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从3000多家门店到一无所有,上岛咖啡究竟经历了什么?

导读:你的城市有上岛咖啡吗?曾几何时,上岛咖啡是城市小资和商务人士最喜欢去消费的场所,现在却出现了关店潮,在大众点评上,北上广深合计已不到100家。这个于1997年进入大陆市场的咖啡店,从拥有3000多家门店,到现在一店难寻,到底经历了什么?

大败局!从3000多家门店到一无所有,上岛咖啡究竟经历了什么?

北上广深合计已不到100家

上世纪末,“咖啡”这个洋玩意儿的普及率并不高,上岛咖啡进入大陆市场时,它的发展速度甚至比星巴克、COSTA都要快一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很多人第一次去的咖啡厅就是上岛咖啡。所以,只用了短短七年,依托加盟模式,挂着上岛咖啡招牌的门店在大陆就高达3000多家。而这两年,全国各地的上岛咖啡却陆续上演歇业、关店的惨剧,还频爆各种强制消费、储值卡无法兑现的丑闻。高开低走的上岛咖啡究竟经历了什么?

1.加盟模式粗暴简单

上岛咖啡的加盟方式,简而言之就是:给钱就行!品牌方只收取初次加盟费和后期续约费,加盟门店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上岛咖啡收取了加盟费用后就基本撒手不管,既没有早期的开店选址调研、指导,也没有中期的销售支持,甚至也没有后期的营销数据分析。除了一块上岛咖啡的金字招牌,缺乏创业经验的加盟商只能靠自己摸索前行。

刘强东就曾评价:“上岛咖啡的加盟,不协助去选店、培训,只收加盟费。这种商业形式有违消费者利益。”

这样的方式使很多加盟商连本钱都没赚回来,店就开不下去了。虽然关店看起来,亏损的是加盟商,可从长远来看,门店运营不好,品牌的声誉是受损的,加盟商自然也会越来越少了。

2.品牌管控标准不统一

上岛咖啡作为品牌方,既不筛选加盟商的资质,也没有一套统一的品牌管控标准,任由加盟商发展,在无形之间损害了品牌。比如,上岛咖啡的品牌定位在高端商务会谈,而一些加盟商看到卖咖啡不赚钱,就蠢蠢欲动地进行“混业经营”。于是,有的上岛咖啡店,咖啡质量上乘,环境温馨;有的店则乌烟瘴气,喧哗喧闹,本来“高端的商务谈判场所”变成了“中央炒菜馆”和“麻将馆”。

大败局!从3000多家门店到一无所有,上岛咖啡究竟经历了什么?

品牌管控标准不统一

3.固步自封

上岛咖啡在大陆市场有先发优势,但随着星巴克、Costa等外资咖啡品牌的进入,除了产品、价格之争,后来者在品牌运营上更是给上岛咖啡重重一击。差不多的客单价、同样的客群,星巴克、Costa在品牌打造、用户体验上的优势很快显现。

而上岛咖啡仍在“吃老本”,依仗着品牌既有的知名度,仍专注于扩张、收更多的加盟费,疏于管理,怠于创新。面对竞争,上岛咖啡固步自封的态度,对于品牌形象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4.股东内讧

不仅公司的管理层缺乏居安思危的战略思想,公司的股东们也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利用上岛咖啡的资源,股东纷纷“再次创业”:两岸咖啡、迪欧咖啡、欧索米萝咖啡、法牧牛排咖啡、UBC咖啡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均与上岛咖啡的目标市场、客户群雷同。最终,上岛咖啡不只面临外来咖啡品牌的冲击,还得面临股东自有品牌的竞争。

5.丑闻缠身

大败局!从3000多家门店到一无所有,上岛咖啡究竟经历了什么?

高开低走的上岛咖啡究竟经历了什么?

上岛咖啡的管理层专注于扩张,疏于管理,面对竞争,也不积极应对,甚至对于“各自为政”的门店也放之任之,股东也离心离德,曾经的“高端商务会谈场所”最后沦落到了“抽烟打牌聚会地”,可以说想不倒闭都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