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精彩行酒令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述到商周时代,据说是杜康发明了酒。酒融入了生活中,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要直接或间接地与酒搭上关系,这种关系的物化表现就是酒趣。酒趣源于酒令中,酒令是浓缩的文化精粹。酒令分俗令和雅令:俗令广泛流行于百姓之间,猜拳是俗令的代表;雅令即文字令,通常是在文化人之间流行。酒令是酒与游戏的结合物,春秋战国时期的投壶游戏,秦汉之间的“即席唱和”等都是一种酒令。酒令作为一种酒文化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不低,而集中展现酒令花样的当推《红楼梦》,小说中的酒令琳琅满目,让人大开眼界。

1、射覆。

在《红楼梦》第62回,贾府四个人同时过生日,时逢总管王熙凤抱病,探春和李纨掌管家务,在探春安排下,给宝玉、宝琴、平儿、岫烟过集体生日。红香圃寿宴开始,探春命香菱拟了十来个酒令放在盒子里,袭人拈阄似的抓出酒令,第一把就抓了个“射覆”。“射覆”是先分两队,一方将暗覆物于器皿下,让另一方猜。射就是猜或度量之意。“射”是有难度的,根据周围物象诸方面猜测,好像还相关周易和卜卦的知识,实在是一项高深的酒令。到底谁和谁组成一对进行射覆,还得掷骰子决定。骰子数目一致的就是一对。射覆三次不中,射者输了就喝酒一杯。第62回中这样描述:

探春道:“我吃一杯,我是令官,也不用宣,只听我分派。”命取了令骰令盆来,“从琴妹掷起,挨下掷去,对了点的二人射覆。”宝琴一掷,是个三,岫烟宝玉等皆掷的不对,直到香菱方掷了一个三。宝琴笑道:“只好室内生春,若说到外头去,可太没头绪了。”探春道:“自然。三次不中者罚一杯。你覆,他射。”宝琴想了一想,说了个“老”字。香菱原生于这令,一时想不到,满室满席都不见有与“老”字相连的成语。湘云先听了,便也乱看,忽见门斗上贴着“红香圃”三个字,便知宝琴覆的是“吾不如老圃”的“圃”字。见香菱射不着,众人击鼓又催,便悄悄的拉香菱,教他说“药”字。黛玉偏看见了,说“快罚他,又在那里私相传递呢。”哄的众人都知道了,忙又罚了一杯,恨的湘云拿筷子敲黛玉的手。于是罚了香菱一杯。下则宝钗和探春对了点子。探春便覆了一个“人”字。宝钗笑道:“这个‘人’字泛的很。”探春笑道:“添一字,两覆一射也不泛了。”说着,便又说了一个“窗”字。宝钗一想,因见席上有鸡,便射着他是用“鸡窗”“鸡人”二典了,因射了一个“埘”字。探春知他射着,用了“鸡栖于埘”的典,二人一笑,各饮一口门杯。

探春说“射覆”是酒令的祖宗,最难猜。细想这一段却是不同凡俗,结合周围情景、物象,猜度寓意,还要靠到古句上去,难怪心直口快性子直爽的湘云说“闷的人垂头丧气的,我只划拳去了。”射覆的酒令恐怕也只流行于《红楼梦》中的这帮妙人了。

2、划拳 《红楼梦》中说是“拇战”。

史湘云最是急性子,酒令一开始她就选了猜拳饮酒。第62回这样写:“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那边尤氏和鸳鸯隔着席也“七”“八”乱叫划起来。平儿袭人也作了一对划拳,叮叮当当只听得腕上的镯子响。一时湘云赢了宝玉,袭人赢了平儿,尤氏赢了鸳鸯……”

这段描写简直就是一副活生生的现世饮酒图,一群妙男少女无所顾忌在上演一场青春大戏,真性情、真快乐碰撞出无限情趣。大俗方是大雅,此处的吆五喝六,七八乱喊,不仅没有显得俗气,反而把这一群人写的活灵活现,你好像听见史湘云在喊:桃园三个,财是你的。看见了她香袖挽起,玉笋似的手腕上玉镯闪闪,纤纤玉指灵巧的伸缩自如变幻莫测。你还能看见平日里略显严肃的尤氏和鸳鸯全然没有了矜持约束感,隔着桌子伸长胳膊对划起来,这情景想想就乐不可支。

3、文字令。

这个酒令适合文人雅士之间进行,不是大众化的方式。但是古人是很喜欢这种形式的,著名的“曲水流觞”便是文字酒令的典范。在《红楼梦》中这个酒令被多次用到:就在第62回,划拳的形式过瘾之后,史湘云们还不满足,随即又拉开了文字令,这一次的文字令可真是满当当的文化元素组合。鸳鸯袭人等只作点缀,重点在史湘云、贾宝玉、林黛玉三人之间进行,可谓是巅峰对决,而身为贾府主人的贾宝玉这一次并没有一句半点,他大概是只负责喝酒了。酒令内容按人物性格、命运给涂上了一层象征性的色彩。黛玉哀怨,湘云放达。黛玉的身世遭遇恰如其酒令中的折足孤雁,失伴哀鸣。湘云幼小时先丧父母,家业凋零,后来又丈夫早卒,青春孀居,其生活历程也像江上孤舟,几经风涛。62回这样写:

三个人限酒底酒面,湘云便说:“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众人听了,都笑说:“惟有他的令也比人唠叨,倒也有意思。”便催宝玉快说。宝玉笑道:“谁说过这个,也等想一想儿。”黛玉便道:“你多喝一钟,我替你说。”宝玉真个喝了酒,听黛玉说道: 落霞与孤骛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说的大家笑了,说:“这一串子倒有些意思。”黛玉又拈了一个榛穰,说酒底道: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令完,鸳鸯袭人等皆说的是一句俗话,都带一个“寿”字的,不能多赘……

仅只一个酒令,就是满满的文化,逐句研究过去,那可真是一堆的典故和好诗词,恐怕也只有曹雪芹能想出如此繁复高深的妙语来。类似这种文字令的饮酒早已不是饮酒,是饮文化了。今人大概不会玩这么高雅的,毕竟太高大上了。

4、传花。

用花一朵,也可用其他小物件如手帕等代替。令官蒙上眼、将花传给旁座一人,依次顺递,迅速传给旁座。令官喊停,持花未传出的一人罚酒,这个罚酒者就有权充当下一轮的令官。为了增强热闹气氛,传花往往和着鼓点进行,称“击鼓传花令”。令官拿花枝在手,使人于屏后击鼓、座客依次传递花枝,鼓声止而花枝在手者饮酒。

《红楼梦》54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就集中描写了击鼓传梅花的酒令,书中言:“春喜上眉梢”。击鼓的和传梅的都是互相配合,专门让贾母和王熙凤这两个重量级人物喝酒。喝酒前还要讲笑话,全府上下都被这个酒令吸引了,都想听王熙凤讲笑话。这一场其乐融融,王熙凤把这一帮哥儿姐儿们逗得不亦乐乎。这一节描写看似不分尊卑,实则把贾府内等级制度以及下人们不得不迎合巴结主子的心态写了个透彻。

5、占花名。

若干根签放在签筒里,每根签上画一种花草,题一句旧诗,并附有饮酒规则,行令时一人抽签,依签上规则饮酒。

《红楼梦》第63回,贾宝玉白天的生日聚会没过瘾,袭人、晴雯等丫环自筹资金晚上在怡红院热闹了一场。等人到齐,开始掷骰子点数决定谁先抽花签。这一次各人抽到的正合了个人遭际运数。当然这是曹雪芹的用意,和以前的聚会作诗、说话一样,各有寓意,毫无废字。大家尽兴玩乐一整夜到四更天明时,个个晕晕乎乎方睡去。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首创的这种酒令,也属于文字令的一种,但比前面提到的文字令更加简单易行。花签内容诗画并茂,幽香四溢,而且编排极巧,谁也不会轮空不喝酒,谁也不会连连喝酒。这个花签令神奇无比,美妙无比。且看几个典型酒令:

宝钗签:牡丹——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在席共贺一杯

湘云签:海棠——香梦沉酣——只恐夜深花睡去----掣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二家各饮一杯。

黛玉签:芙蓉——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

《红楼梦》中的酒局隔三岔五都有一场,而且花样翻新,地点不同,把中国的酒文化诠释的美妙无限。提到的合欢酒、女儿红、果酒......等不一而足。大观园内豆蔻年华的少女们、管家执事的媳妇们、打杂服务的丫鬟们无一不饮酒,就连体弱多病的林黛玉也能喝几杯。那时的酒是粮食的精华,与“酒精”“假酒”“勾兑”不沾边,那时候这些名词术语大概还没出现。诞生出的酒令还有:猜谜、拍七、汤匙令、酒牌令、筹令等,凡此种种不一盛举。

生活中广泛运用的行酒令是划拳:亲朋好友聚餐饮酒,两个人划一台《高升拳》,气氛顿时活跃热烈起来。聚餐的目的尽在娱乐和开怀一笑间了。猜拳令都是吉祥的祝福话:一心敬你,二红有喜,三星高照,四季发财,五魁首,六六大顺,七个巧巧,八匹马啊,九(酒)你喝啊,全来到啊……看似吆五喝六嬉皮士般的游戏,其实是考验了人的眼明手快和思维的灵活度。首先你得“心口不一”不能口喊“四季发财”就出个四,方能有制胜的可能;其次你得眼明心快的算出这一拳一声出去之后是否赢了。

几个情投意合者饮到即兴处,借喝酒的由头猜拳行令,观者笑,令者乐,一桌人顷刻间投入其中,那兴致是任何调笑令都比不过的。当然猜拳行令者多半是男士,女士观者多,猜拳者必定是女汉子之流-----不仅反映快,放得开,而且肯定能喝几樽。还有一种更简单易行,不分男女的行酒令,口令是“老虎、杠子、鸡、虫”,以两根筷子敲击为令,喊一种敲一下,喊词和敲击同步进行,杠子打老虎;老虎吃鸡;鸡吃虫子;杠子对鸡和老虎对虫子都是空拳,不分胜负。

无酒不成席,无酒令不成欢。饮酒作为一种文化,实在是雅俗共赏之事,不管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酒不分贵贱走进生活之中,写进文学作品里,都是无尚美好的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