见皇帝啊。”

三位官员见前一刻还大家闺秀,言语淡雅的少女像是变了个人,一个个目瞪口呆。还是熊翰林最先回过神,“不必妄自菲薄,主持和圣上乃旧交,没有什么不妥。而且此事也只有圣上才能做主。”

巫女低着头,嘴里好像快速的说着什么,过了一会才抬头做了一辑,“那么,就有劳翰林大人引荐了。”

(三)

几个月后,刑部侍郎亲自带着一道圣令来到县令府,督查王二冤案。从城南墙下挖出了一具白骨,在尸体上找到李三的玉佩。就此定了李三的罪,罢免了县令官职。

不久后,皇帝即将纳报国寺主持养女桃乐仙为妃的消息流传京城。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典礼前夜,桃妃竟然被一个年轻道士劫走了,百姓传言此人正是传说中的那个怪道人。

皇帝龙颜大怒,下令全国通缉通缉怪道人,追回桃妃。

志怪杂谈:巫女献舞倾国颜,怪道人抢婚龙颜怒


故事改编自 清代 散文家 袁枚《子不语》卷一种的故事《山西王二》,献上原文以飨读者:

清·袁枚 --《子不语 · 山西王二》

熊翰林涤斋先生为余言:康熙年间游京师,与陈参政议、计副宪某饮报国寺。三人俱早贵,喜繁华,以席间不得声妓为怅,遣人召女巫某唱秧歌劝酒。女巫唱终,半席腹胀,将溲焉,出至墙下。少顷返,则两目瞪视,跪三人前呼曰:“我山西王二也,某年月日为店王赵三谋财杀死,埋骨于此寺之墙下。求三长官代为伸冤。”三人相顾大骇,莫敢发声。熊晓之曰:“此司坊官事,非我辈所能主张。”女巫曰:“现任司坊官俞公与熊爷有交 ,但求熊爷转请俞公到此掘验足也。”熊曰:“此事重大,空言无信,如何可行?”巫曰:“论理某当自陈,但某形质朽烂,须附生人而言,诸位老爷替我筹之。”言毕,女巫仆地。良久醒,。问之,茫然无知。三公谋曰:“我辈何能替鬼诉冤?诉亦不信。明日盍请俞司坊官共饮此处,召女巫质之,则冤白矣。”

次日,招俞司坊至寺饮,告之故。召女巫,巫大惧,不肯复来。司坊官遣役拘之,巫始至。既入寺门,言状悉如昨日。司坊官启巡城御史,发掘墙下,得白骨一具,颈下有伤。询之土人,云:“从前此墙系山东济南府赵三安歇客寓之所,某年卷店逃归山东。”乃移文专差关提至济南,果有其人。文到之日,赵三一叫而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