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燕:首位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

胡小燕: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

胡小燕 黃細英/攝

胡小燕: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

2008年3月7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與胡小燕(右)握手 受訪者供圖

因為打工,胡小燕的身份發生了傳奇般的變化;藉助改革開放的春天,她“生如夏花之絢爛”。

為還債坐38小時綠皮火車闖廣東

“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 這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最流行的口號。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掀起了農民南下廣東打工的高潮。一直到1998年,已經有一對雙胞胎女兒的胡小燕才說服家人,爬上了開往廣東的綠皮火車。

胡小燕老家在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中心鎮大中壩村。1998年農曆十月二十日(12月8日)午後,24歲的胡小燕離開家鄉,坐了38個小時的火車,到達佛山新永隆陶瓷廠。她的老公比她早來3個月,在該廠打工。

那一年,像胡小燕這樣的外出務工人員,僅四川省就有800多萬人。

胡小燕說,她是為了還債才出來的。因為雙胞胎小女兒體弱多病,家公也生病住院了,負債兩萬元。“這筆錢在當時可以建一棟樓房”,她說。

打工之路並不如意。彼時正趕上亞洲金融危機,各大工廠開始放假,她丈夫所在的陶瓷廠只招熟手。“那時候我連單車都不會騎,天天步行出去找工作。”胡小燕回憶,因為人生地不熟,往往找到了招聘地點,人家已經招滿了。很多人搶工作,也可以通過熟人介紹,但要收介紹費,她捨不得出。“每天一大早出去,天黑了才回來,腳上磨的全是泡,用針扎破,第二天繼續找。”

那時她和丈夫與三家老鄉擠在一間十幾平米的出租房裡,拉上簾子各成一家。晚上,待菜場收攤再去買最便宜的菜葉。

挑糞農家女成長為大工廠的管理者

待胡小燕找到工作,已經是次年的2月26日了。她進入金鷹電子廠做流水線工人,每天工作12個小時,第一個月掙了四五百元。她覺得比干農活輕鬆多了。在老家,她經常一擔糞挑出去,一擔紅薯挑回來。

掙錢還債並過上好日子,胡小燕的目標很明確。半年後,經一位老鄉介紹,她跳槽到華興達陶瓷廠當窯頭工。一般人是哪個工種輕鬆就做哪個,而胡小燕是哪個掙錢做哪個,她選擇了看窯尾。剛出窯的磚達1200℃,她要從中撿出爛磚拉走,這活兒比看窯頭辛苦不少,但月薪高100多元。

之後的兩年,胡小燕先後跳了四家工廠,但一直不離陶瓷行業。陶瓷行業以男工為主,女工是少數,像胡小燕這樣拼命的女工更是鳳毛麟角。她不斷嘗試新的工種,印花、淋釉、分級樣樣都學,甚至利用下班之後的8小時幫人幹活。她認為,如果掌握了這一行的核心技術,工廠就不敢輕易炒她,以後還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經過“偷師學藝”,胡小燕熟練掌握了最具技術含量的分級工作。分級簡單說,就是將流水線上不同尺寸的瓷磚成品快速撿出歸類,並且準確分出優、一級、合格、次品四個等級。一箱瓷磚重達28kg,這不僅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胡小燕曾因分娩時大出血留下了後遺症,休息不好傷口容易發炎,為了早點好起來投入工作,她把三次劑量的鎮痛藥分兩次吃,最後暈倒在崗位上。

她的付出,換來了待遇的提升,一個月可以掙1500多元了。打工兩年,她還清了債務。

2002年6月28日,胡小燕進入位於佛山南莊(後搬至三水白坭)的新明珠建陶工業有限公司,當普通分級員。

有一天接班時,她發現有一批磚的釉面顏色很好,但因為邊緣稍粗糙,就被當班工人降為一級。“這些磚只需輕輕磨一下就是優等品,這樣降級太浪費了!”她邊說邊給工人們示範。這一幕恰被生產車間的副經理看到,胡小燕因此被提升為跟班質檢。當時,她到新明珠上班才3個月。

這是胡小燕人生的一個轉折點。2004年,新明珠陶瓷抓住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帶來的機遇,在三水白坭籌建新廠,發展為新明珠陶瓷集團。該集團不拘一格選用人才,初中畢業但是好強好學的胡小燕考上了質量總檢的職位。2005年,她擔任成品車間副主任,成為中層管理者。

新的平臺給了胡小燕新的成長空間,也刺激了她更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欲。2006年,她花5600元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從五筆打字開始,逐步學習電腦應用。公司推行自動化辦公後,她還學會了上網、收發郵件。之後又學會了QQ聊天、寫博客。2007年下半年,新明珠陶瓷和中央黨校聯合開設了行政管理專業大專函授班,胡小燕作為中層管理人員參加,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後來,珠江電影製片廠投資拍攝了一部打工題材的電影《所有夢想都開花》,主人公林芳的原型就是胡小燕。林芳(蔣勤勤飾)是東莞長安一家港資工廠的車間副主管,來自四川,她用“兩性一心”培訓新員工。“兩性一心”就是胡小燕在新員工崗前培訓時提出來的。兩性是指積極性、服從性,一心指責任心。

2005年底,胡小燕被新明珠陶瓷評為品管部優秀管理者。

被評為佛山市“十佳外來工”,此後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2006年,胡小燕被評為三水區“十佳外來工”。2007年被評為佛山市“十佳外來工”。

“小燕的學習能力很強,很關心員工,也很為企業考慮!”2006年任三水白坭鎮總工會副主席的李英全回憶,當時要上報“十佳外來工”候選人,經調查,他認為胡小燕是最佳人選。由此,胡小燕開始進入工會的視野。

“不要以為陶瓷廠都是汙染企業,我們廠區綠樹成蔭、一塵不染,我們的車間是用拖把拖地的,大家都穿西裝打領帶上班!”2007年4月28日,在佛山表彰“十佳外來工”活動中,胡小燕在臺上的即興演講給時任佛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黃建豐留下深刻印象。“黃主席覺得這個‘村姑’很能說,不錯!”胡小燕告訴記者,這為她後來被工會推薦為全國人大代表候選人埋下了伏筆。

就在胡小燕被評為佛山市“十佳外來工”這一年,《關於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明確表示,“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來自一線的工人和農民代表人數應高於上一屆”。在隨後的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又將“農民工中是否產生人大代表”作為一個議題,最後在第二次全體會議決定草案中規定,“在農民工比較集中的省、直轄市應有農民工代表”。

經過層層選拔,胡小燕成為廣東省兩個十一屆全國人大農民工代表候選人之一,另一個是來自深圳的廣東本地人楊松蓮。有外省戶籍的胡小燕成為最終候選人。

2008年1月21日下午,廣東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舉行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投票。773名代表手中的740票投給了胡小燕。胡小燕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這是現代中國政治改革過程中一個具有歷史性和象徵意義的里程碑。當她得知自己當選時,還在肇慶開品管總結會,“我都不知道要做什麼!”她驚訝地說。

“人大代表就是群眾和政府間的一座橋樑,要儘可能反映群眾的心聲。”在通過自學和接受了廣東省代表團的集中培訓後,胡小燕的“代表意識”逐漸覺醒。

“我真傻哦,竟然打斷了總理的問話”

2008年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作為首批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胡小燕和來自上海的朱雪芹、來自重慶的康厚明一起走進了人民大會堂。這3人中,胡小燕是第一位正式當選的,所以她被稱為首位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第一次踏上人民大會堂莊嚴的臺階,胡小燕“感覺就像做夢,同時也感到責任很重”。

3月7日上午9點,時任總理溫家寶參加了廣東代表團的分組討論。鍾南山院士第一個發言,胡小燕第三個發言。她的建議稿是“優化農民工生活和技能環境以及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全文有2500字左右。胡小燕說,“現場規定每人發言7分鐘,我怕時間不夠,噼哩啪啦地念,只用了6分47秒。溫總理一邊聽一邊做記錄,他還插話問我是哪裡人、到廣東多少年了、工資待遇怎麼樣。我快速回答:‘到廣東10年了,現在有3000多元。’溫總理還要問我,我卻把他打斷,又快速念我的稿子。我真傻哦!我當時還不知道總理插話的時間是不算在發言時間內的!”

聽完胡小燕的建議後,溫家寶轉頭對坐在身邊的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說:“這個代表選得好,你們看她講得多慷慨激昂。”胡小燕回憶起溫總理最後對她說的話,“你提了這麼多好的建議,你的夢想會實現的。”

這次討論會後,廣東省代表團的所有人都認識胡小燕了。她也成為媒體爭相採訪的“明星代表”。

2008年3月2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剛閉幕,胡小燕就按照一家媒體的“策劃”,公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和QQ號碼。那之後,她的手機常被打爆,郵箱常常爆滿,一天最多時有上千個未接來電和上千條短信。她的手機話費最高一個月要1400多元,佔到月工資的三分之二,郵箱最滿的一天湧進2088封郵件,大多是農民工群體向他傾訴和求助的內容。“壓力山大,農民工群體太需要他們的代表了!”胡小燕思考,如何通過一種有效方式,能在本職工作之餘履行好代表之職呢?她通過媒體表達了她的困惑。

2010年6月,在廣東省總工會的幫助下,胡小燕和《南方工報》合作開設了“海燕信箱”專欄。專欄原文刊登農民工來信,並由法律專家解疑釋惑,重點個案還由記者跑腿維權,開啟了人大代表和媒體記者、法律專家“鏈接履職”的模式。

2011年8月,胡小燕又利用自己的代表名片,聯合公益機構開設了專門服務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小燕暑期樂園”。

履職5年間,胡小燕共提交20項建議,從欠薪入罪到留守兒童教育,從醫保轉移到住房福利,從技能培訓到工傷賠付,從子女就近入學到拓展農民工參政議政渠道,件件是農民工關心的問題。“我很欣慰,提的每一個建議現在都在逐步完善落實,有的已經成為現實,比如欠薪入刑。”

2012年3月,胡小燕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最後一次代表大會。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名單上,沒有她的名字了,但農民工代表的數量,從3人增加到30多人。

5年的代表經歷令胡小燕的人生軌跡再次改變。2012年,廣東試行在基層“兩代表一委員”中選拔公務員,她進入了佛山三水區總工會,成為廣大職工的“孃家人”。

改革開放40年,中國農民工數量增長到了近3億,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中農民工的數量,增加到45名。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

年鑑

1982年,農村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俗稱“土地下戶”),農民有了外出務工的閒暇和自由,由此誕生了“農民工階層”。

1990年,由珠江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特區打工妹》上映,講述了第一代打工妹到深圳特區一家外資工廠打工的故事。1991年,同題材電視連續劇《外來妹》播映。

1992年初,鄧小平前往南方視察並發表重要講話(史稱“鄧小平南巡”),成為中國改革再出發的標誌性事件。南巡講話之後,世界五百強企業紛至沓來,掀起內地農民工南下廣東打工的熱潮。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2008年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開幕。作為首批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胡小燕和來自上海的朱雪芹、來自重慶的康厚明,一起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2009年7月17日,反映第二代打工妹在東莞打工的電影《所有夢想都開花》上映。劇中女一號的故事部分取材於胡小燕的打工經歷。

2009年底,美國《時代》週刊首次將中國農民工作為封面人物,並這樣評價:中國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繼續保持最快的發展速度,並帶領世界走向經濟復甦,首先要歸功於中國千千萬萬勤勞堅韌的普通農民工。(南方工報全媒體記者 黃細英 詹船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