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價真的只漲不跌?別瞎猜了,差不多!

如今,人們茶餘飯後關注的最多的還是跟房價有關的問題,大家都在期待房價能夠降下來。從國家開展不動產全國聯網到當前的各種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網籤,網絡上各種房價要崩盤、樓市要變革的消息應接不暇。

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除了北京通州房價有了較大幅度下降、個別地方樓盤微調外,其餘地方的房價基本沒變化,該漲的還在漲,沒有預料中的拋售,只有越來越緊缺的房源和惶惶不安的心情。是國家沒有打到他們痛處嗎?

這次“房住不炒”的調控,讓人看不清調控的套路。

解決剛需吧,首套房貸款利率普遍調高20%,不少地方收緊貸款、取消首套房補;

提高房源供應吧,不少地方限制了土地供應,停止了棚改,延長了審批;

抑制炒房吧,寧德市出臺了新房價格每年漲幅6%以內,剛好超過貸款利率,其中意義耐人尋味;

降低熱度吧,很多城市開始搶人大戰,搞人才引進還給住房補貼,不知是去庫存呢還是在加劇瀕危的樓市。

總之,全國各地,各省、各市展開了各種各樣的調控,政策手段“百花齊放”,有的真調,有的乾脆不得人心。讓國民看不懂國家策略走向,感覺中央只給了目標,地方政府在“自由射擊”。

很多人都在問,現在是買呢還是等呢?越等越漲呢?

廢話不多說,今天主要是給大家披露數據來了。讓大家看清房價的資本構成,看一看我們購房者的錢都是流向哪裡。

以下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統計年鑑。既然政界披露的都是平均值,那筆者也就拿總量和全國平均數來說話吧。

中國房價真的只漲不跌?別瞎猜了,差不多!

地方政府通過賣地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所收資金歸類在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決算中的國有土地使用出讓金。從2007年—2017年,國有土地出讓金收入增加到7.1倍。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從2007年—2017年增加到4.5倍。2007年全國城鎮平均工資2060元,2017年平均工資6139元,增加到2.98倍。工資計算的還是收入相對較高的城鎮人員,實在是拖了出讓金和商品房的後腿。

中國房價真的只漲不跌?別瞎猜了,差不多!

土地出讓金佔商品房銷售額的平均值為41%,最高時為2010年的55.8%。也就是說,我們購買的商品房有近一半是土地出讓金,劃歸地方財政。2018年1月,財政部披露2017年全國財政收入236608億元(含公共預算收入172567億,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61462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579億),土地出讓金佔比22%,如果只講地方財政的話,土地出讓金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例就更驚人。吃不吃驚,震不震撼?

中國房價真的只漲不跌?別瞎猜了,差不多!

那再說說其他數據吧。主要是房地產開發商的的各類資本構成,因為他們要全部轉嫁給消費者。

房地產開發商從買下地到建好房出售前,要繳納的各種稅費:有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城市建設、教育附加、企業所得稅等,城市不同、所處位置不同,稅費會有所區別,其中營業稅和附加一般為房價5.6%—6.5%左右,企業所得稅為利潤的20%左右,這裡為了簡單,把所有稅費合計為10%

全國房均價8257元/平米,用於購買土地的出讓金佔比平均值再降點為38%,計3137元;

建築成本(材料、人工、水電、附屬配套等等)計20%(1651元),沒算高;

開發商向銀行貸款利率6%,計495元;

運行成本5%,計412元;

剩下的就是毛利潤:1735元。

中國房價真的只漲不跌?別瞎猜了,差不多!

企業毛利潤可能還有一部分灰色支出成本等等,實際會比這個要低那麼點。

以上圖表相信大家已經看清商品房價格構成的本質,到底是誰拿了大頭,誰在暴漲的房價中涉足,誰捨不得這個蛋糕,大家心知肚明。

打擊炒房、打擊房地產暴利、打擊金融資本,實行限購、限貸、限售等調控行為,從全國平均值來看,我認為對房價影響不大。拿全國平均房價來看,從8000降到6000已經是底線,因為6000已經全部歸財政,開發商賠本賺吆喝了。

但是按區域按城市來看,很多城市房價確實是缺乏理性,熱門地段、熱門小區的房價遠遠高於全國平均價。一系列調控手段必然會讓炒房者把多餘的房吐出來,填補真實供需缺口。

另外,國家土地出讓金政策不改,腰斬價我估計是看不到了。除非國家拿自己的地建自己的居民保障房,改變商品房的性質,居者有其屋才會真正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