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二宝:快乐的“小跟班”

家有二宝:快乐的“小跟班”

01

成宝很小的时候,就经常陪着姐姐去上兴趣班。

姐姐上课的时候,成宝就到机构的办公室玩,那里有一些积木、绘本、涂鸦本等。成宝最喜欢玩积木,玩腻了就看绘本,要么就是涂色。

办公室也会有其他家庭的“陪读”二宝,成宝很喜欢跟他们玩耍。

有个男孩和他差不多大,也是陪着姐姐来上课的。男孩皮肤白白净净的、热情、爱笑,成宝特别喜欢跟他。他们两个经常一起分享各自的玩具、零食,边玩还边聊天,奶声奶气的话语常引得现场的大人发笑。

有一次,他们俩玩摔跤游戏,两个抱在一起,皆用尽全力,一下你把我摔倒了,一下我把你摔倒了,一下又两个一起摔倒了。倒地的声音很大,让人听着都觉得疼,可是,他们两个却是哈哈大笑,好像很享受摔倒似的。

我们两个妈妈开始还很紧张,亦步亦趋,防着别出危险,但看他们控制得很有分寸,也就不管了,各自做各自的事,不时地瞄一眼。

有时候,成宝什么都不想玩,就会拉着妈妈去超市,到那里买玩具或者零食。

家有二宝:快乐的“小跟班”

02

进了超市,成宝见到啥都想要,如果依了他,估计买的东西要用车拉才行。

妈妈只好与成宝谈判,告诉他有些东西不适合他,有些东西他已经有了,他才不管这些,不给买,就会一直纠缠。

成宝有龋齿,不宜吃甜食。小孩子似乎有个特点,你越限制他什么,他就越渴望什么。

每次到超市,他都闹着要彩虹糖、跳跳糖、棒棒糖、泡泡糖等,我告诉他:“不行,你的牙齿已经不能再吃甜的了。”他根本不听,一直闹。

有次,我给他读了贝贝熊系列的绘本《见啥要啥》,小熊兄的到超市的表现就跟成宝一样,也许小孩子大多如此吧。

后来,经过熊爸熊妈的教育,兄妹两个知道了“见啥要啥”是个坏习惯,就跟爸妈做了约定,每次到超市只选一个最喜欢的东西。

读完后,我问成宝:“见啥要啥好不好啊?”成宝回答:“不好。”

“那应该怎么做呢?”

“每次选一个。”

我又问:“那下次再去超市,你还跟妈妈要那么多东西吗?”

“不要了,我选一个。”

其实,这个方案我之前也是跟他商议过的,但是他不同意。看来还是书上说的比较有用,权威嘛。

说到这里,想起姐姐小时候,到超市时,妈妈也会常做思想工作。

“果,见啥要啥是不是好习惯?”

“不是的。”很笃定的语气。

“那怎么样才是好习惯?”

“见啥不要啥!”

当即笑喷。

家有二宝:快乐的“小跟班”

03

姐姐每次上完兴趣班,老师都会发一张或者两张星星卡,星星卡可以兑换礼物,最低5张,就可以换到一个竹蜻蜓之类的小玩意儿,也有乐高等大点的玩具,需要几十张星星卡才能换到。

弟弟也知道星星卡可以换礼物,看到星星卡就很开心,有次,在地上发现一张,就跟发现了宝一样,惊喜地捡起来交给妈妈。

之前舞蹈班有个名叫璐璐的老师,看到弟弟每次都跟来,并且姐姐发的练习小视频里,也都有弟弟在旁边陪练,于是,在给小朋友发星星卡时,偶尔也会给弟弟一张作为奖励。

姐姐知道星星卡的来之不易,舍不得换礼物,就一直攒着,小盒子里攒了厚厚的一大叠。

成宝看到别的小朋友换,也很想要,就和姐姐商议让姐姐给他换。姐姐就换竹蜻蜓之类的给他。

有一次,弟弟想要咸蛋超人,十几厘米长的那种,一个包装里有4个。姐姐看了价格,需要星星卡二十五张,说太贵了,她舍不得,撅着嘴说:“换了这个,我就没有多少星星卡了。”

于是,姐姐就哄着弟弟要别的。弟弟那时还不到三岁,不买帐,又哭又闹的,跟姐姐闹,跟妈妈闹。姐姐被他气的脾气都上来了,大声斥责弟弟。妈妈和机构的钱老师都帮忙协商,也没效果。

后来,钱老师跟姐姐说:“这样吧,我给你优惠,只收你十五张,你给弟弟换一个,行不?”

姐姐想了想,还是摇头。可能也是心疼弟弟经常跟着他上课不容易,后来又同意了。

还有一次,弟弟想要个会变形的机器人,需要三十五张星星卡,软磨硬泡的情况下,姐姐同意了,可惜带的卡不多,还差十张。机构的老师答应可以先欠着。

姐姐用歪歪扭扭的字给机构写了欠条,弟弟如愿得到礼物。

04

每到周末,我们全部收拾好准备出门时,成宝总会问“姐姐是要去上舞蹈了吗”“姐姐要上画画课了吗”“姐姐是不是要去练琴了”,十足的“职业跟班”。

姐姐去音乐教室练琴的时候,成宝就会这瞅瞅,那看看,拨拨古铮, 敲敲架子鼓,或者踩了板凳,去拨墙上挂着的吉他。

被妈妈制止后,则会百无聊赖地在地上滚来滚去。姐姐弹到他熟悉的曲子,他就大声地跟着唱:“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姐姐时不时提醒:“弟弟,你小声点儿,我都听不到自己弹的音了。”

兴致来了,姐姐则会主动为弟弟伴奏,直弹到弟弟再也不想唱一个音为止。

有一天,我随口说了一句:“要不咱给弟弟也报个什么课吧?比如语言课。”

姐姐一听可激动了:“好啊好啊,这样弟弟就不用天天在教室外面了。”

弟弟也很激动:“不行!我才不要上呢!”

弟弟虽小,算盘倒也打得很精明,教室内那一方小天地哪比得上教室外的天空辽阔与自由啊。

那就继续做一名快乐的“小跟班”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