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正傳》28年後內地首映,這才是最應該懷念哥哥的時候

《阿飞正传》28年后内地首映,这才是最应该怀念哥哥的时候

《阿飞正传》28年后内地首映,这才是最应该怀念哥哥的时候

視覺設計:大西

什麼是阿飛?

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青少年偶像詹姆斯·迪恩在電影《無因的反叛》(Rebel without a Cause)中飾演一個失落迷惘的孤獨青年,角色的性情和他本人十分相近,影片上映前,迪恩飆車時死於車禍,年僅24歲,《阿飛正傳》就是這部電影的港譯名。

《阿飞正传》28年后内地首映,这才是最应该怀念哥哥的时候

|詹姆斯·迪恩《無因的反叛》

王家衛1958年生於上海,5歲隨父母移居香港,受影迷母親的影響,小時候的他每天只需要上半天學,下午基本都是跟著媽媽在電影院裡度過。他說那段時間裡,自己至少看了1000多部電影。《旺角卡門》獲得成功後,有記者問他下一部片子叫什麼,他脫口而出:《阿飛正傳》,但實際上當時一點想法也沒有,只不過是他隨口說出來應付記者的。

廣東話裡有飛仔一詞,用來形容無所事事的街邊小混混。上海人的“洋涇浜英語”裡,“阿飛”是單詞fly(蒼蠅)的本地化,指那些在街邊衣著怪異,舉止輕狂的青年流氓。飾演旭仔養母的演員潘迪華是上海人,在片中一直講上海話,再結合王家衛自己的經歷,阿飛自然是上海的阿飛。

《阿飞正传》28年后内地首映,这才是最应该怀念哥哥的时候

|《阿飛正傳》內地海報

6月25日,《阿飛正傳》在內地影院上映,海報宣傳語是早已紮根於影迷心中的浪子傳說,“再見無腳鳥”,對於內地觀眾而言,再見不是道別,而是久別重逢,無腳鳥飛了28年,從香港飛到了大陸。

1990年12月15日,《阿飛正傳》於香港上映,一開始惡評如潮,上映兩週就匆匆下線,幕後老闆鄧光榮投資4000萬,票房只收回900多萬。但如今,《阿飛正傳》卻是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十大香港電影”中排名首位的經典之作。

《阿飞正传》28年后内地首映,这才是最应该怀念哥哥的时候

許多人都認為,王家衛雖然靠處女座《旺角卡門》名利雙收,但《阿飛正傳》才是他確立個人風格的作品。畫外音內心獨白,注重細節和情緒而不是完整敘事,這些成為他在後來作品中慣用的標誌性手法,同時《阿飛正傳》幾乎涉及到了他之後所有影片的命題

:無根的命運,疏離的情感,離別與漂泊,幻滅與失去。杜琪峰曾這麼評價《阿飛正傳》,“王家衛實際上只拍了這一部電影。”

28年後再看這部電影,張國榮和旭仔人生軌跡的重合度之高令人唏噓,到底是王家衛看到了張國榮風流迷人的外表下孤獨不安的內心,還是飾演旭仔讓張國榮理解了生命虛無的本質?

從文華酒店24層一躍而下時,他在最後一刻看見的是什麼?那隻以風為伴的無腳鳥落地了嗎?

《阿飞正传》28年后内地首映,这才是最应该怀念哥哥的时候

|張國榮在拍攝休息時吃雪糕

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

和清麗默然的蘇麗珍的交鋒,旭仔走的是詩人路線,他知道這樣的女孩子會喜歡浪漫與深情,“今晚你會在夢裡見到我”,對自己的魅力自信到了囂張的地步,蘇麗珍的防線崩潰後,他卻絲毫沒有往前發展的意思。

“你知道我不會同你結婚的”,自尊有傲氣的蘇麗珍於是拂袖而去,在不知何時結束的心碎和痛楚中迎來明天。

《阿飞正传》28年后内地首映,这才是最应该怀念哥哥的时候

露露則是一個熱豔動人,直白辛辣的女人,旭仔與她建立關係,靠的是養母那一對耳環,“我幾時說過要跟你回家啊?”“你也沒說過不回來。”他們一起體驗了美好的性與愛,捏住鼻子等她用嘴呼吸時吻上去,房間裡的故作嗔怒,以及嗔怒後的抓癢與纏綿,這些也沒能讓旭仔有一絲停留的想法。

或許是她隨著熱愛越來越加重的卑微讓他生厭,或許是她說要養他刺痛了自尊,他一把將露露推出門外,推出了自己的世界,不管她在以後會多麼瘋狂地尋找和思念他。

《阿飞正传》28年后内地首映,这才是最应该怀念哥哥的时候

旭仔是在玩弄這兩個美麗的女子嗎?不是的,他在片尾說“要記得的我永遠都會記得”,自己不會忘記那一分鐘,跟劉德華飾演的超仔講,“如果你以後遇到她(蘇麗珍),告訴她我已經忘記了,這樣大家都好過點。”

發生過的事對他都有意義,他只是不相信會有永恆的事情,不相信感情和愛可以持久,更深層面上的,即使自己有著優雅頹廢的外表和性感如風的氣質,曾經讓無數人心碎,也依舊不能相信自己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

不想被傷害,於是學會了先離開。

為什麼?

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二日,我終於來到了我自己媽媽的家裡,但她不肯見我。當我離開這個家的時候,我知道我身後有一雙眼睛看著我,然而我是不會回頭的,我只不過想看到她,看看她的樣子,既然她不給我機會,我也不會給她這個機會。

《阿飞正传》28年后内地首映,这才是最应该怀念哥哥的时候

|得知生母不肯和自己相見後的旭仔決絕地大步離開

養母是造成旭仔迷惘不羈性格的主要原因,她開始為了每個月50塊美金的收入從貴族女兒那裡收養了旭仔,以為自己可以瀟灑地不受束縛,於是很早就告訴他收養的事,之後卻對他產生了依戀,於是不告訴他生母的信息,用怨毒和恨把他鎖在自己身邊。

《阿飞正传》28年后内地首映,这才是最应该怀念哥哥的时候《阿飞正传》28年后内地首映,这才是最应该怀念哥哥的时候

旭仔對待挫折的方式是自毀性的,自己在幼年最需要愛的時候就體會了世事,長大後覺得自己得生命是殘缺的,因此便在所有的對抗中表現得像拼命三郎一般,養母不放自己自由,那自己也不會讓她好過,好不容易找到的生母不給自己見面的機會,那我也不給她偷偷看見我的機會,一切都是玉石俱焚。

他用錘子瘋狂毆打養母年輕情夫的場面讓我想到《觀音山》裡的范冰冰,在喝酒住院的軟弱父親面前瘋狂灌白酒示威,一個人連自己都可以不在乎時,世界上沒有什麼能有資格做他們的敵人。

所有限制旭仔自由的東西都被他擺脫或擊碎,肉體和精神上都沒有歸屬的他真的成為了自己口中的無腳鳥,大千世界上沒有為自己準備的位置,那他便選擇直面虛無。

《阿飞正传》28年后内地首映,这才是最应该怀念哥哥的时候
《阿飞正传》28年后内地首映,这才是最应该怀念哥哥的时候

養母說他“這幾年來你一直放縱自己,把所有責任推到我身上,你要報復嗎……你以前做人總是用這個藉口,你以後不可以用這個藉口了,你想飛是吧,你飛啊,要飛就飛遠點,但不要有一天你讓我知道,你一直在騙你自己。”

與其說是對他的逃避生活的指責,更像是讚美他即使在唐人街垃圾堆裡流連也不願庸碌地度過沒有意義的下半生,不願落地的勇氣。

對於現實生活裡的張國榮來說,和旭仔一樣,孤獨和失落是他童年逃不開的生活基調。

張國榮出生在一個富庶的大家庭,在十姊妹中排行老么,但他從小到大都是被家裡的保姆六姐所照顧,與父母跟兄弟姐妹都無甚交流。他說過:“我從沒和爸媽一起生活過。小時候最需要被關注的時候,他們沒有和我一起經歷,現在和阿媽就像一對普通朋友。”

還在節目中提起,長大後母親到他家裡玩,竟然客氣地問他:“可不可以用一下你的洗手間?”甚至他懷疑,如果自己不是張國榮,母親對他的愛就會有所保留。

《阿飞正传》28年后内地首映,这才是最应该怀念哥哥的时候

“婚姻是一種無形的負累”,成年以後張國榮經常把這一類的話掛在嘴邊,父母對他的冷漠狠狠傷害了他。從小張國榮就深感婚姻不可信任,看見別人結婚反而傷心大哭。回首童年,他說,“沒有什麼值得我去記憶,沒有什麼值得我去留戀。”

13歲那年,張國榮去英國讀書。第一次離開從小生長的香港,他後來說當時“一點傷感也沒有”。對送行的家人揮了一次手,就頭也不回地走上舷梯,和那個不給生母機會的阿飛如出一轍。

王家衛拍《阿飛正傳》原本是要圓自己的童年情節,他的父親是遠洋船長,常年不在家,缺席了自己的成長期(電影中想跑船但為了照顧母親做了警察的超仔就是一種抒發),不料被中途加入劇組的張國榮加上了難以磨滅的個人印記。合作前,張國榮和陳善之說:“我想拍王家衛的戲,多辛苦都肯拍。”電影拍完後,他跟王家衛講:“以後有這種戲,還來找我。”

《阿飞正传》28年后内地首映,这才是最应该怀念哥哥的时候

|六星齊聚的經典海報

《阿飛正傳》在香港上映時惡評如潮,王家衛後來說:“我想是《旺角卡門》的影響,觀眾祈求在《阿飛正傳》看到跟它差不多的東西,結果未能得到滿足,造成一種抗拒。一直以來,中國人講故事注重起承轉合,情節分明,但拍《阿飛正傳》我故意換了說故事的方式,看重人與人的感情交流。”

片中的幾位巨星都出席了首映式,據說影片結束後,大家都很安靜,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只有張國榮非常滿意,禁不住露出了淡淡的笑容,好像是自己的人生得到了詮釋。

《阿飞正传》28年后内地首映,这才是最应该怀念哥哥的时候
《阿飞正传》28年后内地首映,这才是最应该怀念哥哥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